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连、南京:软件三城模式之辨

来源:互联网 发布:锁屏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4:49

成都、大连、南京三大软件名城的快速发展,彰显的不仅仅是这三个城市的眼光与魄力,更有中国人在全球化分工中重新定位的智慧和决心。基于此,“软件三城记”的意义注定要超出这三座城市本身,成为人们剖析中国迎接全球化第二波(信息与服务业大潮)进程中的窗口和范本。

这几个城市故事中普遍适用的经验大概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是对市场的尊重。譬如大连软件园的“官助民办”; 譬如成都与北京、上海等地区形成一种“前店后厂”的合作格局等等。这儿要注意区别“形式”与“实质”——“官助民办”只是形式,实质是政府对市场的尊重。

第二条是对机遇的敏感和务实的态度。从全球化视角来看,这三个城市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搭上了“全球化的产品内分工”这班车。当今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分工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过去的行业间和产业间的合作深入到了产品间——把一个产品内部不同的工序、不同的零部件打开、拆散,把它们分布到全世界去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全球大迁移浪潮就属于这种情况。机会来了,想方设法抓住它,就是在全球化分工中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第三条是能在关键时刻抓住关键问题予以突破。譬如大连在软件园启动之时确定官助民办模式,为软件园走向成功确立了一个好机制。对人才问题的解决更显示了大连的远见与雄心。软件园建立之初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办东软信息学院,培养人才,之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人才培养与鼓励政策都十分到位,“牵住了牛鼻子”。

当然这几个城市的故事中也具有不可复制的个性化。譬如“官助民办”,不是说政府出台这么一个机制,软件园就一定能成功。这里除了政策配套的问题外,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让大连官员和企业家备感自豪的软件园的产业集聚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城市。

以南京市为例,其软件产业格局就相对分散,既有高新区与开发区里的软件园,也有位于城区中心堪称CDB的软件园,还有分散于各个行政区里的软件园。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既和南京软件产业底蕴有关,又和南京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分布在全市各处有关。

同样以外包为主,成都模式与大连又有很多不同。成都的外包不是从对日外包做起,也不是大连那种BPO业务流程外包,而是以编程为主的ITO外包。成都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国软件外包工厂”。其业务以“二包”为主,凭借当地“软件蓝领”的低成本,与北京、上海甚至印度形成一种“前店后厂”的合作格局,客户来源相当广泛。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