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中的SWAP分区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组策略开通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5:43

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Swap空间的作用可简单描述为: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
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

有的程序会打开一些文件,对文件进行读写,当需要将这些程序的内存空间交换出去时,就没有必要将文件部分的数据放到Swap空间中了,而可以直接将其放到文件里去。如果是读文件操作,那么内存数据被直接释放,不需要交换出来,因为下次需要时,可直接从文件系统恢复;如果是写文件,只需要将变化的数据保存到文件中,以便恢复。但是那些用malloc和new函数生成的对象的数据则不同,它们需要Swap空间,因为它们在文件系统中没有相应的“储备”文件,因此被称作“匿名”(Anonymous)内存数据。这类数据还包括堆栈中的一些状态和变量数据等。所以说,Swap空间是“匿名”数据的交换空间。

Swap配置对性能的影响
分配太多的Swap空间会浪费磁盘空间,而Swap空间太少,则系统会发生错误。如果系统的物理内存用光了,系统就会跑得很慢,但仍能运行;如果Swap空间用光了,那么系统就会发生错误。例如,Web服务器能根据不同的请求数量衍生出多个服务进程(或线程),如果Swap空间用完,则服务进程无法启动,
通常会出现“application is out ofmemory”的错误,严重时会造成服务进程的死锁。因此Swap空间的分配是很重要的。通常情况下,Swap空间应大于或等于物理内存的大小,最小不应小于64M,通常Swap空间的大小应是物理内存的2-2.5倍。

另外,Swap分区的数量对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Swap交换的操作是磁盘IO的操作,如果有多个Swap交换区,Swap空间的分配会以轮流的方式
操作于所有的Swap,这样会大大均衡IO的负载,加快Swap交换的速度。如果只有一个交换区,所有的交换操作会使交换区变得很忙,使系统大多数时间处
于等待状态,效率很低。用性能监视工具就会发现,此时的CPU并不很忙,而系统却慢。这说明,瓶颈在IO上,依靠提高CPU的速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有关Swap操作的系统命令
增加Swap空间,分以下几步:
1)成为超级用户

$su - root

2)创建Swap文件

#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count=65536

创建一个有连续空间的交换文件。
3)激活Swap文件

#/usr/sbin/swaponswapfileswapfile指的是上一步创建的交换文件。

4)现在新加的Swap文件已经起作用了,但系统重新启动以后,并不会记住前几步的操作。因此要在/etc/fstab文件中记录文件的名字,和Swap类型,如:

/path/swapfile none Swap sw,pri=3 00

5)检验Swap文件是否加上

/usr/sbin/swapon -s

删除多余的Swap空间
1)成为超级用户
2)使用Swapoff命令收回Swap空间。

#/usr/sbin/swapoffswapfile

3)编辑/etc/fstab文件,去掉此Swap文件的实体。
4)从文件系统中回收此文件。

#rm swapfile

5)当然,如果此Swap空间不是一个文件,而是一个分区,则需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系统,再挂接到原来的文件系统上。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