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电子版报纸制作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6:49
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 2011-03-25 16:52:24

分类: 系统运维

OSI模型
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制定的一个7层框架,这协议的七层框架,称为:“OSI/RM"。OSI模型把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组织与实现按功能划分为7个层 次,从高到底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每一层协议建立在它的下层协议的基础上,每一层又为其上层提供服务, 完成上层提交的任务。
     物理层:实现计算机系统与网络间的物理连接 ISO2110,IEEE802,IEEE802.2
集线器\网卡、网线 modem
(Hub 1起到信号放大和重发作用,工作在半双工方式:2在同一Hub的不同两个端口之间进行通信,经过两步操作:第一步是将信息上传到上联设备;第二步是上联设备再将该信息广播到所有端口上)
     数据链路层:进行数据打包与解包,形成信息帧SLIP,CSLIP,PPP,ARP,RARP,MTU
以太网交换机\网桥
(网桥一种在链路层实现中继,常用于连接两个或更多个局域网的网络互连设备,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可以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进行转发)。
(1.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2.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
     网络层:提供数据通过的路由IP,ICMP,RIP,OSPF,BGP,IGMP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应用第三层交换技术即可实现网络路由的功能,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的网络性能。)
(路由器
第一,网络互连: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
第二,数据处理:提供包括分组过滤、分组转发、优先级、复用、加密、压缩和防火墙等功能;
第三,网络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路由器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错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
     传输层:提供传输顺序信息TCP,UDP,SPX
     会话层:建立和终止连接RPC,SQL,NFS,NetBIOS,names,AppleTalk,ASP,DECnet,SCP
     表示层:数据转换、确认数据格式TIFF,GIF,JPEG,PICT,ASCII,EBCDIC,encryption,
MPEG,MIDI,HTML
     应用层:提供用户程序接口FTP,WWW,Telnet,NFS,SMTP,Gateway,SNMP

TCP/IP结构

应用层:Telnet,FTP,SMTP,SNMP. 
传输层:TCP ,UDP,UGP 
互联网层: IP,ICMP,IGMP 
网络接口层:ARP,RARP 
     链路层:有时被称为数据链路层和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该层协议包括:ARP(地址转换协议)和R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网络层:有时也称为互连网层,负责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包括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以及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

      传输层:该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提供端到端的数据通信。它分为两个不同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CP提供端到端 的质量保证的数据传输,该层负责数据的分组、质量控制和超时重发等。UDP则只提供简单的把数据报从一端发送到另一端,至于数据是否到达或按时到达、数据 是否损坏都必须由应用层来做。

      应用层:该层复杂处理实际的应用程序的细节,包括Telnet(电子公告板)、HTTP(World Wide Web服务)、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和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TCP/IP与 OSI 模型是一种相对应的关系。 

    应用层:大致对应于 O S I 模型的 应用层和表示层,应用程序通过该层利用网络。 

    传输层:大致对应于 O S I 模型的 会话层和传输层,包括T C P(传输控制协议)以及U D P(用户数据报协议),这些协议负责提供流控制、错误校验和排序服务。所有的服务请求都使用这些协议。 

    网络层:对应于 O S I 模型的 网络层,包括I P(网际协议)、I C M 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 G M P(网际组报文协议)以及A R P(地址解析协议)。这些协议处理信息的路由以及主机地址解析。 

    网络接入层:大致对应于 O S I 模型的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该层处理数据的格式化以及将数据传输到网络电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