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论构建可量化评估的产品设计模型-类图(Like Graph)

来源:互联网 发布:跑步口罩推荐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9:55

新的产品设计层出不穷,但是一个产品设计在未实际推向市场前,要如何评估其优劣好坏呢?难道仅仅只能通过BOSS的个人喜好,或者产品大牛们的“经验”来进行评估吗?

        产品推出之后,必然会迎来功能调整或者是操作优化等目的的新版本迭代。我们又要如何界定,新版本中的“优化”是否有效是否恰当呢?

        由于现在大多数公司对于产品设计的好坏,大都是由“BOSS”或者“专家”来进行评估,所以一个产品的设计好坏很难得到一个客观的评价。

       类图(Like Graph)模型的目的,就是将产品设计通过图论的思想,转化为一个可量化评估的模型。然产品设计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界定,而非“个人喜好”或者“个人经验”而定。

        不废话直接进入主题,接下来将描述如何构建类图模型。

        首先进行三个假设

        1、所有的用户操作都会降低用户体验,用户最佳的体验便是直接获得目的。

        2、用户的收益与产品体验成正比,收益越高用户体验越好。

        3、用户在使用某产品前,都会有一个预期收益。

       由以上三项假设进行抽象获知,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将会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的获得收益。将此过程转化为图论进行分析。

        以“大象放入冰箱”为例

      

       将大象放入冰箱,简单流程图如上。

       现在我们来将整个产品的流程图进行抽象转换为一个图论

       1、路径:所有的用户操作被抽象为图论中的带权路径,且权值必定为负值(与假设一对应),负值的大小与操作难度成正比。

       2、节点:所有的用户操作界面(操作步骤反馈)被抽象为节点,使用户有所收益的步骤具有正权值,权值大小与收益大小成正比。

       3、得分:从起始点到终止点所有路径的平均权值,为该产品的预评估值。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所以此文章仅仅是想将这种让产品设计转化为可量化评估的模型理念提出。更多具体的细节,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留言讨论。

       对于这种类图模型最大的两个优点在于

       1、使得产品设计可以量化评估。

       2、可以通过利用成熟的图论结论,来对产品模型进行分析优化。

       

      之后本人会再结合很多实例,从细节来介绍类图的使用以及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重点。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