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11)--Mediator中介者模式&Observer观察者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宝贝详情页装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1 18:37

一、中介者模式理解起来很简单,即多个对象之间需要交互,那么这些对象间的交互就会形成网状结构。引入中介者,各对象根本不知道其它对象的存在,他们只需要把信息发送给中介者,由中介者来控制吧信息传递给哪些对象。所以,就变成了一个星形的结构。
中介者模式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解耦,但是缺点,也是比较明显,那就是中介者类本身会变得复杂,牵扯过多。所以,如果网状结构不是非常复杂,那么就不一定要考虑中介者。一旦使用了中介者,那么就需要谨慎的维护它,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错误。

二、观察者模式与中介者模式不同,观察者依赖于被观察者的状态改变,两者之间是需要交互的,我们常见的发布/订阅的说法就是观察者模式的一种。这里写图片描述
1.观察者可以有很多类似行为,被观察者(主题)也有类似的行为,所以都可以抽象出来以形成解耦。这时候,notify()就可以调用vector中所有的观察者的update方法。
2.需要考虑的是有时候观察者的行为可能不一样,无法抽象出共性,比如观察者A要调用update()方法,但是B却是需要调用active()方法。这时候会导致的问题:
a.vector不能存放抽象类除非是Object泛型
b.notify无法统一的调用update方法。
那么当被观察者变化时,如果通知到所有的观察者呢?
(1).NET中使用委托机制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兴趣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2)可Java怎么办呢?网上有人使用Map《Object,Method》来存储观察者对象和对应的方法,利用反射来实现类似委托机制的功能。
(3)java.util.Observable 类提供了一个被观察者结构,包括add delete观察者和notify方法。java.util.Observer抽象类提供了一个update抽象方法,即使是不同的类,也可以继承这个抽象类而在update中写不同的实现(就是强行将观察者A的update()和观察者B的active()同名到抽象方法中),来完成观察者模式。 这个结构不难,我们完全可以写出适合自己的结构来实现观察者模式。

总结一下,当许多类依赖某一个类的状态改变而做出反应时,就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的精髓在于notify和update。一定要保证被观察者调用notify即完成了通知的使命,而notify中也是简单的调用所有注册的观察者的update方法来完成响应。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解耦。
观察者模式有一个问题在于,例如java.util.Observable,使用了Vector和同步代码块。这就是说,所有注册的观察者,是一个顺序通知的形式,有者多线程并发问题和性能隐患。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