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位和64位系统的原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站长工具 域名备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2:41

cpu运算的数据都是由内存提供的,内存与cpu的通信速度靠的是外部频率(所谓外频指的是cpu与外部组件进行数据传输/运算是的速度,倍频则是cpu内部用来加速工作性能的一个倍数,两者相乘才是cpu的频率),每次工作可以传输的数据量大小是由总线决定的。一般主板芯片组分为北桥与南桥,北桥的总线称为系统总线,因为是内存传输的主要信道,所以速度较快;南桥就是所谓的输入输出(I/O)总线,主要用于联系硬盘、usb、网卡等接口设备。

北桥所支持的频率我们称之为前端总线速度(Front Side Bus,FSB),而每次传输的位数则是总线宽度。所以总线频宽 = FSB x 总线宽度,也就是每秒钟可传送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常见的总线宽度有32为和64位。

例如前端总线的最高速度可达1600MHZ。我们看到内存和北桥的频宽为12.8GB/S,也就是1600MHZ x 64Bit =1600MHZ x 8Bytes = 12800MHZ = 12.8GB/S。

与总线宽度相似,cpu每次能处理的数据量称为字组大小,字组大小依据cpu的设计而有32位与64位。我们现在所称的计算机是32位或64位主要依据cpu解析的字组大小而来的!早期的32位cpu中,因为cpu每次能够解析的数据量有限,因此由内存传来的数据量就有所限制了。这也导致32位的cpu最多只能支持最大到4GB的内存。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