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1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苏小红版答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13:12

今天初步学习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以及理解了数据库的类型,而其中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相关的客户信息、产品信息等大量的数据存到集中的数据库中。

结构化查询原因(SQL)是一种标准语言,被设计用来访问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型的数据,并且可以操作数据库本身。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库?  使用数据库可以极大有效方便的降低管理数据的成本,又可以节约办公场所。

数据库的优点:一、降低存储数据的的冗余度; 二、更高的数据一致性; 三,存储的  可以共享; 四、可以建立数据库所遵循的标准; 五、便于维护数据完整性;六、能够实现数据的安全性。

大多数软件的开发,都要处理数据,也就是与数据库打交道。因此,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的技术,是程序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在数据库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

这是首次出现的模型之一,这种模型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的结构,单个记录以父子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倒挂树。树创建了一个层次状结构,在其中数据被分解为逻辑的分类和子类,使用记录代表逻辑数据单元。

2,、网状模 型

为克服层次状数据库的缺陷,在20世纪60年代, 建立在层次模型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数据库设计模型出现了。网状模型通过允许记录有多个父子关系,来增强层次模型。网状层次模型仍然有很多层次模型的缺点,但是他提供更多的可伸缩性。

3、关系模型

因为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缺陷,到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和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种新的模型开始获得契机,形成了下一代数据库的标准。关系型数据模型与层次和网状模型的呆板结构完全不同。访问层次状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基于该数据库已定义好的实现,数据库结构必须硬编码到应用程序的编程语言中。如果数据库发生变化,应用程序就必须变化。

4、对象模型

为解决关系模型的缺点又开始研究出这种数据库对象模型,我们将整个物体(包括其特征、操作)整体放倒数据库中。这样对访问数据库和使用主流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就形成了一致。此外,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比还没有成熟的对象模型数据库更为成熟。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仍然是绝对的主流。

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把世界看作是由实体和联系组成的。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为属性,实体可以通过若干的属性来描述。

以关系模型来创建的数据库称为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1、本地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库服务器管理系统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管理关系型数据库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通讯的计算机语言。SQL是普遍实现和应用的数据语言,并且已经成为数据库管理的标准语言。

SQL语句

1 数据定义语言; 2数据查询语言;3数据操作语言; 4数据控制语言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