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简介

来源:互联网 发布:乡村爱情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3:33

一.swift的基本格式:

1.没有.h.m文件,所有的声明和实现都写在.swift文件中

建议:所有的代码需要写在{}中

2.每行的结尾没有; 


二.OC和swift的语法的区别:
(1)oc中实例化:alloc init; alloc initWithXXX
swift 中 使用()   类名(XXX)
(2)oc中  [UIColor redColor]
swift中 UIColor.redColor
(3)枚举:点分开  快捷  enter -> 右键 -> 点
可以省略前半部分(有时候没有智能提示)
(4)在当前的本类中调用自己的属性或方法  不需要添加self;建议不要添加self,在后边的闭包中必须添加self
(5)打印:print()

(6)运算符左右必须加空格分开


三.常量和变量:
let:表示常量 一经赋值,不可修改  不可变

var:表示变量  可变

:开发中  推荐使用let  因为let更加安全;在需要修改的时候在改成var


在swift中  数据的类型是自动推导,根据=号右边来确定数据的具体类型
swift是一个类型校验  非常严格的语言


四.数据类型:

整数默认的类型是int long
小数默认的类型是Double 双精度  CGFloat 单精度
不同类型的数据无法惊醒计算,不支持隐式转换

(1)将Double类型转换成CGFloat类型
let a: CGFloat = 20.5


五.可选项:
定义:let a: Int?(问号表示可选类型)
赋值:let a:Int? = 10;(有值就是具体类型的值,没有就是nil)
打印时会带上optaional
打印:
当没有值时,不可使用print(a!)  ->  会直接崩溃(原因:在使用强制解包时,可能会有风险  -> 所以每次使用!就得考虑是否安全 -> 使用分支结构)
当有值时,可以使用print(a!),打印出来就只有数据,没有optaional
:所有的可选项都不可直接参与运算


??(运算符优先级低):快速判断是否为空,并且设置默认值(??后边的数据)
例如: var a: Int?
print(a ?? -1 + 20)  -> 19


六.分支结构:
(1)条件:没有();  {}不可省略
(2)在swift中,没有非0即真的概念(c语言中的概念),只有true和false


七.if的实际运用:

(1)if let: 表示赋值,并且判断是否为空
(2)guard let ... else:守卫


八.switch:
在swift中  break可以省略;每一个case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可执行的代码
在case中定义变量,不需要加{};case的类型可以是任意类型(在oc中  case的类型 必须是)
在case中可以同时添加多个条件

九.循环:
(1)for循环
循环的条件可以省略()
for var i = 0; i < 10; i++ {
}
(2)for in循环
0..<10:表示循环范围(不包含10)
0...10:表示0~10范围(包括10)
for i in 0..<10 {
}
当没有调用i时,会提示用_(忽略)代替

十.字符串:
oc中  NSString  继承NSObject  是一个对象  效率较低 不支持遍历
swift中  String  是结构体   更加高效 支持遍历
(1)字符串的长度
取得是字符编码的长度(中文的字符编码的长度为3)
想要汉字的个数用count
(2)字符串的拼接
let str = str1 + str2

print("\(str1)便是晴天")
\() 用于转译字符串
(3)字符串的比较
if str1 == str2 {
}else {
}
(4)字符串和range
 截取子串
将String转换成NSString 再去截取子串
let subStr = (str as NSString).substringWithRange(NSMakeRange(6,2))

十一.数组:
swift中的数组:[元素]
数组中不建议存放类型不相同的对象
(1)添加元素

arr.append("元素")

:移除中间的元素时,需要判断一下是否有元素
(2)数组的拼接
let arr = arr1 + arr2

十二.字典:
oc中定义字典使用{}
swift中定义字典使用[key : value]
字典是无序的

(1)修改字典:根据key修改value
(2)遍历:for(key, value) in dict{
print("key = \(key)")
print("vslue = \(value)")
}

十三.函数:
格式:func 函数名(参数: 参数类型) -> 返回值类型
例如:
let result = sum(10, b: 100)
func sum(a:Int, b: Int) -> Int {
return a + b
}
(1)调用:第一个参数名可以被省略
函数的外部参数(能够让外界调用,对函数的语义更加清晰;在函数内部使用更加简洁)
func sum(height a:Int, width b: Int) -> Int {
return a + b
}
(2)函数没有返回值的三种写法:

(1)func demo(str: String) -> Void {
}
(2)func demo(str: String) -> () {
}
(3)func demo(str: String) {
}

十四.block闭包:
block的特点:提前准备好的一段代码;可以当做参数传递;在需要的时候执行block;在block中使用self有可能使用循环引用
运用场景:在网络异步耗时 回调

接触循环引用:最重要的一点打破强引用循环
__weak typeof(self) weakSelf = self
__weak作用:当对象被系统回收的时候,对象的地址u自动指向nil

:循环引用并没有那么容易出现
只有在有成员变量或属性对外布的block进行记录  这时候就徐璈考虑循环引用

swift中的闭包
闭包的简写 :当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是闭包,可以将闭包简化为'尾'随闭包
闭包的特点:提前准备好的一段代码;可以当做参数传递;在需要的时候执行闭包;在闭包中访问self可能会出现循环引用

定义闭包:
无参无返回值var finished:() -> ()
() -> () :表示没有参数,没有返回值的闭包;第一个()表示闭包的参数; -> 表示闭包的返回值
在闭包中调用自己的方法或属性的时候使用self

循环引用的解决办法:
(1)oc的解决办法
weak var weakSelf = self
闭包里使用时:
print(weakSelf?.view)
(2)swift的解决办法
在表示参数的()前边加上[weak self]--与weak的作用是一样的 -> __weak
:表示闭包中访问的所有的self都是弱引用
在闭包使用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加上?(原因:有可能指向nil)
(3)在参数的()前加上[unowned self]--与assgin的作用是一样的 -> unsafe_unretained
:对象回收的时候不会自动指向nil,会有风险造成野指针

十五.面向对象:
oc中的initWithXXX{
}
在swift中是override init() {}:表示重写父类的构造函数
花括号里:name = "刘亦菲"
super.init()
在构造方法中是先构造子类在构造父类
先调用子类,再调用父类
super.init表示构造函数的完成
若没有写super.init,则会隐式生成(在Xcode7base5开始,在之前的版本都需要手动加上)-->只是针对系统的super.init,若是在父类重写了super.init,在子类必须调用,所以最好都手动调用super.init

重写:父类已经有了  ,在子类上进行扩展

重载:函数名相同,参数的类型以及参数的个数不同就形成重载,是面向对象最显著的标志
构造函数的责任:一定构造一个对象出来
当属性名和参数名相同时,需要加上self来区分
一旦重载了构造函数,默认的构造函数就不能访问了


十六.KVC构造
是oc特有的机制,oc可以和swift共存
在swift中表示包含所有的类型用:AnyObject
在swift,一旦程序崩溃在main函数的时候,就一定是oc出现问题

运行是给对象转发setValue: forKey:


在 swift中,所有的类和类的方法都是共享的
同一个命名空间(项目名称)  所有的类都是共享的

十七.懒加载:
在swift中,懒加载有特殊的写法
简写:
lazy var nameLabel: UILabel = UILabel()
要是需要初始化一些属性,需要加上{},在里边写上要的初始化代码
实际上懒加载就是闭包

十八.在oc中调用swift,需要导入桥接文件,命名空间-Swift.h 文件
#import"单例-Swift.h"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