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嵌入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入侵盗取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0:54

                                                                                 初识“嵌入式”

        近些年,“嵌入式”作为当前自动控制技术发展前沿的一个门类,变得炙手可热,今天我也跨入了这个行业,希望有所建树,专业小白,对知识和技术的解读方面有不妥的地方,还望多多指正。
        在“嵌入式”技术之前,工程人员多用单片机来实现简单的控制,但是传统单片机软硬件结合的模式,在大量使用后也暴露出了各种弊端。因为传统单片机在使用时对软硬件的耦合度要求过高,这导致了一旦单片机出现问题,或者需要实现更多功能不得不更换单片机平台时,之前所编写的整个软件系统就必须更换,基本上需要重现编写。这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息科技时代是必然会被淘汰掉的。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开发出了“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软件的移植性跨平台移植的便捷性。软件的移植性简单来说就是在跨平台移植过程中,需要改动的代码量越少越好,变动越少则说明其移植性越强。
        操作系统的出现,使得软件在跨平台移植过程中,基本不需要改动,而可以安装在不同架构的平台上使用。同时,操作系统的出现,把传统的软件和硬件“分离”开,此时软件开发人员在做软件时不需要通晓硬件,直接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可以说,没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出现,就不会有现在移动客户端app的爆发式增长。此外,操作系统提供了大量开源的软件、工具和种类繁多的库,既节约了开发成本,又进一步提高了开发效率。在技术上,操作系统的引入,使得多任务多进程的工作模式得以实现,就拿当今智能机来讲,数年前诺基亚横行的年代,手机还只能一时处理一个进程,你无法实现在听音乐的同时打电话,也不能一边听歌一边拍照,但是现在,有了操作系统,这些想法变得实际而可行,我们的手持终端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变得在平常不过。前沿方面,最近国家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这一构想的基础支撑就是各智能硬件的联系与控制,在这方面,嵌入式操作系统提供了大量的网络协议栈,是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各智能终端远程控制,让普通人住上比尔盖茨一样的智能家居成为可能。
        但是,利弊总是相对的,操作系统也逃不出这个怪圈,相比传统单片机系统,操作系统对硬件在内存和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足够内存的硬件在可以被移植上操作系统,也只有这一硬件的处理性能达到一定高度,才能让操作系统正常运行,以支撑起整个软硬件系统的正常工作,这无形之中会增加产品开发的成本,在小型产品开发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无论如何,嵌入式技术的出现,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利必然会有弊,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其弊御其利,为我所用。我们在路上。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