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大游荡

来源:互联网 发布:浴血华沙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8:57

注:本文为本人选修胥青山老师《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期末论文


摘要: 本人凭着自己在武大一年多生活的切身体会,指出大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大学与外面社会的区别,大学生应该改造社会,而不是被社会异化。

关键字: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  象牙塔  珞珈文化  大学生道德  人格  熏陶

    不知不觉,我来武大已经有一年多了。

    几个月前,刚开学时,看着一群学弟学妹兴高采烈的提着大包东西走进来,看着他们还带着些稚气的面孔,昔日的初来乍到便历历在目。当时初逛武大,它的老建筑没有像外面的高楼大厦给我反感。相反,我很喜欢这种淡淡的历史,有些庄重。

    什么是大学?查一下资料,胡适说:大学者,固非有大楼之谓也,然则亦非有大教授之谓也,而实乃有大精神之谓也。1那什么是文化呢,毛概书上有写:包括物质、精神、制度、生活方式2。于是我想,那么大学文化应该就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上的点点滴滴。武大建校一百一十多年,历史久远,文化底蕴十足。名校于非名校从一进门就可以感觉辨别出来。从脸上,脚步上,以及言谈都可以判别一个人是否经过浓厚文化的熏陶。易中天前不久回来作报告,他说了一句让我深有感触的话,大学生是熏出来的。没有百年历史,自然熏不出一个有内涵的大学生,所以作为一个武大学子,我始终喜欢一句话,那就是:求知在珞珈,成才在武大。

    入学后不久,周围的同学开始谈论学校的排名,什么华科还是武大第一。我从不凑这个热闹,而已我觉得他们很无聊,不仅他们没有依据,而且我不知道这种排名有什么用。难道武大的老师还教不会你吗?武大老师的学识,我们又能学到多少皮毛呢?易中天刚来武大时,觉得他赚了,因为他看到了图书馆里有好多书。我们很多人都想让学校的名气来提高自己,却忘了学校只是一个平台,能提高自己的只有自己。要学易中天一样主动发现学校的金子,不然那么多的资源浪费了多可惜阿。

    继而,社团轰轰烈烈开始招新了,本来,加入社团丰富课余活动倒没什么,可是为了社团把班里的事丢掉了却也太不应该了。有这么一个同学,又是班长,又是学生会的,结果开运动会那天,班里的事管都不管,去弄他的学生会去了。我说同学,你可是班长啊,顾不上来那么多事你可以不当阿,干嘛占着茅坑不拉屎呢。提到学生会,我想起了他们上次的竞选。竞选之前,说什么一定会帮我们解决诸多问题,自习室空调一定装上,篮球场一定修好之类的话。结果之后呢,没了下文,一切照旧。我说他们这一套竞选许诺是从哪学来的阿?是不是看台湾新闻看多了,想学陈水扁骗骗我们阿?无论选不选上,做人都要务实。欺骗我们干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没指望你们会解决好这些问题。

    开课有一段时间了,我开始背着书包逛,星期六星期天到本部自习。特别是有选修课的时候,去得更频繁了。后来发现,好多老建筑都是保护文物,特别是位于狮子山顶的老图书馆,它是珞珈山麓最高的建筑,也是武大的精神象征。去自习时,我专挑一些老建筑。老图和它旁边的理学楼以及教四自然不会少去。偶尔到附近晃晃,发现学校有历史还真的是好处不少呢,至少这样的气氛可以让我平静下来。

    然而接下来看到大学生道德下滑的情况却是越来越严重了。单单说自习室里占位置的恶习就够恶劣了,还有就是抄作业。不得不提的就是手机。手机在课堂上响起来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同一个人的手机既然还在同一节课上响了好多次,看看他们接到电话后,表情好像很得意的样子,殊不知全部的人都在盯着他们,他们怎么就受得了呢?胥老师在课上强调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特征首先就是立德。有才无德是小人。注重道德的培养应该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因为今天的大学生是以后社会的改造者,他们的德行是要影响全社会的,社会风气要靠他们来主导。因此一个道德素养比较高的环境里我们武大学子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所倡导的道德要求。

大学文化里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男女恋爱。谁叫我们都是大学生呢,一个个都血气方刚的。在一个百年名校里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当然是武大人都想的。老师课上提到的一见钟情更是不可多得。走在校园里,到处是一对对恋人。在象牙塔里没有“新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爱进行得很浪漫,这也符合我们给它的最初定义:全心全意,没有任何目的。

上大学后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党政思想教育多了。说实话,我从来不反对对思想教育理论的研究,但我非常不喜欢报纸电视刚出来一个什么报告就叫我们去考试。我们是大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做事的一套方法。对待这些报告我们可以学习,可以请老师跟我们探讨,但请不要考试。都已经是大学生了,不要学外面的人跟风。谁都知道,对这些报告的学习,考试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我们怎么就不能想别的方法来学习了。

大二上学期,蹭上了胥青山老师的《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一课,还有尚重生的《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以及王三山的《中国文化概论》,三门课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让我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懂得从深处思考一些问题,关注一些民生问题,本身的道德素养也得到提高了不少。大学被比作象牙塔,它在一定层面上与外面社会隔绝,给它里面的学子提供一个无忧的场所。让他们能够冷静地思考社会中的问题。因此在象牙塔中的学子不免有些理想化。不过本人不觉得这种理想化有什么不好。然而社会中的很多习气正在充斥着我们的校园。大学本应该独立傲然于世,不管社会的主流有多恶俗,它是我们唯一的净土,是我们改造社会的最后堡垒。

大学,说穿了它就是一个地方,她让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从这里出去的人,他们的思想不能一出校门就被社会恶俗给异化,而是要反过来同化它们,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大学培养学生的出发点。

虽然在武大里看到了种种和心目中大学不和谐的现象,但一直想提高自己的内在,仁慈,温和,有责任感,道德文化高。我不想只成为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人。

珞珈文化源远流长,可是在今天,我似乎感觉到了它已经暗淡了许多,失去了昔日的光环。不让它成为历史是每个武大人的责任,武大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写在校门口中央,进来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我想说的是,要重建珞珈文化,我们不仅要能背出校训,而且要能做到。当每个人都尽一己之力去实现自我,昔日的珞珈文化就会重现。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精神。

而今,我在武大里继续游荡,继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