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单片机怎么外接开关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2:52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 


 
Link: 我对BPM认识之路(1):引言 

我对BPM认识之路(2):从国内工作流应用谈起
 
       谈对BPM认识,当然首先要先从Workflow谈起。工作流的相关概念、技术和应用那是基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很难理解Workflow与BPM之间的区别的。首先是我把几乎全部的经历都放置在了Workflow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上,而对BPM却抱着一点抵制的态度(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BPM离我还是很遥远的);其次是这几年实施的范围主要还是围绕“辅助客户办公处理自动化”为主,即使是部分CRM、HR,物流,信贷等业务化系统中的流程应用,也还是首先考虑如何更好的协助客户“从有纸化往无纸化转变”。国内工作流的应用(不论从产品角度,还是市场角度)尚且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流程化的应用成熟度还不够,更不要提“大范围的业务过程管理了”。
 
       国内的流程信息化,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组织”来展开的。大部分流程应用,在满足“组织关系和组织管理”的条件后才可能会涉及到“业务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开发商在实施流程项目的时候,会在“需求调研”阶段浪费很多精力主要原因。
 
       下面这张图,比较形象的概括目前国内工作流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几个关键因素(仅限流程角度)。
      
       注: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含义和解释,不在本篇内叙述,以后我会专门写文章阐述。
 
       能把上图中的几个要素涵盖全面,并做得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国内工作流产品,还是很少的。究其原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客户定制化需求”所拖累,令国内工作流产品提供商耗费很多精力在“工作流”之外的组件和技术。
       这几年在国内流程应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审批流程实施,也会把开发商拖很久。可能我们用“流程设计器+元数据维护+表单定义+引擎”十来分钟就可以绘制和运行一个流程Demo的;但是即使拥有这些利器,一个只有十来个节点的审批流程,可能也需要相当长的实施时间。
       苦恼一:你们的产品有功能强大的C/S设计器,客户却提出要web操作的,而且简单就好;
       苦恼二:你们的产品提供了组织模型适配,客户却要引入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关系线,而且人员要清晰的展示出级别关系等匪夷所思的特定化组织管理要求。
       苦恼三: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对流程变更的版本管理,但客户却提出在运行过程中可变更,而不是更改定义重新发布,那样他们觉得太繁琐。
       苦恼四:你们的产品提供了回退、取回、会签、跳转等等高难度的功能,客户却要求能够某步骤之后多人独立运行。
       苦恼五:······
 
       太多的苦恼围绕着国内开发商和产品提供商。
 
       当然这也说明了国内工作流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   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来指导工作流系统、功能、应用。当客户在没有什么概念和标准可依据的时候,肯定就只会“站在早先人为办公的立场来要求工作流系统实施”。
(2)   参差不齐,差异化严重的国内流程产品更加混淆了客户的视听
(3)   竞争的过分激烈,行业差异化严重,直接导致国内的工作流产品很难做大做强,结果也影响了研发的投入。
 
       当然,国内目前工作流应用和市场的状态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外来的工作流产品大多都在国内发展不顺利,纷纷挂出或转到BPM概念上(比如Ultimus),甚至有些国外工作流厂商,进入国内后就打着BPM的旗号(比如华苓、K2workflow)。
 
       (本节未完,待续)
 
作者:胡长城
网名:银狐999
主页:http://www.javafox.org
Blog:http://blog.csdn.net/james999
公司:TIBCO CDC / 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or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