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结构学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关于人工智能英语文章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20:30

        我们的世界在很多时候会呈现两级对立的情形,如质子电子,DNA碱基对,染色体对,生物双性繁殖等。根据生物进化的一些原理的剖析,不难想到,生物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自我复制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永生,而为了适应环境,会使得在复制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双染色体与双性繁殖机制最大的优势在于基因互补,从而易于达到变异与稳定之间的平衡。当然,双染色体互补的同时会随之而来一定的对抗,所以才会有显性与隐性基因,双性繁殖也会出现主导方,比如哺乳动物一般看上去雄性主导。从亿万年生物发展至今可以总结出,这种双性繁殖是有利于物种适应不同的环境进而自我发展。从这个结论进行抽象就得到一定的结论:两级的状态在现在的时空因其可稳定的进化从而最有利于事物的自我发展。相邻级别比如单级和三级,要么没有足够的突变,要么不稳定,导致对环境适应的覆盖不够,而被慢慢过滤掉。如果引入易经的说法,两级分别为阴阳,也可以按照计算机0和1来体现,其本质都是二进制。当然阳不代表好,阴不代表坏。

        从另外一个角度,事物是具有层级性的。除了现有量子物理的不说外,从微观到宏观大致有夸克层,原子层,分子层,蛋白质层,细胞层,组织层,器官层,身体系统层,生物个体层。我们只管感受的仿佛到自己了,其实往上说还有,家庭,集体,民族,国家,国家联盟,人类。后面的这些会让我们感觉越来越抽象,因为我们个人生活在生物个体层,还好因为我们有智力故而能够理解后面的层级,不过不保证没有我们没有了解到或者不能理解的层级。就跟如果你只是个细胞,那么组织层以上的东西对你来说也是抽象的,因为你只能直观感觉到其他细胞。那么这个现象是否可以得出结论:事物的通过不同层级的信息传递而表现出来的,故而任何一层,都是其向下一层按照一定变化的表现,而这个表现的规律一般会有三个方面(或被总结成三个方面)的条件来决定,而且这三个方面互不影响。比如长方体属于三维物体,下一层是二维的面物体,那么它的决定因素就是3个方向的度量:长、宽、高。再比如分子的下一层是原子,而决定因素是原子范围,个数,结合方式。这个原理谙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

        那么基于以上两点及结果事物是发展的原理,我们貌似可以假设一个模型,影响一个事物的因素有3个,每个因素会是0到1的两级,表示这个因素的状态,1可以代表该条件成立,0则不成立,如果用立方体表示则如下图,每个维度代表一个条件的状态,而中间的横线可以表示当前两级的强弱程度。


那么这个模型就可以理解为,一个事物的因其内在的3个条件的状态分布,会有2的三次方,8种情况,期中可以理解为三个条件都为1时,该事物为最优(或者成功的状态),三个条件都为0时,事物为最弱(起步状态,啥也没有)。这么理解的话,其实也和易经的八卦相通,也可以说八卦也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图。如下:


        其实,上述中的”条件“本身也是事物,也符合之前对事物的推论,即每个条件本身也有决定该条件的3个下层条件,暂称子条件。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做成一件事,要”天时地利人和“,这是这件事的3个条件,而其中”天时“也会有自己的3个条件,比如春秋,早晚,气候,则这3个条件共同决定”天时“的状态,”地利“与”人和“也是一样,他们再共同决定当前这件事的成败。

        以上讨论的是质的问题,即事物的结构的理论,下面讨论量的问题,即结构的具体结构的量化。如上,每个条件的状体在事物自身层面来看,只有1或者0,即成立或者不成立,没有半成立一说。但是从下一层的角度看,是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存在0.1-0.9之间的值。拿考试举例,你复习考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是你的试卷上只会出现最终的分数,按照100分制算的话,考到60就算过关,也就是说,你考过60,你考试是否通过这个条件就是1,否则就是0。那么这个”60“这个界限就变的比较重要了,到底多少,该条件就会成立呢。这就要引入黄金分割。

        只要是初中学过数学的同学就记得,黄金分割比例值为0.618,这个值其实是个近似值,当然我们不讨论具体是多少。根据黄金分割的来由,可以这么理解,一个长度为1的线段分为两部分A与B,假设A较长,则A的值占整个线段的比例等于B占A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把A也按照0.618分成两段C和D,那么C和B是相等的,可以如下图这样理解:


        条件的两级就可以看做是黄金分割的这两部分,而这个分界线,就是这个0.618的地方。为什么是这个地方?因为A与B可以理解为对抗关系,而对抗的本质同等资源将相互抵消,最后谁剩下的资源多谁赢。我们计算下AB对抗的情形,A为0.618,B为0.382,AB对抗抵消后,A剩0.236,那么只要剩下就能赢,为啥剩下0.236是分界线呢?这就要结合上述推论中的子条件理论,由于A的下层来看,将会分为C和D,分别为0.382和0.236,也就是说,A之所以为A,是因为C在下层中是主导,他占A的0.618,乘上A的长度即0.618的2次方0.382,刚好可以与b打平手,不需要再用过多的长度就可以使A成为整个线段的主导。总结一下,将事物主导方视为阳极的话,阳极之所以能主导这个事物(让这个事物表现出阳性)是因为阳级下层的阳极能量和事物的阴极正好抵消,不需要过多能量。而抵消剩下的部分也有自己两级,而且是重复了以上过程。由此看来,黄金分割线其实就是事物两级的主导比例。那么,如果想控制一个事物的表现,比如表现为阳,那么只要让它下层阳极所占得比例达到0.618即可。所以黄金分割线是事物的主导比例。这个原理需要理解耗散结构论。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将这个模型进一步套用在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体上,正方体的8个定点可以理解为事物的那8个状态,而3个维度可以看做3个条件的量化值,即每个维度的高度可以理解为当前条件的量变值。那么想让该事物的状态到达阳极态(及都条件为1的状态)就需要每个面的量化值达到0.618。这样当这个事物到达阳极态后,体积内按照3个面相交出来的最核心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图1中的黄色部分,体积为0.618的3次方=0.236。是不是很像二八原则,一件事最重要的部分占大约20%。

        正方体的十二条边就是做成这件事可能经过的十二条路径。因为完成达成一个事物就要使其3个条件都达到阳极,且理论上同一个原子时间只能完成一个条件,故3个条件的完成是有顺序的,则体现在正方形的十二条边上,根据事物当前的状态(处在哪个顶点)从而选择到达成功状态的路径。一般来说我们开始做某件事时,不一定都是3无状态,即3个条件都不满足,或多或少会有一个甚至两个条件已经达成,所以要选下面要做的事情一般就是规划路径,就是所谓的选择方向,如果方向选错,那么就会多走路,甚至原地打转。有些时候,某些边是过不去的,本质上就是3个条件的完成顺序是有要求的,那这是选择路径就需要看清可行的路径,所以会出现绕弯路反而是最近的这种现象。

        以上是从量化上说完事物本层的状态,那么因为子条件,也可称为子事物的存在,所以或有”细节决定一切,成败在于细节“这种现象,因为每层的事物的状态决定上层事物的状态,那么这个纵向看就像一个多米诺骨牌,当微小的事物的状态改变(阳转阴,或者阴转阳),导致该变化会引起上所有上层事物的变化,甚至是巨变,所以会有蝴蝶效应。不过大多时候因事物是依存于3个条件,所以这个传递链会异常复杂,也许和其他条件的变化相互抵消,导致木有效果,当然这里一般是对于处在非阳极状态的时候。假设阳极占0.618,阴极0.382,那么阴极与阳极内部的阳极(大的部分)作用相抵消,甚下的阳极内部阴极的部分就成了决定这个最外层事物的关键因素,如果这部分因素由于自身原因改变了自己的级变成阴极,那么整个事物的级就会发生变化变为阴极。

        如果把时间的维度加进去,就是事物的发展,政治里学过,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一个事物的某个级所占比例如果过于大,大大超过0.618,那小部分那个级的作用就会被削弱,而大部分的级自身内部的阴阳也会发生更大的作用,用政治的一句话说,就是次要矛盾升级成了主要矛盾。事物内部的两级一直在博弈,而且分割比例就是0.618,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也在于此,而事物的发展就是为了达到稳态比例。这点谙合热力学第二定理,即热永远都只能由热处转到冷处,换句话说,能量趋向于均衡。


        总的来说,产生以下结论

        1.从结构上说,一个事物有3个条件,可以用正方体的3个维度表示,每个条件本身也是一个事物,也有自己的3个条件

        2.从量化上说,每个事物在自身层面只有2种状态,阴极和阳极,分界线为黄金分割0.618,即若某个级所占比例达到0.618则使得该事物层显这个级,也可说是0和1。但从下层的组成来看,有8中状态,除去阳极外还有7种(成功是相似的,失败各式各样的失败)

        3.从发展的角度看,若该模型成为正方体模型的话,其中12条边则是因事物的3个条件完成顺序不同而导致的不同路径


理解这些能做什么呢?嘿嘿,不告诉你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