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的思考

来源:互联网 发布:墨迹天气数据接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3 16:54

看了不少关于OKR的介绍、说明,以及例子。

介绍多流于虚务,或语焉不详;例子虽然具体,但千人千面,莫衷一是。于是又从其它各个渠道去搜索相关信息,以求对此有更深入的理解。


OKR只是一种绩效管理的方式,这一点上去其它绩效管理方式并无不同。

其真正的不同,或者说“OKR特色”,是两个词:focus,impact。(这记得是从知乎上来的两个词,这里向原作者表示敬意)


所谓focus,即聚焦。意思是通过OKR,试图让所有人都能够随时明白自己的目标,并且把主力的资源投向这里,不要偏离。保持一个正确的航向,甚至比做得快做得好还要重要。这是一种价值观。所以focus体现处的就是这样的核心理念。

具体到方法论,比如OKR强调最好3-5个目标,每个目标有几个KR,不能过多,这就从方法论上支持了focus的理念。

在到具体的例子:

1. 1-3月,完成工作交接。

2. 4-6月,具备新项目中的需求开发能力。

3. 1-6月,持续学习。

我们从这些目标,就可以得出,该员工半年内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所在项目切换。这三个目标都focus在这一个大的目标之下。这样的目标,对我们日常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比如,新项目成员组织的培训,就可以尽量参加,提前掌握项目状况;而老项目的新需求,则最好作为支持者/合作者,与交接的员工结对进行。


所谓impact,是指,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对组织产生一个impact。那么使用OKR的企业,其文化需要是:鼓励员工做出能够有较大impact的事情。

例如,上述目标3,持续学习需要制定自己的KR,备选如下:

A、阅读项目管理相关书籍800页量级。

B、学习《第五项修炼》,并输出一个部门级课程培训。

C、每个月组织Team做一次深度汇谈,并形成一套有效的深度汇谈实践案例。

上述三个备选项,哪个更加符合OKR的精神呢?

我们来看一下。A,只是提出了阅读的目标,但并不能体现出对组织的impact。B,通过课程培训的方式,展现了对组织的impact,但是我们可以推断,这个impact是短期的,浅层的。而C,不但可以很好地度量,而且,对整个小组的impact的深度和持续时间是AB无法比拟的,同时,这个impact还通过输出的实践案例,对其它的Team产生了示范效应。那么综合看来,C更有理由成为那个被选中的KR。


搜遍网络,能够让人满意的例子太少,而将原来的KPI拿来包装一下就充当肉包子的例子又太多了。一套东西,我不相信谷歌和脸书拿来用就能用好,而别人就用成垃圾。关键问题,是要理解其精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符合精神实质的“本地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