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索引学习-索引结构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项目实施计划书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1 10:27

原话题:

  

是关于一个left join的,没有技术难度,但不想清楚不一定能回答出正确答案来:

   TabA表有三个字段Id,Col1,Col2 且里面有一条数据1,1,2

   TabB表有两个字段Id,Col1且里面有四条数据

  •    1,1
  •    2,2
  •    3,2
  •    4,2

问题:

如下语句会返回多少条数据? 在不写测试脚本的情况下,如果你能在5分钟内准备回答出答案,且能说出些所以然来(及不是凭感觉猜出来的结果),那么请继续看后面的问题。

Select * from TabA a
Left join TabB b1 ona.Col1=b1.Col1
 Leftjoin TabB b2 ona.Col2=b2.Col1

延深问题:

现在表A多增加一条数据2,3,4 ,此时再运行上面的语句会几条数据?如果你能在2分钟内回答出正常答案,那么请继续看后面的问题。

理论问题:

  1.  是否知道 sql server的join包含 hash匹配,嵌套循环以及合并联接?不同于left join, inner join的概念,属于执行计划中的概念。
  2. 上面三种的查询机制是否能画简单的示意图?
  3. 上面三种查询机制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即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应用三种中的哪一种?

我发现就上面这个问题不少人回答不正确,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问题往往会回答错误,我认为可能有如下原因:

  1. 本身对SQL查询知识就很欠缺,比如不知道left join与inner join的区别等等;
  2. 平时工作中也写SQL查询,只知道怎么用,不知道稍微详细一点的细节;
  3. 没经过大脑思考,随口说的,往往仔细想想就能回答正确。

对于第一种情况的人,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只有通过自身的学习来补救,对于第二种情况的人就需要稍微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就够用,对于第三种情况的人是一个态度问题。

left join的概念

 

简单来讲就是以左表做为外层循环表,每条每条去内层表去查找匹配记录,如果找到就返回join好的值,如果没找到返回外层表的值,内层表统一赋值为null。这里之所以说成简单来讲,是因为我是拿嵌套循环的例子来分析,因为这比较容易让非SQL方面的程序员明白,毕竟对于.net程序员来讲编写双层或者多层循环的例子会很多。而对于hash匹配以及合并联接的应用场景在.net程序中相对较少,类似如下的双层循环。

复制代码
foreach(var colA in tabA){     foreach(var colB in tabB)     {           if(colA==colB)           {                   ......           }     }}
复制代码

 这里需要注意下,上面说到的外层表的记录循环去内层表查找时,这里有个问题,看这条语句:

Select * from TabA a Left join TabB b1 on a.Col1=b1.Col1

 这里的TabA 就是我这里讲的外层表,TabB就是内层表,外层表就一行数据,内层表有4行数据,从上面给出的数据来看,用来做等值判断的条件是外层表的Col1字段与内层表的Col1字段,拿外层表的Cole=1这行数据去内层表查询时,内层表的第一条数据符合条件,其它三条不符合,此时的结果会是下面的哪一种呢?

  • 4条记录

a.Id  a.Col1  a.Col2 b.Id  b.Col1

1      1         2          1     1

1      1         2          null  null

1      1         2          null  null

1      1         2          null  null

  • 一条记录

a.Id  a.Col1  a.Col2  b.Id  b.Col1

1       1        1          2      1    

这要理解当在内层表中找到数据以及找不到数据的区别,我们拿外层表Col1=1这条数据去内层表查找时,需要查找4次,其中有一条符合,三条不符合,这说明找到了匹配数据,所以只返回匹配的数据行,即一条数据,而不会出现上面的第一种结果返回4条数据。

这是我当时遇到这个问题时产生的误解。

再看后面的那个left join

Select * from TabA a Left join TabB b1 on a.Col1=b1.Col1Left join TabB b2 on a.Col2=b2.Col1

 容易产生的问题,再进行第二次left join 的时候,外层表是TabA原始表呢还是第一次left join 之后的结果集呢? 看下我列出来的表头,就很容易理解了,这里的a.Col2就是第一次left join后的结果集。( a.Id  a.Col1  a.Col2 b.Id  b.Col1)

我们可以做下测试,这里使用inner join来做测试,因为这加容易比较出差异,运行下面的语句,此时TabA中有两条数据,就是上面延深问题中添加的2,3,4这条。

Select * from TabA a inner join TabB b1 on a.Col1=b1.Col1inner joinTabB b2 on a.Col2=b2.Col1

 分两步来看:

Select * from TabA a inner join TabB b1 on a.Col1=b1.Col1

 这里只会返回一条数据,因为inner join返回的交集。 

a.Id  a.Col1  a.Col2 b.Id  b.Col1

1     1           2        1     1

如果第二次join 时,如果连接的是原始表TablA,那么循环查询的次数应该是TabA的总条数2,但从下面的执行计划图可以分析出执行顺序。

  1. 上图一的结构图很明显,第二次join的是第一次join的结果集而不是原始表TabA。
  2. 上图二的实际行数也足以说明关联的不是原始表TabA

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那么应该能容易分析出文章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但这只是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如果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通过这一个问题来将其周边涉及的主要知识都学习一下,这里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了执行计划的join分类。

Join在执行计划中的分类

我只是简单的对这三种分类做简单的概述,后续为这三种join分别进行稍微详细点的总结。执行计划中的三种Join各有各的优缺点,不能说哪一种绝对是最好的,也不能说哪一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查询应用场景,我下面提供的常见应用场景只是一些案例,且是有运行环境的,因为执行计划的选择非常复杂,有时只要有一个环境因素不同就会造成执行计划的不同,比如会受到下面因素的因素的影响:

  • 数据量,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可能是一种执行计划,当数据量慢慢增大时执行计划可能会发生改变。
  • join关联的不同也会使执行计划发生改变,比如用inner join与left join时产生的执行计划有可能是不同的。

Hash匹配   

常见适用场景:   

  • 条件列没有索引,这里说的条件列是关联表的所有关联键都没有索引   
  • 大数据表关联   

约束条件:只能用于等值条件,比如a.Col1=b.Col1这种类型的,值的注意的是这里讲的等值条件,不是说所有的条件都需要是等值的,只有其中有一个是等值条件就行,比如下面这几种都符合等值条件:   

Select * from TabA a inner join TabB b1 on a.Col1=b1.Col1AND a.Col3 LIKE '%1%'

上面提到的适用场景以及约束条件,不是绝对的,受很多其它因素影响,比如上面提到的join方式的不同,例如下面这两条SQL的执行计划就不同,这里就不贴图了,情况很复杂。

  • 下面是嵌套查询
Select * from TabA a
Left join TabB b1 on<span style="color: #000000;">a.Col1=b1.Col1
Left</span>join TabB b2 on a.Col2=b2.Col1
  •  下面是Hash匹配
Select * from TabA a
inner join TabB b1 ona.Col1=b1.Col1
inner join TabB b2 ona.Col2=b2.Col1

Hash匹配还可以根据需要生成的Hash表的大小细分,分为In-Memory,grace以及recursive 这三种,它们对于内存的要求逐步提高。

Hash匹配的优点:只需要扫描两次表,IO占用相对较少。

Hash匹配的缺点:构建Hash表,比较消耗CPU资源。

嵌套循环   

常见适用场景:一个表数据量大,一个表数据量小,且关联键有索引。当只有一个表的关联键有索引时,将具有索引的表做为内层表可以获取最佳的IO性能。不局限于等值条件。

合并联接

 

常见适用场景,关联键上需要有已经经过排序后的索引做为数据源,一般情况下需要有一个关联键是唯一索引。当两个关联表数据量相当时且具有排序后的索引那么比较适合用合并联接,不局限于等值条件。

总结:

   sql查询机制非常复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一条SQL语句的性能。而只有了解了它的一些基本原理后,才有可能不被一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难倒,也才有可能编写也适用于当前项目性能最佳的SQL来。




前一阵无意中和同事讨论过一个SQL相关的题(通过一个小问题来学习SQL关联查询),很惭愧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居然没有回答正确,数据库知识方面我算不上技术好,谈起SQL知识的学习我得益于2008年进的一家公司,有几个DBA技术相当专业,正好手上有一个项目遇到了一些数据库查询性能问题,就试着想办法优化,于是自己将相法和DBA沟通后,居然得到了他们的赞同,让我信心大增,后来一段时间我又主动找他们聊了一些其它的知识,所以在数据库索引这块我算是相对一般的.net程序员要更加有见解一些。当时我们部门由于分工的不同,部门20多人基本上工作中从来不和SQL打交道,后台的接口都由其它部门来完成了,我们注意的 业务逻辑,所以有一些完全不懂SQL的程序员。之后的四年我大部分都是做一些通用平台架构方面的工作,也比较少直接接触SQL,直到后来换了公司,特别是去年开始由于项目性质的变化,我开始慢慢又开始接触SQL。    

工作时间的长短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一个人的技术水平,但往往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的产出不一定成正比。比如我上面提到那个SQL问题,很多有经验的程序员在第一个答案中往往回答错误,但他确实能将项目做好,因为大家平时观注的还是结果,只要结果出来了比什么都强,至于为什么出这样的结果一般也就不会多做分析研究。这种形式呢,对那些对技术提升没有强烈要求的人来讲,已经够用了,多试几次,只要最终能出结果也就万事大吉了,做的多了,后续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轻车熟路了,这就是所谓的经验,只知道这样做就能出结果。    

其实这种工作学习方式呢,有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没有足够的信心,因为靠的是以往的经验。是出现错误之后通过不断的尝试来取得的经验,有一种探索的味道,在工作效率上会存在问题,因为总有你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场景,这样你可能对第一方案做多次尝试才找到正解,反之的话,第一个方案可能花的时间稍长一些,但后续反复修改的次数会相当较少。

SQL索引目录   

借这次机会呢,将SQL索引的理解整理出来,供大家一起学习提高,这是我的学习笔记,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下面是预计的目录:

  • 索引基础知识  
  • 聚集索引  
  • 非聚集索引  
  • 认识执行计划  
  • 灵活设计数据库      

页和区

要想做好索引优化,知道索引的存储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谈到存储就需要了解SQL中的页和区的概念:  

  • SQL中存储数据的基础单位就是页,一个页大小为8K,数据库可以将数据从逻辑上分成页,磁盘的I/O操作就是在页级执行。页包信三项内容:
    • 96字节大小的标头,存储统计信息,包括页码、页类型、页的可用空间以及拥有该页的对象的分配单元 ID。页类型我们知识如下三项基本就够用:
      • 数据页,除了大型对象的数据列之外的数据存储页,比如int,float,varchar等。     
      • 索引页,存放索引的条目。
      • 大型对象数据类型,比如text,image,nvarchar(max)等。        
    • 数据行
    • 行偏移量
  • 一个区包含8个页,它是管理空间的单位,分为如下两类
    • 统一区,由单个对象所有。
    • 混合区,最多可由八个对象共享。
  • 一般情况下,给表或者索引申请新的空间时,从混合区分配,当这个表或者索引的空间超过8个页大小时,会将原本在混合区的页转移到统一区管理。

表存储结构

知识了区以及页的概念,再看下数据表和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表包含一个或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在一个堆或一个聚集索引结构中包含数据行。从下图的结构中,我们就看到了索引的重要结构B-树了。

            

 

聚集索引结构

索引中的底层节点称为叶节点。根节点与叶节点之间的任何索引级别统称为中间级。在聚集索引中,叶节点包含基础表的数据页。根节点和中间级节点包含存有索引行的索引页。每个索引行包含一个键值和一个指针,该指针指向 B -树上的某一中间级页或叶级索引中的某个数据行。每级索引中的页均被链接在双向链接列表中。

         

非聚集索引结构

           

非聚集索引与聚集索引之间的显著差别在于以下两点:

  • 基础表的数据行不按非聚集键的顺序排序和存储。
  • 非聚集索引的叶层是由索引页而不是由数据页组成。

问题:

  • 索引的结构到底分多少层?

我们先看下B-树,这种索引结构有一个重要的参数n,它决定了索引存储页的布局,每个存储页需要存放n个节点,以及n+1个指针。 这里我们来做个计算:比如我们的索引是一个整形数字,4个字节,指针需要8个字节,这里不考虑索引页标头信息的占用,算下最大的n,公式: 4n+8(n+1)<=8*1024 ,这个值是680,即最大可存放680个键,再按B-树充满度来取75%等于510,根结点有510个,那么它会有510*510个叶结点,这些叶结点会有510*510*510个指向最终记录的指针。这个数据足以说明绝多数情况下,只要三层就能够用。

  • 什么是稠密索引?

索引中的键顺序与数据文件中的排序顺序相同,所以我们的索引结构中,叶级均采用稿密索引。

  • 什么是稀疏索引?

它只为每个存储块设计键-指针对,比稿密索引节约空间,出现在叶级之上的结构中。

  • 索引结构中会出现如下情况吗?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索引在维护过程中对于B-树的调整,SQL会通过一定的算法将B-树的充满度达到一定的平衡,这里就会涉及的节点的拆分以及合并,所以一般情况下无论对数据做怎样的更新,也不会出现下图中如此不平衡的情况。

注:如果问重建索引的好处时,如果你回答是为了平衡B-树,那么要谨慎回答。

   

总结

      数据存储的基础知识,索引结构对于我们后续理解聚集索引以及非聚集索引都非常重要,也才有可能快速准确的做出优化方案。

参考:http://technet.microsoft.com/zh-cn/library/ms180978(v=sql.105).aspx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