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方法 李航---第3章 k近邻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搜狐自媒体 seo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21:42
第3章 k近邻法   
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 k-NN)是一种基本分类与回归方法。k近邻法假设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其中的实例类别己定。分类时,对新的实例,根据其k个最近邻的训练实例的类别通过多数表决等方式进行预测。k近邻法实际上利用训练数据集对特征向量空间进行划分,并作为其分类的“模型”。k值的选择、距离度量及分类决策规则是k近邻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3.1 k近邻算法

3.2   k近邻模型

k近邻法三个基本要素:距离度量、k值的选择和分类决策规则
 
距离度量:  常用欧氏距离,其他距离
Lp距离(与distance)

当p=2时,称为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当p=1时,称为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 )
Minkowski距离
k值的选择
如果选择较小的k值,“学
习”的近似误差( approximation ertor)会减小,只有与输入实例较近的(相似的)
训练实例才会对预测结果起作用。但缺点是“学习”的估计误差(estimarion ertor)
会增大,预测结果会对近邻的实例点非常敏感。如果邻近的实例点恰巧是噪声,
预测就会出错.换句话说,k值的减小就意味着整体模型变得复杂,容易发生过
拟合。
如果选择较大的k值,正好相反,
k值的增大
就意味着整体的模型变得简单.
如果k=N,那么无论输入实例是什么,都将简单地预测它属于在训练实例
中最多的类。这时,模型过于简单,完全忽略训练实例中的大量有用信息,是不
可取的.
在应用中,k值一般取一个比较小的数值.通常采用交叉验证法来选取最优
的k值.
 
分类决策规则
常用:多数表决规则(majority voting rule):0-1
损失函数下
经验风险最小化.
 
 

3.3 k近邻法的实现:kd树

kd树是一种对k维空间中的实例点进行存储以便对其进行快速检索的树形
数据结构。kd树是二叉树,表示对k维空间的一个划分(partition)。构造kd树相
当于不断地用垂直于坐标轴的超平面将k维空间切分,构成一系列的k维超矩形区
域。kd树的每个结点对应于一个k维超矩形区域.
构造kd树:
  • 输入:k维空间数据集
  1. 构造根结点,使根结点对应于k维空间中包含所有实
    例点的超矩形区域;
  2. 通过下面的递归方法,不断地对k维空间进行切分,生成子结
    点。在超矩形区域(结点)上选择一个坐标轴和在此坐标轴上的一个切分点,确
    定一个超平面。这个超平面通过选定的切分点并垂直于选定的坐标轴,将当前超矩
    形区域切分为左右两个子区域(子结点);这时,实例被分到两个子区域。
  3. temp这个
    过程直到子区域内没有实例时终止(终止时的结点为叶结点)。在此过程中,将
    实例保存在相应的结点上。
平衡kd树构造步骤 2中,
坐标轴选择:对深度为j的结点,选择x(i)为切分的坐标轴,i = j(modk)+1;
切分点选择:选定坐标轴上的中位数(median)为切分点。平衡的kd树搜索时的效率未必是最优的.
 
 
搜索kd树:
算法3.3(用kd树的最近邻搜索)
输入: 已构造的kd树:目标点x;
输出x的最近邻.
  1. 在kd树中找出包含目标点x的叶结点:从根结点出发,递归地向下访问kd树.若目标点x当前维的坐标小于切分点的坐标,则移动到左子结点,否则移动到右子结点.直到子结点为叶结点为止.
  2. 以此叶结点为“当前最近点”.
  3. 递归地向上回退,在每个结点进行以下操作:
    1. 如果该结点保存的实例点比当前最近点距离目标点更近,则以该实例点为“当前最近点“
    2. 当前最近点一定存在于该结点一个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检查该子结点的父结点的另一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是否有更近的点。具体地,检查另一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是否与以目标点为球心、以目标点与“当前最近点”间的距离为半径的超球体相交。如果相交,可能在另一个子结点对应的区域内存在距目标点更近的点,移动到另一个子结点。接着,递归地进行最近邻搜索。 如果不相交,向上回退。
  4. 当回退到根结点时,搜索结束最后的“当前最近点”即为x的最近邻点..
    如果实例点是随机分布的,kd树搜索的平均计算复杂度是O(log N),这里N是训练实例数。kd树更适用于训练实例数远大于空间维数时的k近邻搜索。当空间维数接近训练实例数时,它的效率会迅速下降,几乎接近线性扫描。
 
 
 
 
 
 
 
 
 
 
 
 
 
 
 
 



来自为知笔记(Wiz)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