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改变了我对《集结号》的评价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开发方案文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3:45

老妈自从退休在家后,把家务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再也没去过电影院。虽然家里可以自己放影碟,也都是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在娱乐,她从来没有看过一张碟片 。今年冯小刚拍的《集结号》我和老公看的眼泪稀里哗啦,评价很高,觉得好几年没看过什么好电影了(记得上次哭得稀里哗啦是看意大利罗伯托·贝尼尼拍的《美丽人生》)。好片子就要大家一起欣赏嘛,这次我连哄带骗,软硬兼施,用了两天的时间,总算让老妈在休息时间把《集结号》给看完了。

本指望老妈看完后能跟我共鸣一把,没想到她老人家看完后只轻描淡写的来一句“没啥意思”。我可不干了,跟她说这片子的主题怎么怎么好。老妈也就跟我说了一番话,她说我们这些年轻人叫没吃过苦,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艰辛,这片子里的残酷性不算什么。老妈又跟我提到了《高山下的花环》,我妈认为那片子里的战斗才更真实。说到越战,老妈话多起来啦,说以前我们住的地方(指山东),附近一个小城当兵去的年轻人基本都打完了,我依稀记起了小时候的传闻,好像是有这种“满城墨绖”的悲惨场面。老妈又接着往前回忆,文革的经历算是没有拓展,但老妈又说到解放战争了。她那时也只是个小姑娘,跟着我外公在家附近(就是现在的金桥地区)掩埋了不知道多少无名的战士啊。我妈说那时候死在路边的,满坑满谷啊,她跟着大人们一个个收起来埋了,用小手撮土为他们堆个坟头。这场景倒有点像《集结号》里谷子地看无名英雄墓碑的镜头,“都是爹妈给起了名字的,怎么都没名字了呢。”战争中人的命都变得这么轻飘飘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受老妈描绘的场景影响,我这里也编段煽情的剧本。取材就是上海解放时高桥那块发生的惨烈战斗。一个家在高桥的战士怀着对全国即将解放的喜悦期盼之情,带着必胜之心斗志昂扬地准备参加第二天的高桥战役。没想到这场战争却打得异常惨烈,国共双方的士兵基本都打完了。仗结束了,当地的百姓自发去掩埋死亡的军人,他的娇妻和爱女在死人堆里找到了他。然后,她的妻子忍痛掩埋了自己的亲人,她的小女儿用小手一捧一捧地为爸爸的坟头加土……      再增加点现实矛盾冲突。与此同时,她们邻居的一对老夫妻掩埋了他们当国军的儿子。新中国成立了,这对孤儿寡母受到了照顾,但那对老夫妻却抬不起头来,不敢让人家知道他们曾有个当国军的儿子。这个寡妇是个善良人,主动去照顾这对老夫妻。镜头这时候应该回溯,原来这两家的男人是儿时的好朋友,虽然各为其主,在抗日战争中都是英雄。再往后,文革来了,寡妇由于帮助这对老夫妻,在文革中被认为是特务,受到批斗和无耻的诬蔑。老夫妻当然是被整死了,寡妇我还没想好是不是让她熬过文革。当然,小女儿长大了,这个剧本应该是她的回忆录。

我编的这段故事其实穿插了我先生家的故事,他有个国军旅长的叔爷爷,抗日立过功的,文革时家里人都抬不起头,现在算是好了,有亲属在台湾和美国。

老妈提到的《高山下的花环》,我小学时学校组织看过,记得挺感人,但那时年纪小,对于很多人和事不能很理解,只知道里面有很多英雄,有个人从懦夫变成了英雄,小孩子的理解就那么点点。因为老妈提到了这部电影,我把李存葆的同名小说复习了一遍,看的也是唏嘘不已。突然想到,那时候谢晋就可以把战争片拍的那么批判现实。以我的感受,《高山下的花环》对现实的批判比《集结号》要深刻。那时候是胡耀邦执政,是难得的文化上的春天。

《集结号》里吕宽沟去找手表这件事是违背军规的,但他得到了应有的烈士称号和军功章。在《高山下的花环》中,副连长靳开来为了大家不被渴死去砍甘蔗而踩雷牺牲,却连个三等功臣都捞不到。当赵蒙生把自己的一等功勋章冒充是靳开来的勋章交给他的遗妻时,这场景的震撼是无法言说的。

《集结号》这部电影我仍然很赞扬,但在跟老妈沟通后,尤其是在跟《高山下的花环》比较后,我确实对它重新评价了一下。其实在看的时候就觉得谷子地讨个说法的路走得太平坦,如果没有他跟赵二斗的那层关系呢?谷子地的个人形象很鲜明,但确实不能代表战争中大部分人的命运。我老妈说,那么多人都没有说法讨啊。我不是要苛求冯小刚,他也没义务拍面面俱到经得起推敲的电影。也许无名英雄墓碑那段戏表达了冯导对战争的看法。但《集结号》的问题就是想表达的意思都没有深入下去,其实在反复推敲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对冯导要表达的观点琢磨出的越来越多,但很多观点刚露了个头就消失了。这部电影看得我泪流满面,但没有酣畅淋漓。赵二斗这个角色的存在,更像是为谷子地讨说法铺条方便之路,反而削弱了现实的残酷性。谷子地在煤场挖地有种作秀感,赵二斗用职务之便为他去争取各种权利。我没有为谷子地挖地这件事感动过,我是在战士们最终得到认同后为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诉求而哭。士为知己者死,社会有义务向他们表达敬意和认同。

《高》和《集》讲的不是完全一样的故事,所以不是都能拿来比较的。像《集结号》中战士们争辩集结号吹过了这件事我觉得就很出彩,《高》剧讲的越战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的。姜茂才和焦大鹏的死,我觉得是冯导在向董存瑞、黄继光和邱少云表达敬意。不过在战争结束后,《高》剧的演绎水平确实比《集》高,谷子地的表现更加符合现代人精神,而在《高山下的花环》中,英烈们的家属却什么都不要求,梁大娘全家替梁三喜还的债更贴近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奉献与忍耐,是更深的让人感动。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