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2015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游戏怎么退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18:22

开篇

一直想写一些东西,却因为拖延症晚期,迟迟没有着手,直到2015年最后一天,这一年我做了个转型,经历感触颇多,我觉得再不写一些东西,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金色的象牙塔

这里要傲娇的自夸一下,我所在的企业绝对属于外企第一梯队的,用朋友的话描述“高大上”,行业地位第一,国际化团队运作高效,办公环境优越,管理宽松,非常尊重员工,同事的素质也十分高,有很多留洋的海龟 ……

公司在对待开发这件事上,也是有情怀的。公司内部有一个组专门负责软件开发的过程优化,在公司内部推行业内的新涌现的开发方法,帮助提升开发效率。像 Agile, TDD 这种很多团队至今还在尝试的方法,我在的团队都已经有了几年的实践经验。

我甚至曾经想过,如此完美的企业,应该是我打工生涯的最后一家企业了。

互联网来了

BAT 的飞速崛起搅动了整个IT行业,甚至已经超脱了IT行业的范畴,打造了一个新兴的互联网行业。不断地有同学跳槽去了互联网企业,也不断地有实习生毕业后选择去了互联网企业。我已经意识到这绝不是造几部能上网的手机或者网上卖卖东西这样简单的事情了,因为人才的流动是行业格局改变的先兆和驱动力。但当时还没有认真想过要转换行业,因为在外企待得实在是太舒服了。

外企的冬天

到了2014年,外企的日子已经不想以前那样好过了。一方面,产业格局的变化,让moto,微软这种老牌企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二来人才的流动,微软中国董事长张亚勤跳槽百度,就是一个最大的信号。优秀人才都去了互联网,传统IT企业缺少人才,还能干出啥名堂?

我在的外企一年之内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裁员(成功闪避两个大包),一些福利待遇也在逐渐削减,旨在降低成本。我已经意识到,外企这条船已经不能继续风平浪静的航行了。

对技术的渴望

一个想法,多年来一直在我心头盘旋,就是技术潮流。因为外企的产品线巨大而悠久,它的技术方向都是有传承的,不会轻易改变,或者说改变的成本极高。所以外企偏向于使用成熟的技术,从而失去把握新崛起的主流技术的机会,再加上我在的企业是偏向业务型的,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

但作为靠技术吃饭的猿类,这无疑是最大的职业风险。一些同事出去面试回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世界变了,掌握的技术不够用了。其实我觉得世界总在改变,这是好事,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我是不是跟上了变化。

转型

既然有了想法,就要有行动。之前我也和很多同事、家人聊过,大家一致的疑问是:“你都这么大了还拼得动吗?”,我说我心里也没底,但我想试试。对于一个搞了1年多 linux C 编程,3年windows MFC 编程,2年 .NET 编程,1年 Android 编程,4年 Windows C++ 服务端编程,掌握了 C, C++, JAVA, Python,Perl,SQL 的老兵,再换一个技术方向也不是什么难事对吧?

也有同事问我,互联网企业diors气息浓郁,你受得了吗?眼前的这一切高大上你都要舍弃,你舍得吗?我十分惆怅的想了很久,人在舒服区待久了会失去竞争力,该舍的就舍吧。

正好同事牵头做项目,经他推荐,成功进入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这里我真心的感谢他。过程曲折无法细说 ……,一度以为这事儿黄了,但所幸还是成了。

蓝海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互联网的技术栈,早已不是当年的 dreamweaver + asp 的年代了,多次的技术更迭,催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具,网络环境下复杂的架构模式,也早已超越了单机环境的设计模式,总之从工具到方法,全是新的。还远不止这些,但这些就已经足够让人兴奋的了。

感触

这一年来,还是感触颇多的。前面同事提到的两个问题,也最终有了确定的答案:
你还拼得动吗?
我还没老还是能拼一拼。
你能适应另一种企业文化吗?
我只想说,大家真的不一样,我适应了好久好久,一度怀疑自己的觉得十分正确。但后来发现,大家也只是不一样,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当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以后的文章,我会着重谈这些。

我自己评价,这一年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我喜欢蓝海。当然也是有很大的付出,主要是时间上。

收尾

这篇文章勉强算是个自己的2015留下点儿印记。也是个开头,以后的文章,主要会写一些技术的研究心得来写,角度当然会有所不同,因为毕竟混了十年,经历了几代技术,视角肯定会有所不同。
也会写一些感触,对比外企和互联网企业,差异还是蛮多的。如果还有身在外企想转型互联网的童鞋,看了说不定有一些参考意义。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