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蓄,不要试图去研究它.---JAVA之我注六经之三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10无法连接此网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1:07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技术知识的补充是不可缺少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你是否感觉压力重重而又不知从何发力?你是否已经望到了灯塔?你是否准备快速掌握一门技术,并能够使用他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等等,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比较棘手.很多时候,好像无从下手.以致于在很多时候,学习成为我们面临的一种严重的负担.我们深知得道的不易.

        对于技术的学习,我们始终提倡”拿来主义”,把性质不同的各个方面的东西吸收,包罗进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一个技术的集成者和整合者。

我们拿一个故事来强调一下这个观点:
汉尼拔是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十二位战争领袖之一,霍尔沃德在《剑桥古代史》中写道,这是“汉尼拔的最高成就,是它以其时机选择上的无比精确,骑.步兵战术的高度协调,表现出它是古代战争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军事艺术典范”,汉尼拔继承了其父哈米尔卡的遗志,为迦太基人在罗马手中遭受到的失败和耻辱报仇血恨,经过连年苦战,并凭借着他那完善的情报体系,已经非常接近于消灭罗马,从而将彻底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危急关头,罗马元老院决定决定选取一位强有力的执政官员,实行军事上的独裁统治,以解决多头执政所带来的相互牵制,协调不力的问题.大西庇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后生.最后在扎马战役中大败常胜将军汉尼拔.西庇阿的父亲和叔父都和汉尼拔有过交锋,并最终栽在了汉尼拔手里,而自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以来,西庇阿本人也以各种方式参与针对汉尼拔的战斗,重要的是,西庇阿一直在留心汉尼拔的战略和战术,尽管视汉尼拔为不共戴天,但西庇阿却不忘从对手那里采补精华,通过对汉尼拔军事行动的学习,使自己有了许多的长进.一次在西班牙的战斗中,西庇阿就曾使用了汉尼拔的战略和战术,证明了他的才干.
为了缓解汉尼拔对罗马进攻的压力,西庇阿开始进攻非洲.并最终与他的老师汉尼拔正面交锋.他一改罗马惯用的棋盘式的作战对形,针对汉尼拔深长,密集的方阵.使用三线队形部署其军队,目的是获得更高的战斗的机动灵活性,并投入其精锐的罗马骑兵去攻击汉尼拔的两翼和后方,而这种打法正是汉尼拔当年的惯用方式.最终,汉尼拔败给了西庇阿,其晚年也不得不东躲西藏,因为罗马人担心他东山再起,无奈之下,汉尼拔服毒自杀,临死的时候他说到:既然罗马人连等待一位老者咽气都感觉度日如年,那么就让我来帮他们除掉这块多年的心病吧.
西庇阿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但是他其实并不比它的同事尼禄或马尔克卢斯高明多少。这后两位将军中不论是哪一位都同样有可能打赢扎马战役。他们全都向汉尼拔学到了许多战争艺术并且已经用汉尼拔的战术有效地对付了那些迦太基二流将领。但是西庇阿及其他这些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将领们,教会他们如何打胜仗的恰恰正是汉尼拔。西庇阿无疑是汉尼拔的最得意的门生,从他那里, 西庇阿” 兼收并蓄”,中国人讲” 师夷长技以自强”,从汉尼拔的军事艺术里他学到了很多战略和战术方面的东西,并善于扬长避短,避重就轻.青出于蓝,终胜于蓝.
一门新的技术往往也难免会泥沙俱下.作为技术的应用者和实践者,我们同样提倡”兼收并蓄”的方式.这好比一个人卖油条,他做的油条是最拿手的,吃起来味道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他在路边摆个摊,只卖油条,也许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也无法带来更多的利润,为了扩大销售额和影响面,他可能会进行”交叉销售”,比如顺便卖点豆浆,甜饼,包子之类.如果你为了追求美味,把油条买回来就够了.至于他的一些附属产品,并不是你主要考虑的.
通过网络资讯,书籍刊物等渠道,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别人在某一细节方面的高明之处,如果你正需要解决这方面的困惑, 咔咔咔,,直接模仿过来不是正好吗?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重构,这不正是学习之道吗?站高才能望远啊.至于学习的对象,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
当我们需要学习某些领域知识时,别忘了首先请解决掉你的HelloWorld,让自己一个对这个新鲜的事物有一个结构化,流程化的认识,不要在一开始就去一点一点研究它,尝试一个新鲜的东西,很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我在这里所提到的”研究”,是指重理论性的研究,客观地讲,我们更应该注重于它在实际的应用方式,IT的每一项技术都有一定的应用周期,你无法肯定,当你的儿子长到22岁的时候,这些技术还会是今天的应用方式,学习一门技术,需要汲取的是它的精华,至于繁难偏旧的东西都可以“从长计议”,否则你的时间将可能被大量消耗,且收效不大.
所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初学者不宜为”学”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