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简要说明

来源:互联网 发布:哈尔滨,校园网络建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3 23:51
反馈又称回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
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使系统输出与系统目标的误差减小,系统趋于稳定;
正反馈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似的作用,使系统偏差不断增大,使系统振荡,可以放大控制作用。
由于负反馈可以改善放大电路多方面的性能,因此在实际放大电路中几乎都是使用负反馈


一、反馈的基本结构


信号有两条传输路径,一条通过放大器A到输出,一条通过电路F返回输入,这条由电路F返回输入的信号就是反馈信号,但要注意,输入信号也可以通过F传到输出端,只是由于F无放大作用,这种正向传输对输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净输入信号
Xd=Xi-Xf, 若Xd>Xf即引入反愤后, 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增大. 从而使输出信号增大整个电路的放大倍数提高,这样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相反,若 xd<xi, 反馈使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减小,从而降低整个放大电路的
放大倍数,这样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反馈的正、 负称为反馈极性, 反馈极性的判断一般采用瞬时极性法, 即先假定输入信号在某一瞬时的极性, 然后逐级推出放大电路中有关各点的瞬时极性,最后判断反馈到输入端的信号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 在图(a) 所示电路中,联系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元件是电阻 RE, RE 的存在使晶体管发射极的交流电位不为零, 设输入信号ui的瞬时极性为﹢, 于是晶体管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的瞬时极性也为﹢ 因此, 引入RE后. 晶体菅的净输

入电压Ube减小了. 因此, 这个电路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而在图(b) 所示电路中由于输入信号在反相输入端, 因此, 输入端瞬时极性为﹢时, 输出端的瞬时极性为-, 运放同相输入端的瞬时极性也为-, 因此, 引入反馈电阻R1和R2后,运放的净输入信号Ud增大了,引入的反馈是正反馈。




二、反馈的分类
1、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2、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3、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下面是由上述分类诞生了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即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降低放大倍数
2、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3、减少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
4、展宽频带
5、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