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rlang中最常用的编程模式--递归调用

来源:互联网 发布:实况足球2016捏脸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1:16

最近由于项目需求,接触到Erlang语言。相见恨晚,感觉这语言简直天生就是为服务器高并发、多线程而生。由于Erlang是一种函数式编程语言,进程之间通过消息机制通信,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参考着《Erlang程序设计》和《Erlang编程指南》这两本书,慢慢的喜欢上了Erlang的编程风格。

本文就是最近两周看书心得,打算花两个月的时间写一写Erlang方面的随笔,称不上教程,权当项目学习一点记录,和大家分享。

Erlang中引入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结构--列表(List),是一种存储元素的集合。列表只要不为空,就能把他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就是第一个元素,尾部就是去掉头部剩下的部分。列表典型的构造器(constructor)可以这样表示:

[ Head | Tail ]


经常看到模块(Module)里面函数的实现会用递归调用(Recursion),就是函数的定义中使用函数自身的方法。下面的例子摘自《Erlang编程指南》

例子

bump()

首先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将一个整数列表内的元素,全部都加1,由于Erlang是单赋值语言,需要一个新的列表存储结果。
如果传进来的列表为[ ],则新列表也为[ ]
如果传进来的至少包括一个元素,我们可以把它分成[Head | Tail] 形式,只需要将Head加1,其余的Tail递归调用bump()函数即可,代码的描述为:
bump([ ]) -> [ ];bump([Head | Tail]) -> [Head | bump(Tail)].


average()

接着看一个稍微复杂的,对一个数字列表求平均值,我们引入两个辅助函数sum()和len()
average(List) -> sum(List) / len(List)


sum(List)实现较为简单,参考bump()实现
sum([]) -> 0;sum([Head|Tail]) -> Head + sum(Tail).


len(List)实现也很简单,初始化计数器为0,每次从头部移除一个元素,计数器加1,代码如下
len([]) -> 0;len([_|Tail]) -> 1 + len(Tail).


这里使用“_”表示匹配任意变量,总是能把列表头部元素匹配上

代码

-module(recursion).-export([bump/1, average/1, even/1, member/2]).bump([]) -> [];bump([Head|Tail]) ->    [Head+1| bump(Tail)].average(List) ->    sum(List) / len(List).sum([]) -> 0;sum([Head|Tail]) -> Head + sum(Tail).len([]) -> 0;len([_|Tail]) -> 1 + len(Tail).even([]) -> [];even([Head|Tail]) when Head rem 2 == 0 ->    [Head|even(Tail)];even([_|Tail]) ->    even(Tail).member(_, []) -> false;member(H,[H|_]) -> true;member(H,[_|T]) ->     member(H,T).

测试结果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