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安装、日常系linux快捷键

来源:互联网 发布:在国外如何淘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1:57

最近不想玩window系统了,想试试linux。考虑到ubuntu14.04 LTS 有和windows相似的友好界面,故选择ubutu。我从查找到安装做了三件事:1. 将ubuntu14.04 LTS 烧到u盘下,将U盘作为系统启动盘。2. 在自己本本上查找进入BIOS,设为U盘启动。3. 安装系统,设置分区。下面分别介绍三个步骤。


  1. 用UltraISO制作U盘启动盘
    官网下载UltraISO(软蝶通),要想使用全部功能,需要注册码,百度有很多,提供一个可用的:
    用户名:王涛 注册码:7C81-1689-4046-626F
    然后在UltraISO里找到ubuntu 14.04 ISO文件(1g左右),在菜单栏“自动”下点击“写入此盘映像”,选择自己的U盘,大概需要2分钟左右就可制作完成。

  2. 本本设为U盘启动
    以我的电脑为例,开机时,按F12键,直接进入boot设置界面,选择USB HDD+,按回车键,系统就会设为从U盘启动。别的电脑按Del键或者F2键都可进入BIOS设置界面,其余操作都大同小异,进入boot,选择usb启动即可。这里要弄清楚USB-HDD、USB-ZIP、USB-CDROM区别。HDD就是hard disk drives的所写,硬盘启动,当前大多数电脑都用HDD启动方式。ZIP是很久之间的软盘驱动器,现在都被淘汰了。cdrom就是像光盘一样启动系统了,现在用的最多的还是HDD。

  3. 安装系统,设置分区
    我感觉这里比较难的就是给linux系统分区了,它跟windows很相像,不过没有C、D盘,用“挂载”表示分区,/、home、swap等都是要挂在的目录。第一次我是采用了默认安装,系统只用了200多兆磁盘,用来装系统必要文件,其余磁盘都是空闲的。(其实这样也可以,后期通过命令在从新分配磁盘给相应目录)。为学习挂载分区,我特意查了下各个目录代表的含义。
    /:我设置为30G,我感觉是相当于C盘,存放内核和启动系统需要的文件。格式是ext4,选择主分区。只有/选择主分区,其余均是逻辑分区。
    swap:基本设置为物理内存大小(4G),功能是把内存上不用的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在调进内存。格式的交换空间,只有其是swap,其余都是ext4.
    /usr: 我设置为60G,功能是保存应用程序,像安装个python啥的,都是安装在usr目录里。格式是etx4,选择逻辑分区。我建议大家可以把/usr设置的大一些,因为在用命令行安装软件时默认都是安装在/usr/bin目录下的。
    /var:我设置为30G,功能是保存系统长生经常变化的文件。
    /tmp:我设为2G,功能是存放系统垃圾文件
    /home:我设为200G,保存用户数据,像从浏览器上下载个东西啥的都在在home目录下。另外除用命令行默认安装软件,采用源码安装方式,解压tar.gz软件时,可以直接解压在/home目录下。
    注意:在分区之后,记得勾选上格式化,目的是将原有系统分区清除干净。我在这样分区后,还剩下大约100G空闲空间,以便日后动态分配。

附上一些常用命令:    CTRL + U – 剪切光标前的内容    CTRL + K – 剪切光标至行末的内容    CTRL + Y – 粘贴    CTRL + E – 移动光标到行末    CTRL + A – 移动光标到行首    ALT + F – 跳向下一个空格    ALT + B – 跳回上一个空格    ALT + Backspace – 删除前一个单词    CTRL + W – 剪切光标后一个单词    Shift + Insert – 向终端内粘贴文本----------free -m #概要查看内存情况 这里的单位是MBcat /proc/meminfo #查看内存详细信息df -lh #查看硬盘大小及使用率lsblk #查看硬盘和分区分布,显示很直观 df -h #查看各分区使用情况cat /proc/partitions #查看硬盘和分区mount | column -t #查看挂接的分区状态zip -r dir.zip dir file #将目录dir、文件file等压缩到zip包zip -re dir.zip dir file #创建zip包,且加密unzip dir.zip #解压tar -zcvf dir.tar.gz dir file #将目录dir、文件file等压缩到tar包 tar -xf dir.tar.gz #解压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