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去留北京,又要做选择题了(青春热线)

来源:互联网 发布:vb 双色球 全部组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4:28

“我在这里祈祷,也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里失去,北京北京……”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北京是一座掺杂着激情梦想和残酷竞争的城市,漂在北京,坚守还是离开?可能每个人在心底都有过这样的抉择。

日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社会工委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社会建设蓝皮书: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报告中专门针对当前北京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生存状态进行调查,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表示未来会离开北京。

很多年轻人不得不考虑这样的两难:留在北京,居高不下的房价、特大城市户籍限制、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都是必须面对的客观挑战;离开北京,二、三线城市留给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又到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季,“去留北京”之问再度升温。志在四方还是回到家乡?面对这个现实的问题,其实每一份答案背后,都是年轻人拼搏奋斗的身影。

“趁着年轻,在北京试试错”

杨品杰是北京某高校经济学院硕士二年级的研究生,当周围的同学都在为找工作忙着投简历、参加笔试面试时,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却正忙着面试别人,为自己的创业公司争取更多的优秀人才。

杨品杰的创业项目是针对白领阶层的连锁健身房,现在有25名员工,其中4名核心成员都是在校大学生。“公司运营5个月,生意还算不错,在北京五道口和中关村各有一个门店。”介绍起自己的公司,小伙子充满自信。

对于未来,小伙子坚定地选择留在北京,“压根就没想过离开。”“北京、深圳和杭州创业氛围最浓,我在北京上学,更熟悉北京的社会和文化,况且,北京机会和挑战都比别的地方多。”

杨品杰说,自己是个爱折腾的人,一年多以前就决心要以创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一天,我发现周围的话题都是和创业相关的,大街小巷的咖啡厅里都是创业者和投资人,我当时觉得大环境来了,每天走在中关村的路上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杨品杰说,在和父母深入地聊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后,父母对他留在北京创业表示支持。来自亲人的理解让他更是没有顾虑。

留在北京,杨品杰也不是没想过困难,“首先是生活成本很高,我们很多员工每天下班后都要回到五环甚至以外的宿舍。还有户口问题,以后的教育医疗怎么办,这些都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但这些困难与成功的诱惑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北京竞争激烈,我们经验不足,毕业之后选择创业其实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但起码,我们可以趁着年轻,在北京试试错。”杨品杰笑着说。

“看重的是北京给我的机会”

与杨品杰的创业激情相比,小薛的工作显得风平浪静。今年7月毕业后,他选择到一家外资咨询公司的北京办公室工作。公司给应届生的户口指标被一起入职的另外一位同事抽到了,小薛没能解决北京户口。

谈到以后落户北京的可能性,这个爽朗的小伙子笑了,他说“户口限制对我而言不是大的问题。在找工作的时候和女朋友商量好了,她负责解决户口。”小薛的女朋友2017年大学毕业,准备留在北京找一份能够解决户口的工作。

“可能是一早想好了要到外企或民企的工作道路,而大外企、大民企的总部通常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所以就业时主要还是考虑国内一线城市了。我看重的是北京给我的机会。”小薛说,自己求职初期投递简历时,工作地点在北京的占了八成,上海和广州占了两成。

小薛提到的“机会”,在《蓝皮书》也得到印证。《蓝皮书》显示,年轻人愿意留在北京,看重的是这座大城市给予他们的“机会”。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占应答总数的19.8%)、成就自己的理想(占应答总数的19.3%)、让父母和下一代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占应答总数的43.7%)。

“我在北京生活了6年,很多朋友都在这里,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所以留下来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小薛说,环境熟悉对他的选择也影响不小。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怎么办?“交通拥堵现象在每个城市都存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可能更甚。至于环境污染,一是我不太在意,重度污染时我也会去踢球;二是我对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和治理成果充满了信心。”小伙子对这些问题很乐观。

小薛的家乡在西南,念大学以来基本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和父母团聚。现在参加工作,能够和父母见面的机会更少了。“我想尽快在北京安家,以后条件成熟了把父母也接过来。”说到在北京安家置业,小薛说,“根据现在的收入及未来可预期的涨幅,我对在北京买房持乐观态度。”

“我想要回到家乡,再回到父母身旁”

来自四川的徐钟琪走出大学校门已经两年多了,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这个爱拼爱闯的川妹子2013年在北京加入了联想集团,在全球服务器研发中心工作。前不久,徐钟琪加入了宝洁公司,工作地点在西南片区。

说起刚刚大学毕业时为什么会选择留在北京,“一是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是外语,在北京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二是刚毕业想继续留在北京拓宽视野,多学点东西。”

“我当时的规划就是在北京待两三年,积攒经验后回到离父母近的城市工作。现在回到四川,上下班路程时间减少,个人自由时间增加了。但是现在休闲娱乐的方式没有以前多样了,博物馆、展览馆、大商场等都少了些。”说起回到家乡工作的变化,徐钟琪坦言各有所长。

小王则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毕业后直接选择了回家乡就业,目前在某省交通投资集团工作。

家乡的生活节奏,是小王一毕业就选择回家乡的主要考虑,“在北京生活成本高,空气质量差,交通也拥堵,生活质量要打折扣。在北京,无论是面试还是实习,我都觉得花在路上的时间太多了。那段时间让我认真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到底是什么,答案是:我想要回到家乡,再回到父母身旁。”

“最初回到家乡工作时,有一点点孤独感,但是现在一年多了,也慢慢建立了新的生活圈和朋友圈。最重要的是现在加班不多,自由时间多,我很喜欢这种工作和生活分开的模式。” 能够抽出时间多陪陪父母,让小王感到很开心。

在北京的去与留之间,像徐钟琪和小王一样,如今更多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在努力寻找一种折中方案。其结果就是,对于那些从小城市或者乡村来到北京学习生活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生活方式也已“市民化”,回到“村”里,生活方式已难以适应;留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又难以承受,不如退而求其次,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定居。《蓝皮书》也显示,对于未来的发展,将近七成的被调查者选择去二、三线城市。

北京这座城市,能够给予年轻人更多公平发展、学习深造的机会以及良好的工作条件,这也是吸引“北漂”的最大因素,但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居住成本也是影响他们留在北京的因素。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是不想留在北京,也不是不想回到家乡,只是发展不均衡、机会不均等让他们的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产生难以逾越的鸿沟。而这些,不仅需要年轻人一起来改变,也需要政府、社会一起努力,给年轻人创造更平等、均衡的生活工作环境。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