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的3种创建方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婚庆四件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9:34

所有的线程对象都是Thread类或其子类的实例。

1.通过继承Thread类创建线程类

1.步骤

  1. 定义Thread类的子类FirstThread,并重写run()方法。run()方法的方法体(线程执行体)就是线程要执行的任务。
  2. 创建FirstThread类的实例。
  3. 调用子类实例的star()方法来启动线程。

2.代码:

public class First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int i;    //重写run方法,    public void run(){        for(;i<1000 ;i++){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i);            //之所以可以直接调用Therad类的getName()方法,是因为该类继承了Thread类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0;i<100;i++){            //获取当前线程:这里是主线程                     System.out.println("当前线程:"+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if(i == 20){                //启动第一个线程                new FirstThread().start();                //启动第二个线程                new FirstThread().start();            }        }    }}

部分结果:

Thread-1   731Thread-0   16Thread-1   732Thread-0   17Thread-1   733Thread-0   18Thread-1   734Thread-0   19

3.分析结果

从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个线程与第二个线程在交替运行。而且,我们可以发现,线程1的变量从i从731到734连续,而线程2从16到19连续。这说明,虽然 i 是FirstThread类的实例变量而非局部变量,但因为程序每次创建线程时,都会创建一个对象(new FirstThread),所以线程1与线程2不会共享 i 这个实例变量。
所以,通过继承Thread类创建线程类时,多个线程之间无法共享该线程类的实例变量

2.实现Runnable接口方式创建线程类

1.步骤

  1. 定义Runnable接口实现类SecondThread类,并重写该接口的run()方法
  2. 创建SecondThread的实例st
  3. 以st作为target创建Thread对象,该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啊,只不过该Thread线程,只负责执行target里的run()方法。
  4.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启动

2.代码

public class Second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i<1000;i++){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实现Runnable接口时,只能使用Thread类调用当前线程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condThread st = new SecondThread();//创建线程的target        for(int i=0;i<100;i++){            if(i==20){                new Thread(st,"线程1").start();                new Thread(st, "线程2").start();//两种方式            }        }    }}

结果片段1:

线程1 0线程2 0线程2 1线程2 2线程2 3线程2 5线程2 6

结果片段2:

线程2 306线程2 307线程1 4线程1 308线程1 309

分析结果

我们会发现,结果1片段中 i 变量没有4,而是出现在了片段2中,而且线程2当中没有i=4这个变量,则线程1就会有,即两个线程共享 i 这个变量
所以,程序创建的SecondThread对象只是Thread类构造Thread(Runnable target, String name)中的target,该target可被多个线程共享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

Callabled接口有点儿像是Runnable接口的增强版,它以call()方法作为线程执行体,call()方法比run()方法功能更强大。
call()方法可以有返回值,可以声明抛出异常类
获取call()方法里的返回值: 通过FutureTask类(实现Future接口)的实例对象的get()方法得到,得到结果类型与创建TutureTask类给的泛型一致。

1. 步骤

1、 定义实现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all()方法。注意:Callable有泛型限制,与返回值类型一致。这里是Integer

public class ThirdThread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重写call()方法}

2、 再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实例tt。

ThirdThread tt = new ThirdThread();

3、 使用FutureTask类包装Callable的实例tt。

FutureTask<Integer> task = new FutureTask<Integer>(tt);//注意:泛型限制与返回结果一致。

4、以FutureTask对象(task)作为Thread的target来创建线程,并启动。

new Thread(task, "线程").start();

5、调用FutureTask对象(task)的get()方法获得返回值

Integer result = task.get();//会有异常

2.代码

public class ThirdThread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private int i;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for(;i<100;i++){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        return 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Callable对象        ThirdThread tt = new ThirdThread();        FutureTask<Integer> task = new FutureTask<Integer>(tt);        for(int i=0;i<1000;i++){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if(i == 20){                //创建线程                              new Thread(task, "线程").start();            }        }        try {            //获取线程返回值            Integer result = task.ge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3.结果分析

结果是,只能new一个Thread,即单线程,所以这么写于多线程是行不通的。需要创建一个能执行多个任务的服务。

4.Future接口控制Callable里任务的几个方法

  1. boolean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 试图取消Callable里的任务,即中断线程。不一定会成功。
  2. V get() : 得到Callable任务里call()方法的返回值 。调用该方法将会导致主线程被主阻塞。必须要等到子线程结束后才会得到返回值得到返回值 后,主线程才能继续往下执行
  3. V get(long timeout,TimeUnit unit) : 也是得到返回值,但该方法会让程序阻塞timeout和unit指定的时间,若指定时间后还没有返回值 ,则抛出TimeoutException异常。
  4. boolean isCanceled() : 如果在任务结束前被取消了,该方法就会返回true.
  5. boolean isDone() : 如果Callalbe任务已完成,则返回true。

5.Callable接口方式的多线程示例

代码

public class CallableAndFuture {      public static class MyCallableClass implements Callable {          private int i = 0;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for(;i<1000;i++){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            return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定义3个Callable类型的任务          MyCallableClass task1 = new MyCallableClass();          MyCallableClass task2 = new MyCallableClass();          MyCallableClass task3 = new MyCallableClass();          // 创建一个执行任务的服务          ExecutorService es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3);         try {              // 提交并执行任务,任务启动时返回了一个Future对象,              // 如果想得到任务执行的结果或者是异常可对这个Future对象进行操作              Future future1 = es.submit(task1);              // 如果调用get方法,当前线程会等待任务执行完毕后才往下执行             // System.out.println("task1: " + future1.get());              Future future2 = es.submit(task2);              //System.out.println("task2 cancel: " + future2.cancel(true));              // 获取第三个任务的输出,因为执行第三个任务会引起异常              // 所以下面的语句将引起异常的抛出              Future future3 = es.submit(task3);              //System.out.println("task3: " + future3.get());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e.toString());          }          // 停止任务执行服务          es.shutdownNow();      }  } 

结果片段

pool-1-thread-2 502pool-1-thread-3 867pool-1-thread-2 503pool-1-thread-3 868pool-1-thread-2 504pool-1-thread-3 869pool-1-thread-2 505pool-1-thread-3 870pool-1-thread-2 506pool-1-thread-3 871pool-1-thread-2 507

结果分析
只要不调用get()方法,就不会阻塞,多个线程之间会交替执行;从序号可看出,每个线程的都是连续的,所以每个线程之间不共享实例变量 i ,这跟Thread方式是一样的。原因是每个线程我们都new了一个task的。

4.三种创建方式区别

首先三种方式都可以创建多线程。
Thread方式和Callable方式不能共享实例变量;而Runnalbe方式可共享,因为能共享target。
因为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与Callable接口类似,只是Callable接口方式的call()方法有返回值和可声明抛出异常,所以我们将这两种方式统称为RC方式。通过继承Thread类方式称为T方式。

1. RC方式优缺点:

  1. 优点
    1. 还可以继承其他类。
    2. 多个线程可共享一个target对象。适用于多个线程处理同一份资源的情况。
  2. 缺点
    编程稍稍复杂些。

2. T方式优缺点:

  1. 优点
    编程简单。

  2. 缺点
    因为单继承的限制,不能再继承其他类了。

综上分析:最好采用RC方式。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