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Android应用权限的五种方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重启ntp服务命令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8:15





http://tech.it168.com/a2012/0213/1310/000001310595_3.shtml

http://tech.it168.com/a2012/0213/1310/000001310595_3.shtml

http://tech.it168.com/a2012/0213/1310/000001310595_3.shtml

http://tech.it168.com/a2012/0213/1310/000001310595_3.shtml





控制Android应用权限的五种方法

0条评论
2012-02-13 09:46    来源:月光博客  作者: fcerebel 编辑: 景保玉

  4 Android自启动的控制

  Android对后台服务有着最好的支持。

  在Android中可以自由地开发一种称为'Service'的后台运行的对象,加上没有苹果公司对应用程序的严格限制。诸如QQ挂机,即时调用第三方应用程序之类的形式都可以轻易实现。

  为了全面支持后台服务,也为了适应移动设备资源紧张,不得不经常清理内存的问题,应用可在系统中设置触发器,当系统发生了某个特定特定事件时(系统启动,拨打电话,收发信息,安装、卸载应用,插上电源等,或应用程序自行定义的事件),就会触发启动应用程序。

  AutoStarts 自启动管理

  AutoStarts是一个收费应用,通过它,用户能了解系统中每一项程序会在什么场合下被触发运行。如果提供Root权限,则还能禁止这样的行为。

  这里以Google Maps应用6.2版为例。默认情况下,这款应用总是会保持后台运行,并每小时向Google发送一次当前用户的位置信息。为了阻止这样的行为,需要联合使用AutoStarts与任意一款进程管理应用:在AutoStarts中,阻止Google Maps的自行启动(如图),在每次使用完后,把Google Maps的进程杀掉。

  5 其他

  Root带来的风险

  有一个钻牛角尖的说法认为,一旦对设备进行了Root,便无安全一说,只要恶意程序一旦偷偷获得Root级别,一切都是空谈。

  这种说法之所以钻牛角尖,是因为:一方面Android中的Root权限通常都是需要用户通过Superuser应用进行授权的,这已经够用,虽然不能指望Superuser无懈可击;另一方面,控制Android权限主要是为了让应用程序在"灰色地带"的行为收敛一些,它们实际显然不是病毒等犯罪软件。

  著作权的问题 (作者不是法律方面的专家,以下言论仅供参考)

  我们知道,Android中的应用程序是基于Java语言编写的。而为了达到跨平台的目的,Java软件是以字节码(或叫中间代码,bytecode),而非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机器码(Machine Code,有时也叫作Binary)的形式存在。因此执行Java软件时,需要一个Java虚拟机(Android系统中的Java虚拟机就是Dalvik)负责解释运行,有的时候,虚拟机还会通过即时编译(JIT)的方法将字节码编译为机器码后再运行,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这就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除非另行规定,作为设备的拥有者,用户总是可以自行决定如何使用软件,能自行决定程序能否访问用户自己的计算机(移动设备亦然)里面的各个内容、对象。

  由此衍生出,在需要对代码编译、解释的场合,用户也能通过对编译器(解释器)的干预,来影响代码的执行效果。在Android中,用户还可以在Dalvik解释、编译的时候动手。

  这是因为,著作权仅保护了软件代码不受到非授权的反向工程,未授权传播等侵犯。另一方面,对于Android上的Java,网页中的javascript程序,赋予用户解释、编译的权利是程序能执行的先决条件;同时,软件发行者发通常也会主动提出放弃这种权利(表现为'软件按原样提供'、'不对使用软件造成的后果负责'等条目)

  在编译、解释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汇编(Assemble),连接(Link)等方法将编译好的对象(Object)、方法(Function)联系起来。默认情况下,这些行为是由原始的代码(源代码、中间代码)与编译器(解释器)决定的,但是用户可以通过制约编译器(解释器)的设置,从而影响到最终代码。这么做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种,应用程序在安装后,会在系统中产生一些缓存,或注册一些信息。当其中的内容有关用户数据时,读取或修改它们也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所谓"只要是你的东西总是你的";也是Cyanogen Mod、Permission Denied不会涉及版权问题的原因所在。

  总之,一个Android应用之所以能运行的前提是:

  1,首先,用户允许使用这个应用

  这也可以理解成:用户安装了应用(以及因此设定的后台对象),购买了预装应用的手机。这一点即不影响应用程序的主动通知义务,也不影响用户事后的干预。

  2,接下来,用户允许Dalvik对该应用使用"解释","JIT"的方法,从而该应用程序得以执行。

  3,用户随时可以对该应用作出任意不违反版权的干预。

  所以,在没有另行规定的前提下,用户总是可以自行决定,通过给应用程序分配自定义的权限;或是在应用程序调取内容,对象时予以阻断。同时,用户也需要自行承担因不当操作产生的后果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