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

来源:互联网 发布:8点读报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3 07:10

HTTP协议是一个应用层协议,由请求和响应构成。

HTTP协议通常承载于TCP协议之上,有时也承载于TLS或SSL协议层之上,这个时候,就成了我们常说的HTTPS。默认HTTP的端口号为80,HTTPS的端口号为443

HTTP请求

一个请求的格式大致如下

  • 请求行,例如
GET /index.html HTTP/1.1
  • (请求)头,例如
Accept-Language: en
  • 空行
  • 其他消息体,例如
{"name":"Tom","password":"123456"}

请求行和请求头必须以回车换行结尾。空行只能由回车换行组成,不能包含空格,在HTTP/1.1中,请求头除了Host是必须的,其他都是可选。
举个栗子:
一个简单地GET请求:

GET /index.html HTTP/1.1\r\nHost: www.example.com\r\n

一个简单的POST请求

POST /app/index HTTP/1.1\r\nHost: 127.0.0.1:8080\r\n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r\nContent-Length: 14\r\n\r\n{"name":"Tom"}

请求方法

HTTP/1.1定义了八种方法(来自维基百科)

  • OPTIONS:这个方法可使服务器传回该资源所支持的所有HTTP请求方法。用’* ‘来代替资源名称,向Web服务器发送OPTIONS请求,可以测试服务器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 HEAD:与GET方法一样,都是向服务器发出指定资源的请求。只不过服务器将不传回资源的本文部分。它的好处在于,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其中”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元信息或称元数据)。
  • GET:向指定的资源发出”显示”请求。使用GET方法应该只用在读取数据,而不应当被用于产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Web Application中。其中一个原因是GET可能会被网络蜘蛛等随意访问。
  • POST: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本文中。这个请求可能会创建新的资源或修改现有资源,或二者皆有。
  • PUT: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
  • 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 TRACE: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 CONNECT: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渠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通常用于SSL加密服务器的链接(经由非加密的HTTP代理服务器)。

方法名称是区分大小写的。当某个请求所针对的资源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服务器应当返回状态码405(Method Not Allowed),当服务器不认识或者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应当返回状态码501(Not Implemented)。

HTTP服务器至少应该实现GET和HEAD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可选的。当然,所有的方法支持的实现都应当符合下述的方法各自的语义定义。此外,除了上述方法,特定的HTTP服务器还能够扩展自定义的方法。例如:

  • PATCH(由 RFC 5789 指定的方法):用于将局部修改应用到资源。

HTTP响应

  • 协议状态版本代码描述
  • 响应头
  • 响应正文

例如:

HTTP/1.1 200 OKDate: Mon, 23 May 2005 22:38:34 GMTServer: Apache/1.3.3.7 (Unix) (Red-Hat/Linux)Last-Modified: Wed, 08 Jan 2003 23:11:55 GMTETag: "3f80f-1b6-3e1cb03b"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Content-Length: 138Accept-Ranges: bytesConnection: close<html><head>  <title>An Example Page</title></head><body>  Hello World, this is a very simple HTML document.</body></html>

协议状态代码
- 1xx 信息
- 2xx 成功
- 3xx 重定向
- 4xx 客户端错误
- 5xx 服务器端错误

另参见:HTTP状态码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