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模式之桥接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如何看端口是否打开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5:01

(复习用,不适合初学。复习用,不适合初学。复习用,不适合初学。)

  1. 定义(Bridge Pattern):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Decouple an abstraction from its implementation so that the two can vary imdependently.)

  2. 角色:
    ①Abstraction(抽象类)
    用于定义抽象类的接口,它一般是抽象类而不是接口。
    ②RefinedAbstraction(扩充抽象类)
    扩充由Abstraction定义的接口,通常情况下它不再是抽象类而是具体类。
    ③Implementor(实现类接口)
    定义实现类的接口,这个接口不一定要与Abstraction的接口完全一致。
    ④ConcreteImplementor(具体实现类)
    实现Implementor接口并且具体实现它。

  3. 解决方案(类图)

    桥接模式类图

    解析:回想“毛笔与蜡笔”。Abstraction与Implementor正是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如笔的颜色和大小。蜡笔类似于多重继承,即生产 大号黑色、大号红色、大号绿色、中号黑色、中号红色……。假设有n种尺寸和m中颜色,类的个数是n*m。毛笔类似于桥接模式,生产n中毛笔和m中墨水,类的个数是n+m。

  4. 优缺点
    ①优点:
    (1)分离抽象接口及其实现部分。
    (2)桥接模式有时类似于多继承方案,但是多继承方案违背了类的单一职责原则,复用性比较差,而且多继承结构中类的个数非常庞大,桥接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3)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
    (4)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可以对用户隐藏实现细节。
    ②缺点:
    (1)增加系统的理解和设计难度,由于聚合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进行设计与编程。
    (2)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 适用环境
    ①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在构件的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之间增加更多的灵活性,避免在两个层次之间建立静态的继承结构,通过桥接模式可以使它们在抽象层建立一个关联关系。
    ②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可以以继承的方式独立扩展而互不影响,在程序运行时可以动态将一个抽象化子类的对象和一个实现化子类的对象进行组合,即系统需要对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进行抽象耦合。
    ③一个类存在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且这两个维度都需要进行扩展。
    ④虽然在系统中使用继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需要独立变化,设计要求需要独立管理这两者。
    ⑤对于那些不希望使用继承或因为多层次继承导致系统类的个数急剧增加的系统,桥接模式尤为适用。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