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的简单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著名网络暴力案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1 10:07

        这里我将对Linux常用命令进行简单总结,可以作为Linux指令的快速查询和回忆。

1.系统操作

(1)注销: logout、exit
(2)关机: halt -p(缺省项)   <p=poweroff>
                       shutdown -h now 、shutdown -h +10(十分钟后)、shutdown -h 14:15&(预定时间)<h=halt> 【shutdown命令只能由root用户                                                                                                                                                                                    使用,最安全】
                       telinit 0、init 0  【慎用,不够安全】
                       poweroff
(3)重启:reboot
                      shutdown -r now
                      telinit 6、init 6
(4)取消关机:shutdown -c  <c=cancel>
(5)添加用户:useradd zhangsan
          设置密码:passwd zhangsan(给用户zhangsan设置密码)
          删除用户:userdel -r zhangsan<-r,排除主目录>
          修改属性:usermod -c "***" -g system -d /ftp/user1 -l lisi  zhangsan<c=commont,g=groupid,d=directory用户家录,l=login_name>
          查看在线用户:who[-Himqw](-H 显示各栏位的标题信息列, -i 显示闲置时间{一分钟之内有动作标为"."、已超24小时没有                                  动作标为"old"},-m ="am i", -q或--count 只显示登入系统的帐号名称和总人数,-w 显示
                                 用户的信息状态栏)
(6)系统显示信息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df -h(-h,以KMG为单位, 方便阅读)
      显示目录/文件的磁盘使用空间: du -h 目录/文件名(-h同上)
      显示内存情况: free -s10 (10秒刷新一次)
      显示CPU实时系统信息:top -s10  、Cat /proc/stat cpu(详细信息)  【动态显示进程】
      显示进程:ps -A  <A=all>(显示所有进程)、ps -aux (显示正在内存中程序,即正运行进程)    【静态显示进程】
      终止后台进程:kill -9 <9=pid>,终止前台进程:Ctrl+C
      显示本地主机名:hostname
      显示登录名称:whoami =who -m
     显示电脑和操作系统信息:uname [-amnrsvpio](-a,全部信息,包括硬件名m,主机名n,内核版本号r,内核名称s,内核版本v,
                                                                                          处理器类型p,硬件平台类型i,操作系统名称o)
      显示历史命令:history(按行列出历史命令),后 !n (重复执行第n行的命令)
 (7)超级用户
      切换到root用户:su -
      执行root命令:sudo(普通用户被允许执行)

2.时间操作

(1)显示日历表:cal [参数][月份][年份]       cal -m 9  2007
                参数          -1: 一个月、-3:前中后3个月
                                  -s: 显示的日历表中星期天为第一天,默认的格式
                                  -m:显示的日历表中星期一为第一天
                                   -j:显示的日历表为当年中的第几天
                                  -y:显示当前年份的日历

(2)显示时间 【显示格式前有+号】
         date -d  +"%Y-%m-%d %H:%M:%S"       系统时间 以“年-月-日 时:分:秒”的格式显示【大小写别弄错】
         date -d +%s     系统时间以时间戳格式显示 【时间戳:从1970.1.1起至今的天/秒数】        
         date -d next-day +"%Y%m%d"       显示第二天的日期(同理yesterday、tomorrow、last-month、"3 days ago"等等)
         date -R      以RFC-2822兼容日期格式显示时间(如 Mon, 15 Nov 2010 21:47:08 -0800)
         date -u      显示格林威治通用时间
         date -d "@1279592730"  +"%Y-%m-%d %H:%M:%S"      将时间戳显示为指定的格式
         hwclock     显示硬件时间
         
(3)设置时间【只有root用户有此权限】
         date -s 041217002007.00     设置系统日期为-月日时分年.秒
         date -s “12:12:23 2006-10-10″
         date -s 12:23:23、date -s 20061010
        【设置完系统时间后需要同步到硬件时钟clock -w、clock  --systohc】
         hwclock -set -date="07/07/06 10:19"    直接设置硬件时间

(4)时间格式
    时间方面 :
            %H : 小时(00-23)、%I : 小时(01-12)、%k : 小时(0-23)、%l: 小时(1-12)
            %M : 分钟(00-59)、 %S : 秒(00-60)
            %r : 直接显示时间 (12 小时制,hh:mm:ss [AP]M)、  %T : 直接显示时间 (24 小时制)、%X : 相当于 %H:%M:%S
            %p : 显示本地 AM 或 PM、 %Z : 显示时区           
            %s : 从 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00 到目前为止的秒数(时间戳)
               
    日期方面 :
            %d : 日 (01-31)
            %b : 月份简称 (Jan-Dec)、%h : 同 %b、%B : 月份全称 (January-December)、%m : 月份(01-12)
            %y : 年份的最后两位数字 (00.99)、%Y : 完整年份 (0000-9999)
            %a : 星期几 (Sun-Sat)、%A : 星期几 (Sunday-Saturday)          
            %c : 直接显示日期与时间、%D : 直接显示日期 (mm/dd/yy)、%x : 直接显示日期 (mm/dd/yy)
            %U : 一年中的第几周 (00-53,以 Sunday 为一周的第一天)、%W : 一年中的第几周 (00-53,以 Monday 为一周的第一天)
            %j : 一年中的第几天 (001-366)、%w : 一周中的第几天 (0-6,0表示星期日)、%u :  一周中的第几天(1-7,1 表示星期一) 

3.文件和目录操作

(1)转到目录 cd dir_name
       cd /test01
       cd ~    回到主目录
       cd ..   转到上层目录
       cd ../..  转到上两层目录
       cd -    返回上次所在目录
       cd D: —> D:    转到D盘(注意要这样转,如下图)
         
      
(2)显示工作路径  pwd
          显示树形结构 tree=lstree (文件和目录由根目录开始的树形结构)
(3)列出文件/显示文件和目录信息  ls [参数]  路径  【路径可以不写,默认为当前目录下】
      参数     -a:列出目录下所有文件,包括.xx隐含文件
                   -A:同-a,但不列出.xx和..xx文件
                   -d:将目录像文件一样显示,而不显示其下的文件
                   -R:递归列出所有子目录层 <r=recursive>
                   -s: 以块大小为单位列出所有文件的大小 <s=size>
                   -S :根据文件大小排序
                   -t:根据文件修改时间排序
                   -u :根据访问时间排序
                   -v:根据版本进行排序
                   -l:  显示文件mtime(文件最后更改时间)+文件名+权限+所有者+所在群组+大小
                    -lc:显示文件ctime(文件状态最后更改时间)
                         -lu:显示文件atime(文件最后访问时间)             
                         -i:  显示文件的 inode 号<i=inode>
     结合正则表达式:
                   ls *[0-9]*   /home   列出名称包含数字的文件和目录
                   ls -l  t*      /home    列出名称以 t 开头的文件的详细信息
(4)新建目录 mkdir dir_name
         mkdir -m 777 test01   创建目录并设置权限模式<m=mod>
         mkdir -p test02/test22  递归创建两个目录,创建了一个目录树
(5)新建文件 
         touch 文件名(无内容)
         vi 文件名 (自动转入内容编辑界面)
        cat/less/echo "文件内容"  > 文件名
(6)删除文件 rm file_name
       参数    -r:删除目录及文件,若无此参数, 无法删除目录(rm -r=rmdir)
                  -i:删除前提示确认
                  -f:强制删除无提示
                  --:转义字符,如rm --  -f 删除“-f ”文件
       rm -rf  /worker/host/h01/*   强制删除h01下所有目录和文件【通过rm可以删除非空目录】
(7)删除目录  rmdir  dir_name【不能删除非空目录】
       参数  -p:递归删除目录,当子目录删除后父目录为空也一并删除
                 -v:显示删除过程
      rmdir -p /worker/host/h01   删除h01目录,若删除后host为空也删除
      rmdir  /worker/host/h01/*    删除h01下所有目录
(8)移动文件/文件改名  mv  file_name1  dir/file_name2
      mv  -f  /worker/host02/*   /worker/host03   强制移动文件到目录下
      mv  -i  a  b  c  d               将a、b、c三个文件移动到d目录下(d必为目录)
      mv  a.txt   b.txt       将a.txt文件重命名为b.txt(第二个对象为文件名时,表示给第一个对象重命名)
(9)拷贝(/并改名)  cp   dir/file_name1    dir_name2(/file_name)
      参数     -R、-r:复制目录及目录内所有文件
                  -i:当存在同名文件时,询问是否覆盖【此为默认参数,可以省略】 
                  -n:不覆盖已存在文件
                  -f:若目标文件无法打开,则将其移除并重试
                  -a:同-R、-r但原目录属性不同
         cp  /etc/yp.conf   /worker/host02/tts.conf     将yp.conf 文件复制到 /worker/host02/路径下,并改名为tts.conf 
(10)查找文件或目录   find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