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出路何在?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图形工作站能买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4: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绩不俗,“中国制造”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亮点。但是,最近一些国家和媒体抓住几个案恶意反复炒作,质疑不断,妖魔化中国制造。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设限,“中国制造”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 
 
       世界上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中国制造的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大约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但为什么一提“中国制造”就是“中国低价”?“中国制造”的支撑点在哪里?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繁荣背后的杂音,我们究竟招谁惹谁了,何至于世界喧哗、非议之声此起彼伏。 
       表面上由于一些不实报道,一些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生了误解,这也导致“中国制造”的部分产品销售遇到了问题。美国人屡次三番找借口对“中国制造”发起所谓的“反倾销”,纯属无的放矢,绝大多数“中国制造”并未危及美国产品市场份额。那么,为何他们还要夸大“中国制造”存在的个别问题,甚至污蔑“中国制造”呢?一方面,由于全球化的竞争日益激烈,倾销与反倾销,遏制与反遏制,今后中国制造与“洋”制造之间的竞争不仅会继续,且手段还会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只是“中国威胁论”在经济领域的翻版,货币升值、质量抹黑以至于唱衰中国都仅仅是遏制中国的手段罢了。中国政府予以坚决回击,并说明事实真相,也是保卫“中国制造”的应有做法。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严峻的事实,即中国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已形成进口依赖,如光纤制造装备的100%,石油化工装备的80%都被进口产品占领。事实上,“中国制造”只是一个神话,所谓“中国制造”,不过是全世界制造业中的小字辈而已。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中国制造仍然偏轻,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更为遗憾的是,中国制造没有孵化出中国技术,技术水平低下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瓶颈。 
      实际上,中国只是产品的加工者,不是真正的制造者和所有者,许多时候,我们无非只是扮演了组装车间的角色,不但成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廉价产品的代名词,还平白无故让中国背上贸易顺差的冤大头。而日本制造几乎是100%日本企业制造。而现在的中国制造常常是美国企业在中国制造,日本企业在中国制造,德国企业在中国制造……这也是中国制造的扼喉之痛。如此结果,“中国制造”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心而已,“中国制造”并没有多少实惠的实际意义。 
       没有调控好中国制造的出路,也没有有效的形成监督体制,技术、品牌仍然是中国制造的“软肋”,大而不强的隐忧时时提醒着我们的政府、企业,这种虚假的繁荣值得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中国制造”如此下去,只能把中国经济引向泡沫化、拉美化。在我看来,这种的产品越多,“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就越少,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虽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生产订单,“中国制造”越多反而越败坏中国的名声。人们不断发出这样的疑问:廉价的“中国制造”优势地位还能支撑多久?出路何在?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制造”之路就在自己脚下。我们既然能成为“制造大国”,也要有信心成为“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成功转型。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本土企业更应该坚守产品质量的维护使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意识、精品意识,要在创新、创意、个性化、高增值上赶超发达国家水平,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不仅向高、精、尖领域迈进,而且要催生了一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与国际品牌抗衡,实现在国际制造业价值链中的跃升,真正的叫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