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中图层混合模式的Blend公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生成pdf poi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1:16

自己的总结:(伪代码+注释)

// 混合模式的代入式:// 颜色的数据类型可以使用float4,有些shader language中,使用COLOR之类的宏定义,其实也就是float4,里头分另有(RGBA/XYZW)的分量组合在一起,// 与单个标量的运算时:未指定分量运算时,那么默认将是每个分量与标量逐个运算// 如:color:float4, brightness = 2;// color.rgb = color.rgb * brightness =>// color.r *= brightness;// color.g *= brightness;// color.b *= brightness;// 如果不写指定分量去处// color = color* brightness =>// color.r *= brightness;// color.g *= brightness;// color.b *= brightness;// color.a *= brightness; // 这里头就会再多一次:alpha的运算,明显,如果只是要调节brightness的话,alpha的运算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这里看个人的使用情况了float4(RGBA/XYZW)// 旧的已绘制出来的图层颜色// 也叫:DESTINATION COLOR(个人觉得:OLD COLOR BUFFER可读性会好N多,想不明白这命名怎么回事)var oldBuffer:float4;// 新绘制出来的图层颜色// 也叫:SOURCE COLOR(个人觉得:NEW COLOR BUFFER可读性会好N多,想不明白这命名怎么回事)var newBuffer:float4;// FACTOR:因子(枚举)// macrosONE = 1;ZERO = 0;ONE_MINUS_DESTINATION_ALPHA = 1 - oldBuffer.a;ONE_MINUS_DESTINATION_COLOR = 1 - oldBuffer.rgb;ONE_MINUS_SOURCE_ALPHA = 1 - newBuffer.a;ONE_MINUS_SOURCE_COLOR = 1 - newBuffer.rgb;DESTINATION_ALPHA = oldBuffer.a;DESTINATION_ALPHA = oldBuffer.rgb;// oldBuffer使用的因子factor1 = ONE_MINUS_SOURCE_ALPHA;// newBuffer使用的因子factor2 = ONE;// factor1 == ONE_MINUS_SOURCE_ALPHA// factor2 == ONE;// 意味着:factor2中的颜色的alpha越大,factor1就越小,就可以实现PhotoShop“正常”的图层混合效果blendResult = oldBuffer * factor1 + newBuffer * factor2;

如果说项目中以上的因子枚举不足于实现想要的效果,那么就得自己写shader处理新的混合颜色处理了,如下面即将说到的:PhotoShop中的图层混合效果中使用到的公式,简单的BlendMode已不能满足了,那就自己写shader实现吧

以下的参考资料来源于

PS中的混合公式

先来张一目了然的图(参考别人的)

这里写图片描述

好了,再来个转载的长篇大论说明(参考别人的)

注释:
1.混合模式的数学计算公式,另外还介绍了不透明度。
2.这些公式仅适用于RGB图像,对于Lab颜色图像而言,这些公式将不再适用。
3.在公式中
A 代表下面图层的颜色值;
B 代表上面图层的颜色值;
C 代表混合图层的颜色值;
d 表示该层的透明度。
rgb表示光色三原色;
HSB表示色相、饱和度、亮度;
反相表示255减去颜色值。
混合色表示上层图层的颜色值;
基色表示下层图层的颜色值。
【混合时是对每通道进行颜色值的计算,然后再将三个通道混合显示最终效果。为便于理解,可以打开 窗口–信息 面板,在RGB模式下使用黑、白和中性灰图层进行验证,将灰色任一通道的颜色值套入公式计算即可。】

1.Opacity 不透明度
C=d×A+(1-d)×B
相对于不透明度而言,其反义就是透明度。
这两个术语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正负之间的关系:100%的不透明度就是0%的透明度。
该混合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该混合模式下,
如果两个图层的叠放顺序不一样,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当然50%透明除外)。
该公式也应用于层蒙板,在这种情况下,d代表了蒙板图层中给定位置图层的亮度(d=颜色值/255),
下同,不再叙述。

2.Darken 变暗
B<=A 则 C=B
B>=A 则 C=A
该模式通过比较上下层像素后取相对较暗的像素作为输出,
注意,每个不同的颜色通道的像素都是独立的进行比较,色彩值相对较小的作为输出结果。
下层表示叠放次序位于下面的那个图层,
上层表示叠放次序位于上面的那个图层,下同,不再叙述。

3.Lighten 变亮
B<=A 则 C=A
B>=A 则 C=B
该模式和前面的模式是相似,不同的是取色彩值较大的(也就是较亮的)作为输出结果。
【这两个也没啥说的,最简单的比大小,小学知识~】

4.Multiply 正片叠底
C=(A×B)/255
该效果将两层像素的标准色彩值(基于0..1之间)相乘后输出
其效果可以形容成:两个幻灯片叠加在一起然后放映,
透射光需要分别通过这两个幻灯片,从而被削弱了两次。
【从公式可以看出,C会比A和B都要暗,多个同色图层连续正片叠底会越来越暗。任何颜色和黑色正片叠底还是黑色,黑色之外其他颜色和白色正片叠底颜色不变。】

5.Screen 滤色
C=255-(A反相×B反相)/255
【 =A+B-(A×B)/255 】
该模式和上一个模式刚好相反,
上下层像素的标准色彩值反相后相乘后输出,
输出结果比两者的像素值都将要亮
(就好像两台投影机分别对其中一个图层进行投影后,然后投射到同一个屏幕上)。
从右边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图层反相后,采用Multiply模式混合,
则将和对这两个图层采用Screen模式混合后反相的结果完全一样。

6.Color Burn 颜色加深
C=A-(A反相×B反相)/B
如果上层越暗,则下层获取的光越少,加深效果越明显。
【如果上层为全黑色,则下层颜色值不是255的像素全变成0】,
如果上层为全白色,则根本不会影响下层。
结果最亮的地方不会高于下层的像素值。

7.Color Dodge 颜色减淡
C=A+(A×B)/B反相
该模式和上一个模式刚好相反。
该模式下,上层的亮度决定了下层的暴露程度。
如果上层越亮,下层获取的光越多,也就是越亮。
如果上层是纯黑色,也就是没有亮度,则根本不会影响下层,
【如果上层是纯白色,则下层颜色值不是0的像素全变成255】。
结果最黑的地方不会低于下层的像素值。

8.Linear Burn 线性加深
C=A+B-255
如果上下层的像素值之和小于255,输出结果将会是纯黑色。
如果将上层反相,结果将是纯粹的数学减。

9.Linear Dodge 线性减淡
C=A+B
将上下层的色彩值相加。结果将更亮。

10.Overlay叠加
A<=128则 C=(A×B)/255
A>128则 C=255-(A反相×B反相)/128
依据下层色彩值的不同,该模式可能是Multiply(正片叠底),也可能是Screen (滤色)模式。
上层决定了下层中间色调偏移的强度。
如果上层为50%灰,则结果将完全为下层像素的值。
如果上层比50%灰暗,则下层的中间色调的将向暗地方偏移,
如果上层比50%灰亮,则下层的中间色调的将向亮地方偏移。
对于上层比50%灰暗,下层中间色调以下的色带变窄(原来为0~2×0.4×0.5,现在为0~2×0.3×0.5),
中间色调以上的色带变宽(原来为2×0.4×0.5~1,现在为2×0.3×0.5~1)。
反之亦然。

11.Hard Light 强光
B<=128则 C=(A×B)/128
B>128则 C=255-(A反相×B反相)/128
该模式完全相对应于Overlay(叠加)模式下,两个图层进行次序交换的情况。
如过上层的颜色高于50%灰,则下层越亮,反之越暗。
【如果将上层图层设为叠加,下层设为强光,则改变图层顺序不影响结果。】

12.Soft Light柔光
B<=128则 C=(A×B)/128+(A/255)^2×(255-2B)
B>128则 C=(A×B反相)/128+sqrt(A/255)×(2B-255)
使颜色变暗或变亮,具体取决于混合色。
此效果与发散的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 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被减淡了一样。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就像被加深了一样。使用纯黑色或纯白色上色,可以产生明显变暗或变亮的区域,但不能生成纯黑色或纯白色。
该模式类似上层以Gamma值范围为2.0到0.5的方式来调制下层的色彩值。
结果将是一个非常柔和的组合。

13.Vivid Light 亮光
B<=128则 C=A-A反相×(255-2B)/(2B)
B>128则 C=A+A×(2B-255)/(2×B反相)
该模式非常强烈的增加了对比度,特别是在高亮和阴暗处。
可以认为是阴暗处应用ColorBurn(颜色加深)和高亮处应用Color Dodge(颜色减淡)。
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灰色亮,则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图像变暗。

14.Linear Light 线性光
C=A+2×B-255
通过减小或增加亮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
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灰色亮,则通过增加亮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通过减小亮度使图像变暗。
其类似于LinearBurn(线性加深),只不过是加深了上层的影响力。
【由于将上层颜色值加倍,所以结果比线性加深亮很多。】

15.Pin Light 点光
B<=128 则 C=Min(A,2B)
B>128 则C=Min(A,2B-255)
根据混合色替换颜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 灰色亮,则替换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而不改变比混合色亮的像素。如果混合色比 50%灰色暗,则替换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而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变。这对于向图像添加特殊效果非常有用。
该模式结果就是导致中间调几乎是不变的,
但是两边是Darken(变暗)和Lighten(变亮)模式的组合。

16.Hard Mix 实色混合
A+B>=255 则 C=255
A+B<255 则 C=0
该模式导致了最终结果仅包含6种基本颜色,每个通道要么就是0,要么就是255。

17.Difference 差值
C=|A-B|
上下层色彩值之差的绝对值。
该模式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不同版本的图片。
如果两者完全一样,则结果为全黑。
与白色混合将反转基色值;与黑色混合则不产生变化。

18.Exclusion 排除
C=A+B-(A×B)/128
亮的图片区域将导致另一层的反相,很暗的区域则将导致另一层完全没有改变。
与“ 差值”模式相似但对比度更低的效果(偏灰)。

19.Hue 色相
HCSCBC =HBSABA
输出图像的色调为上层,饱和度和亮度保持为下层。
对于灰色上层,结果为去色的下层。

20.Saturation 饱和度
HCSCBC =HASBBA
输出图像的饱和度为上层,色调和亮度保持为下层。

21.Color 颜色
HCSCBC =HBSBBA
输出图像的亮度为下层,色调和饱和度保持为上层。

22.Luminosity 明度
HCSCBC =HASABB
输出图像的亮度为上层,色调和饱和度保持为下层。

23.Dissolve 溶解
该模式根本不是真正的溶解,因此并不是适合Dissolve(溶解)这个称谓,其表现仅仅和Normal(正常)类似。
其从上层中随机抽取一些像素作为透明,使其可以看到下层,
随着上层透明度越低,可看到的下层区域越多。
如果上层完全不透明,则效果和Normal(正常)不会有任何不同。

【补充】:

24.深色
rB+gB+bB<=rA+gA+bA 则 C=B
rB+gB+bB>=rA+gA+bA 则 C=A
比较混合色和基色的所有通道值的总和并显示值较小的颜色。不会生成第三种颜色。

25.浅色
rB+gB+bB<=rA+gA+bA 则 C=A
rB+gB+bB>=rA+gA+bA 则 C=B
比较混合色和基色的所有通道值的总和并显示值较大的颜色。不会生成第三种颜色。

26.减去
C=A-B
查看各通道的颜色信息,并从基色中减去混合色。如果出现负数就剪切为零。与基色相同的颜色混合得到黑色;白色与基色混合得到黑色;黑色与基色混合得到基色。

27.划分
C=(A/B)×255
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并用基色分割混合色。基色数值大于或等于混合色数值,混合出的颜色为白色。基色数值小于混合色,结果色比基色更暗。因此结果色对比非常强。白色与基色混合得到基色,黑色与基色混合得到白色。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