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设计模式系列(7)--SDK源码之命令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simulink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2 13:49

命令模式,在.net,java平台的事件机制用的非常多,几乎每天都与之打交道。
android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多线程多进程的环境,所以必然大量使用到Runbable,Thread,其实用的就是最简单的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把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多么巧妙的一个说法啊。

1.意图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2.结构
这里写图片描述
Command接口提供了Execute方法,客户端通过Invoker调用命令操作来调用Recriver,绕了一大圈,但是却把具体对Receiver的操作请求封装在具体的命令中,是客户端对recriver的操作清晰简明。
但是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常常忽略Receiver,而把命令对象的目标对象直接设置为子类自己的成员变量或者作为execute()方法的临时变量。
以Android中的Runnable(在java.lang包下)为例,我们画出UML结构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想不到我们天天写的代码无意识中就是用到了命令模式,所谓模式,就是无所不在。

3.代码
命令接口Runnable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调用者Thread简化版代码:

//命令模式这里不需要继承Runnable接口,但是这里考虑到实际情况,比如方便性等,继承了Runnable接口,实现了run方法,这个是Thread自身的运行run的方法class 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Runnable target;    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art() {        if (threadStatus != 0 || this != me)            throw new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group.add(this);        start0();//这个是本地方法,调用run方法        if (stopBeforeStart) {        stop0(throwableFromStop);    }    }    //可选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客户端只需要new Thread(new Runnable(){}).start()就开始执行相关的一系列的请求,这些请求大部分都是实现Runnable接口的匿名类。

4.效果
(1).行为型模式;
(2).将调用对象的操作和知道如何实现该操作的对象解耦;
(3).多个命令可以装配成一个复合命令;
(4).增加新的命令很容易。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