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_SPI多机通信的实现——整理自网络

来源:互联网 发布:西门子300编程电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4:00

用DMA的SPI双机通信中几个很容易出错的点:

1)分频值:SPI的频率最高为18M,SPI1是在频率为72M的APB2上,而SPI2是在频率为36M的APB1上。如果芯片时钟频率为72M,那么SPI1的分频值为4,SPI2的分频值为2.

2)开DMA顺序: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要先开从机发送、再开主机发送、再开从机接收、最后开主机接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开,而且这种开DMA方式是很难实现的,你可能要再加两根握手线判断对方到底开好DMA没有。我的程序“从机接收-从机发送-主机接收-主机发送”的顺序一样可行。
3)DMA中断:当数据发送到最后一个字节的第一位时,如果你开了DMA发送中断,就会进入DMA发送中断函数,这时候不能马上清楚标志位。必须要查询ISR寄存器判断剩下的7位数据是否也传输完毕,然后就是判断SR寄存器是否在忙。都完成以后才可清楚标志位、重新配置DMA数据长度,否则你后面的数据会出错。
4)上拉电阻:不加上拉偶尔会出错,这个出错并不是仿真能看出来的,我仿真每次都对,但是拔掉仿真器不停测试就发现数据出错了,5次重启能有1次错误。加了后数据异常稳定。不明白为何网上资料全没加上拉。
5)重设缓冲区地址:由于项目需要一个长度可变的缓冲区,所以我多次用了malloc和free进行分配缓冲区大小,这样就造成了缓冲区地址的不停改变,所以必须要失能DMA,然后重新配置DMA的缓冲区地址。
6)不用中断的主机发送过程:我看到网上的资料是主机使能DMA后,死等在那查询DMA是否传输完毕,这样就发挥不出DMA的作用了。SPI的频率是18M,而DMA据说大概是10M左右,如果用死等的方式,反而不如不用DMA。

所以,如果主机不用DMA中断的方式,那么可以写两个函数,一个是使能DMA,一个是判断DMA有没有传输完成。在这两个函数之间CPU就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反正主机有主动权。



多从机建议加243一类的三态驱动芯片,spi速度可以很快,并且稳定。如果允许的话,更好的办法是每个从机都加一个和主机隔离开,这样即使某个从机有问题也不会影响总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