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命令整个过程详解

来源:互联网 发布:mysql date add 1 day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15:53

转自:http://wanicy.blog.51cto.com/509018/335207/


如果你想了解ping命令的原理,看了这篇文章,你会从对网络一窍不通,到豁然开朗。 


先看拓朴图: 



在这里讲ping的两情况:一种是同一网段内,一种是跨网段的ping


一、同一网段内


首先,如果主机A,要去ping主机B,那么主机A,就要封装二层报文,他会先查自己的MAC地址表,如果没有B的MAC地址,就会向外发送一个ARP广播包,如图: 


其中ARP报文格式如下:


其中OP 

1:表示ARP请求 

2:表示ARP应答 

3:表示RARP请求 

4:表示RARP应答 


首先,交换机会收到这个报文后,交换机有学习MAC地址的功能,所以他会检索自己有没有保存主机B的MAC地址,如果有,就返回给主机A,如果没有,就会向所有端口发送ARP广播,其它主机收到后,发现不是在找自己,就纷纷丢弃了该报文,不去理会。直到主机B收到了报文后,就立即响应,我的MAC地址是多少,同时学到主机A的MAC地址,并按同样的ARP报文格式返回给主机A。如图:


ARP报文格式为:



这时候主机A学到了主机B的MAC地址,就把这个MAC地址封装到ICMP协议的二层报文中向主机B发送,报文格式如下: 



当主机B收到了这个报文后,发现是主机A 的ICPM回显请求,就按同样的格式,返回一个值给主机A,这样就完成了同一网段内的ping过程。



在这里,讲了这么久的局域网内的PING,实际过程的发生不到1毫秒。


二、不同网段内


如果主机A要ping主机C,那么主机A发现主机C的IP和自己不是同一网段,他就去找网关转发,但是他也不知道网关的MAC地址情况下呢?他就会向之前那个步骤一样先发送一个ARP广播,学到网关的MAC地址,再发封装ICMP报文给网关路由器.。报文格式如下:



当路由器收到主机A发过来的ICMP报文,发现自己的目的地址是其本身MAC地址,根据目的的IP2.1.1.1,查路由表,发现2.1.1.1/24的路由表项,得到一个出口指针,去掉原来的MAC头部,加上自己的MAC地址向主机C转发。(如果网关也没有主机C的MAC地址,还是要向前面一个步骤一样,ARP广播一下即可相互学到。路由器2端口能学到主机D的MAC地址,主机D也能学到路由器2端口的MAC地址。)报文格式如下:



最后,在主机C已学到路由器2端口MAC地址,路由器2端口转发给路由器1端口,路由1端口学到主机A的MAC地址的情况下,他们就不需要再做ARP解析,就将ICMP的回显请求回复过来。报文格式大致如下: 



2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