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6,Demo10,6.2处理对象,面向接口编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君将哀而生之乎的翻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6:32

面向接口编程的:首先面向接口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并不是平级的,它并不是比面向对象编程更先进的一种独立的编程思想,而是附属于面向对象思想体系,属于其一部分。或者说,它是面向对象编程体系中的思想精髓之一。

在系统分析和架构中,分清层次和依赖关系,每个层次不是直接向其上层提供服务(即不是直接实例化在上层中),而是通过定义一组接口,仅向上层暴露其接口功能,上层对于下层仅仅是接口依赖,而不依赖具体类

好处:

首先对系统灵活性大有好处。当下层需要改变时,只要接口及接口功能不变,则上层不用做任何修改。甚至可以在不改动上层代码时将下层整个替换掉

接口体现的是一种规范和实现分离的设计哲学,充分利用接口可以极好地降低程序各模块之间的耦合,从而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基于这种原则,通常推荐“面向接口”编程,而不是面向实现类编程,希望通过面向接口编程来降低程序的耦合

降低程序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

CSDN上关于面向接口的一个解释博客:

http://blog.csdn.net/x_jian/article/details/4360276

http://blog.csdn.net/5iasp/article/details/18007173


public class Demo1 {

    private String name="hello";

     /*

      * 内部类

      * 内部类的特点

      * 1.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

      * 2.提供更好的封装性

      * 3.如果想要使用内部类中定义的成员,需要对内部类创建对象来实现调用

      * 内部类创建对象:

      * 静态内部类只能调用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 如果内部类中定义了静态的那么这个类必须是静态类

      */

 class a{

  String b=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1 d1=new Demo1();

  Demo1.a a=new Demo1().new a();//内部类的初始化

  System.out.println(a.b);

 }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