【软考】软件开发模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cpu温度监控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13:32

    软考中经常会考到开发模型知识,先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固定顺序:计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维护,上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真个模型就像是一个飞流直下的瀑布。


优点:以文档作为驱动,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严格规定了各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要求每一阶段结束后都要进行严格的评审。

缺点:过于理想化,不适用户需求的改动.


   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也可用于在已有类似的项目开发经验的项目上。


   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个变体,强调测试过程与开发过程的对应性和并发性,同样要求需求明确,而且很少有需求变更的情况发生。


2、增量模型


    融合了瀑布模型的解百纳成分和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假设可以将需求分段为一系列增量产品,每一增量可以开发。


   主要用于设计阶段,把软件产品划分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分别进行设计、编程、集成和测试。新的增量构件不得破坏。增量模型需求了解一点,能做成成品交给用户去测试,通过后期不断增加功能,增量模型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的的产品,每个版本都要交给客户去检验。(个人理解)


3.演化模型


    演化模型是一种全局的软件(或产品)生存周期模型。属于迭代开发方法。根据用户的基本需求,通过快速分析构造出该软件的一个初始可运行版本,这个初始的软件通常称之为原型,然后根据用户在使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原型进行改进,获得原型的新版本。重复这一过程,最终可得到令用户满意的软件产品。采用演化模型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初始的原型逐步演化成最终软件产品的过程。演化模型特别适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


增量模型与演化模型的对比:

    增量模型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的的产品,每个版本都要交给客户去检验。演化模型在内部开发阶段进行迭代,需要交给客户检验。


    典型的演化模型是原型模型和螺旋模型


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开始于沟通,目的是定义软件的总体目标,标识需求,然后快速制定原型开发的计划,确定原型的目标和范围,进行建模,构建原型。原型模型通过向用户提供原型获取用户的反馈,使开发出的软件能够真正反映用户的需求。同时,原型模型采用逐步求精的方法完善原型,使得原型能够“快速”开发,避免了像瀑布模型一样在冗长的开发过程中难以对用户的反馈作出快速的响应。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实用软件生存期模型。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结合起来,加入了风险分析,在每个迭代阶段构建

原型是螺旋模型用以减小风险的途径。


螺旋模型更适合大型的昂贵的系统级的软件应用。


对比


联系:两个模型都是迭代开发方法,都是要分析构造一个原型。

区别:原型模型在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之后就可以进行开发,螺旋加入了风险分析,适用于大型的昂贵的系统级的软件应用。简短的总结就是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不变更的情况。


4.喷泉模型


    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很明显喷泉模型主要用于采用对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


写在后面的话:


    这一部分原来软工就学习过,但是做题发现也会错,现在做的多了总结之后就会发现这就是白给分的题。常考的是瀑布、原型、螺旋、喷泉,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不变更的情况,原型适用于对于需求缺乏的情况,螺旋适用于风险分析方面,喷泉是面向对象。一般考的比较简单,理解了每个模型的关键字眼就可以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