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fdisk分区过程-46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手机详情图片模糊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0:01

linux系统fdisk分区过程

在linux里手工分区的命令和dos里的手工分区命令是一样的,是实际的用法却是完全不同的,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添加新硬盘
由于目前我这个虚拟机的硬盘已经全部分配完了,所以需要在虚拟机里再新增一块硬盘,大家应该还记得如何新增吧。我就不给大家演示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给虚拟机新增硬盘前需要先关机。
刚刚我新增了10G的一个硬盘,我们来用fdisk -l查看一下是不是已经正常识别了这个硬盘设备,如图:
新增硬盘
已经正常识别了,设备硬件名为sdb,但是还没有任何分区。

二、使用fdisk命令分区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输入命令后就出来了提示符,提示我们按m键可以查看fdisk命令的帮助信息,我们按一下,如图:
linux系统fdisk分区过程
有好多选项,我们看看这些选项的作用,如下表:
a–>设置可引导标记
b–>编辑bsd磁盘标签
c–>设置dos操作系统兼容标记
d–>删除一个分区
l–>显示已知的文件系统类型。82为linux swap分区,83为linux分区,5为扩展分区
m–>显示帮助菜单
n–>新建分区
o–>建立空白DOS分区表
p–>显示分区列表
q–>不保存退出
s–>新建空白SUN磁盘标签
t–>改变一个分区的系统ID,这个id就是指用-l显示的82,83,或5等文件系统类型。
u–>改变显示记录单位
v–>验证分区表
w–>保存退出
x–>附加功能(仅专家)

其实我们常用的无法就是l,d,m,n,q,w,p这几个,其他的并不常用,我们了解即可。

1、我们在fdisk状态按l选项来查看下我们的分区都支持哪些分区id号,如图:
查看可用分区id
看,所有的可支持的分区id号都显示在这里了,我们常用的无法就是83linux,82swap,85ext等。

2、我们用n选项来新建分区,如图:
fdisk 新建分区n
他提示我们是要新建主分区还是扩展分区,我们选p新建主分区:
然后他会继续提示你为新建主分区分配一个分区号,主分区为1-4我们就按照顺序,先选1:
然后他又提示你从哪个柱面开始进行分区,默认是1,我们就选从第一个柱面开始进行分区,如图:
linux磁盘新建主分区

然后他要求选择到哪个柱面结束第一个分区,默认是选择最后一个柱面,也就是把10G空间分为一个区,当然不合理,所以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我们想要的结束分区位置。
但是这个柱面我们不知道如何换算,不着急,其他他已经提示了,如上图,他说可以用+cylinders的方式进行选择,也可以用我们比较习惯常用的+size{k,m,g}的方式进行选择结束位置,那么我们想把这个主分区分为2G,那么我们就直接在提示光标下输入:+2G,回车即可分区完成,然后我们再按p键来显示一下分区表看看我们已经分完的区,如图:
fdisk查看分区表选择p

3、主分区已经分完了,我们来继续新建扩展分区。
新建分区
n新建 –> e选择扩展分区 –> 2设置分区号为2 –> 开始和结束柱面不用选择,都默认就行,这样就自动把剩下的分区都分配给扩展分区了。
然后按p显示一下分区表,这样这个硬盘就被分区主分区1和扩展分区2了,但是目前扩展分区还没有划分逻辑分区,所以是不能用的。

4、新建逻辑分区
n新建 –> l选择逻辑分区
大家注意这里就显示让我们选择新建p主分区和l逻辑分区,因为我们已经有扩展分区了。我们选择l。而且提示l分区号只能从5开始。
我们选择l回车,他并不会让我们输入分区号的,他会自动从5给我们向后面分配,
然后让我们选择开始柱面,我们直接回车默认继续分就可以,结束我们还是选择+2g.
这样逻辑分区也分好了,如图:
新建逻辑分区
好了,逻辑分区也分完了,最后我们需要按w保存退出,如图:
保存分区信息
显示分区表已经更新提示。

5、重新读取分区表信息
有的时候我们分区结束按w保存退出的时候,他会提示让我们从新启动系统来保证分区表能够生效,但是从启动系统很麻烦,所以我们可以强制用命令来从新读取分区表信息即可。
[root@localhost ~]# partprobe
这样就可以重新读取分区表信息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分区表正在占用的时候我们进行分区,那就会要求我们从启动系统才能生效,那么这时候我们就用partprobe来进行从新读取分区表。

那么虽然有的时候不需要我们用这个命令来进行从新读取分区表,但是建议大家把这个命令背下来,作为分区后必须做的常用命令,避免出错,也就是只要我们分区了我们就执行一下这个命令来从新读取分区表信息。

如图:
更新分区表partprobe
这些错误的提示我们不用管,因为他提示的是光盘只能以只读方式打开,正常的提示。只要我们重新读取分区表信息了就可以。

三、格式化分区
我们光分完区还不行,还需要把分区格式化了才能用。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4 /dev/sdb1
首先我们用fdisk -l来查看一下磁盘信息:
fdisk -l查看分区信息
有三个设备,sdb1,sdb2,sdb5但是大家应该注意,sdb2是扩展分区,是不能格式化也不能存储数据的,所以我们只能来格式化sdb1和sdb5,也就是主分区和逻辑分区。
如图:
分区格式化mkfs -t
格式化的选项为-t ext4,也就是把分区格式化为ext4的文件系统,正常linux的文件系统都是ext4的。

四、建立挂载点并挂载
最后一步我们还要把分好的硬盘分区进行挂载。
[root@localhost ~]# mkdir /disk1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db1 /disk1/

我们前面学过,一个挂载目录只要是空目录就可以,我们就在根下新建两个目录disk1和disk5然后分别把sdb1和sdb5进行挂载即可。
如图:
分区挂载
我们用mount命令查看是不是都已经挂载成功了啊。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用fdisk -l来查看分区是否挂载成功,而用mount呢?
因为fdisk -l命令只能查看分区的情况,不能查看是否挂载,要想查看是否成功挂载,我们只能用mount命令或者df命令来进行查看。

那么虽然分区格式化挂载都成功了,但是这样操作我们每次从新启动系统都需要从新挂载才能使用,这样岂不是很麻烦?不要着急,下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自动挂载分区。

其实成功分区到挂载正常使用的过程也挺简单的:首先查看硬盘设备号,然后用fdisk+设备路径进行分区,然后选择n新建分区,选择p主分区,选择e扩展分区,选择l逻辑分区,然后按w保存退出,然后用partprobe从新读取分区表,然后用mkfs -t进行格式化分区,最后新建挂载点进行挂载即可交付使用。

本教程原创作者:mageo,出自每集博客,尊重作者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l2015.cn,谢谢!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