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思维理解互联网的烧钱

来源:互联网 发布:常青藤富豪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5 06:05

/孟庆祥

 

 

很多传统派商业人士对互联网烧钱模式还是不理解,甚至充满了反感。但凡有关互联网的讨论,总是有这样的质疑——光看他们烧钱,到底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这千古一问似乎就占据了心理优势,有一种正统派登泰山而晓天下的感觉。

 

即便长了一个传统的脑袋,完全不明白互联网是怎么回事,只要思路再往前垮一步,就会发现互联网的烧钱模式和传统行业区别不大。建一座钢铁厂投产之前要购置设备,建一座电站,修一条公路,开一家饭馆都需要先投资,后有收入。互联网也一样,免费、贴钱、烧钱相当于钢铁厂的投资阶段。

 

有人又说了,互联网烧钱和传统行业投资的区别是前者看不见前景,看不见目的,而后者投资是有明确产出的。如果从赚钱的角度看,互联网烧钱和传统行业投资仍然是一致的。传统行业的投资虽然有明确预期的产出,却不一定获得利润。钢铁厂可能亏损,基础设施可能乏人使用,开一家饭馆门可罗雀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早期的互联网烧钱没有这么狠,似乎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其实,大多数行业早期投资也都比较低,早期的钢铁厂并不是高大上的,置买几个低成本的土炼钢炉也可以冶炼钢铁;早期的汽车公司都是马车公司改装的,也用不了多少投资。

 

烧钱通常意味着产业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或者或者说是产业末期,就像现在很少的启动资金无法建一个有存在价值的钢铁厂、汽车厂一样。传统行业发展到成熟期因为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昂贵,规模效应等因素,给新进入者设置了巨大的障碍。而互联网最关键的障碍则是使用者的数量,由于互联网天然不具备在地理上隔离的属性,一种类型的应用只能活下来一两家,规模效应显著,竞争更加激烈。互联网行业相信获得了用户就获得了未来,从道理上说是讲得通的,因为能否挣钱主要不取决于你提供的东西是不是足够实用,而是由你的垄断程度决定的,用户越来意味着垄断程度越高。为了获得用户数量,烧钱的战争愈演愈烈。

 

一个行业演化到烧钱战的阶段,有钱又懂行的才会成为赢家。中国新一轮互联网烧钱运动真正的赢家是传统BAT,他们不但有钱还能借助原有的势力扩张,在计算上买东西是淘宝,在手机买东西还是淘宝,腾讯在计算上是游戏赢家,在手机上仍然是游戏赢家。

 

烧钱能够遍地开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司并购行为,即使成不了独立的赢家,被互联网传统势力瘦狗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换句话说在股票二级市场给互联网行业的估值也传递到了公司并购环节。美国、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活跃的年份都会发生一两百起并购事件。Facebook收购移动即时消息厂商Whatsapp花费了192亿美元,虽然Whatapp只有50多名员工。阿里巴巴收购手机浏览器厂商UCweb估值高达50亿美金,虽然没有人看到一个浏览器能创造50亿美金价值的可能性。在前几年团购大战中活下来的公司没有几家,他们之所以活下来并不是找到了盈利模式,具有了造血和字循环的生存逻辑,而是被传统互联网大佬选中并包养,用行话说,他们被认为是传统大佬生态上的一个环节。

 

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烧钱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资本市场的评估标准不同,就算是美国互联网公司也只有Google等少数公司赚了钱,像估值颇高的亚马逊一直在亏损的边缘挣扎,亚马逊一再强调它不赚钱是因为技术投入,资本市场“相信”它将来能赚大钱。其实,相不相信亚马逊将来是否赚钱是无关紧要的,股市里面没有几个人等着股息分红,事实上分红向来很少,中国美国都一样。人们之所以买股票是认为它会涨,亚马逊的股票价格高昂是因为它确实卖得出去。就像北京的住宅租买比已经达到500,一套价值1000万的房子月租金只要2万,明显租房更划算,但人们但凡有钱大多数钱情况下还是买房,只因为相信房价不会跌,稳中有涨是最大的预期。股市相信亚马逊将来挣大钱的想法已经坚持了20年,尽管亚马逊没有挣钱,它的规模在扩大,它的股票价格在稳步上升确是一个事实。

 

历史上不管是泡沫还是实质,经济是由一些列“相信”构筑的。300年前,荷兰人相信郁金香能赚大钱;100年前美国人相信钢铁行业;20年前中国人相信彩电股票;十年前人们相信太阳能发电。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相信互联网并不是什么灵异事件。只是,因为每个行业内在的多样性和潜质不同,有的行业被相信的时间长,有的行业被相信的时间段而已。

 

当手机上网普及之后,人们开始相信移动互联网甚于传统的互联网,马化腾过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虽然移动互联网热了好几年并没有创新出许多特别的应用,除了打车之外,绝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应用只是计算机互联网搬到手机上而已,但人们还会相信若干年。

 

互联网行业会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吗?不会!马云说十年之后人们就不再谈论互联网,就像现在人们不再谈论电力一样,因为那时互联网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成为一个不值得谈论的常识。从资本的角度看,当整个行业烧钱好几年也烧不出真实的创新,就像勘探了好多年也找不到石油一样,资本市场就会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正常的行业看待。

 

粗略的回顾经济发展史上各种各样的烧钱,市场总是奖励冒险者,当一个新事物出现之时,越早相信越好,不管是郁金香泡沫还是汽车行业的实质。而早相信者通常也不是他们看得更懂,看得更透。信息已经足够透明,相信与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而不是一种知识。

 

(更多华为资讯请关注华为开发者社区,华为自己的对外开放门户:http://developer.huawei.com/cn/ict/ ,不要问我叫啥,别人都叫我雷锋)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