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垃圾回收是怎么回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凸包算法代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1:23
看了下think in java,发现对java垃圾回收还是不够了解,于是自己查了些资料
  • 假定对象获得了一块并非NEW出来的内存,由于垃圾回收只回收由new分配的内存,所以垃圾回收并不知道如何释放这块内存,为了应对这种情况,java允许在类中定义一个名为 finalize()的方法。工作原理为:
    • 一旦垃圾回收器准备对象占用的存储空间,首先调用其finalize方法,并且在下一次垃圾回收动作发生时,才会真正回收对象占用的内存。
  •  finalize并不是C++里的析构函数,C++中对象总是被销毁,而java中对象并非总是被垃圾回收。
    • 对象可能不被垃圾回收
    • 垃圾回收不等于析构
  • 只要程序没有濒临存储空间用完的那一刻,对象占用的内存不会被释放。即使程序结束,垃圾回收器也不会释放你创建任何对象的空间,但是随着程序的退出,那些资源也会全部交还给操作系统。这是因为垃圾回收器本身也是有开销的,要是不使用它,就不要支付这一部分的开支。
  • java一切为对象,那么需要用到finalize的情况是什么?
    •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java调用非java方法的时候,使用”本地方法“时。本地方法目前只支持C或者C++,但是他们会调用其他语言的方法。所以实际上是可以调用任何方法的。通常调用c的malloc函数系列分配存储空间,而且除非调用了free函数,存储空间才能释放。free是c或者C++的函数,所以需要在finalize中用本地方法调用它。
    •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垃圾回收还是终结,都不保证一定会发生。如果java虚拟机并未面临内存耗尽的情形,它是不会浪费时间去执行垃圾回收以恢复内存。
  • 可回收对象的判定方法-引用计数算法
    • 主流虚拟机不采用算法
    • 基本原理: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的时候,计数器自增1,引用失效,计数器自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都不可以再被使用。
    • 缺陷:A类引用了B类,B类引用了A类,A,B类都不再被其他类引用,那么A,B类本该是被销毁
    • ARC的循环引用解决方法
  • 可达性分析算法
    • 基本原理: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进行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成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 Java 语言中的 GC Roots:
      • 在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的引用的对象。
      • 在方法区中的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在方法区中的常量引用的对象。
      • 在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的引用的对象。
垃圾收集算法

  • 标记-清除算法
    • 基本原理: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 主要缺陷: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
  • 复制算法(主要解决效率不高)
    • 基本原理: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 主要缺陷:将内存缩小为了原来的一半,对象存活率较多的情况下,复制占用较多
    • 解决:空间担保,
  • 标记-整理算法(主要解决内存碎片化的问题)
    • 基本原理: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 主要缺陷:标记和整理阶段必须停止java执行线程,对一个java虚拟机的快照进行内存收集
  • 分代收集算法
    • 基本原理:根据对象的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
    • 新生代 每次垃圾收集都有大量的内存对象被收集,只有少量存活,对象为朝生夕死采用复制算法
    • 老年代 对象存活比例较高,也没有更多的内存进行担保,采用标记-清理或标记整理进行内存回收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