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仁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页鼠标自动点击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7:15

圣人不仁

编辑锁定
老子为什么说是“圣人不仁”呢?这是因为,真正之道义乃是大公,而大公则无亲疏之别,无物我之分,其于大不偏,于小不遗,广慈博大,至诚不移。既不可能得到它额外的亲近,也不可能得到额外的疏远;既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妨害;既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崇贵,也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卑贱。大公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所谓亲疏、利害、贵贱,都是相对而显。如有所亲,必有所疏;如有所利,必有所害;如有所贵,必有所贱。故而大公者不为。
本    名
李耳
别    称
老子
字    号
伯阳
所处时代
春秋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河南省鹿邑县
出生时间
约前570年(庚寅年)
去世时间
前471年
主要作品
《道德经》

目录

  1. 1 解释
  2. 2 出处
  3. 3 作品简介

圣人不仁解释

编辑
《淮南子》曰:"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法之,万世传之,而以无为为之。为惠者,尚布施也。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则守职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为暴者,妄诛也。无罪者而死亡,行直而被刑,则修身者不劝善,而为邪者轻犯上矣。故为惠者生奸,而为暴者生乱。奸乱之俗,亡国之风。是故明主之治,国有诛者而主无怒焉,朝有赏者而君无与焉。诛者不怨君,罪之所当也;赏者不德上,功之所致也。民知诛赏之来,皆在于身也,故务功修业,而不趋上媚君。"
所以,治世应以大德,不以小惠。为政以德,则本仁以育万物,本义而正万民,本中和以处万事。所谓恭己正南面而已,乃是自己以身作则,则百工各尽其职,庶务尽修,上如同无所作为然,故大德者,乃是不言之化、自然之治、以无为为之者。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王弼说:"为而成之,必有败焉。善名生,则有不善应焉。故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无以为者,无所偏为也。凡不能无为而为之者,皆下德也,仁义礼节是也。"
···············································

圣人不仁出处

编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白话意思为: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天地(对待万物和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圣人不仁作品简介

编辑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词条标签:
语言 文学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