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简史——笔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兴趣部落推广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23:34

此为微信公众号“长江商业评论”推送文章的笔记。作者为香帅无花。


1. 起源——投资银行业务始于有价证券的承销

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美国政府欠下巨额债务。

汉密尔顿提出解决方案: 以美国政府的信用为担保,统一发行新的国债来偿还各种旧债。(吐槽: 看到“信用”两字我就笑了,政府信用。。。)

“掮客”(银行)充当了发行人(政府)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

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互相促进发展。新大陆第一代“投资银行家”的雏形开始形成。

经济增长---> 交通需求--->运河、铁路等大型项目--->面对公众的筹资(IPO)和股份公司。早起的投资银行家通过承销有价证券,将投资者手中的财富聚集起来,为实业家提供项目融资。

汉密尔顿的设计使得美利坚合众国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带着金融资本的基因


2. 兴起—— J.P. 摩根带来了企业并购重组

铁路的发展产生了第一批现代股份制企业——企业的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管理者)分离。大量铁路公司异常混乱。

摩根通过并购重组,效益低下的小公司以合理的价格被收购,大的铁路公司实力大为增强。美国铁路行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良性有序经营时代。

钢铁行业重组。

规模经济专业分工是关键。

资本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日益显著。作为金融市场和产业发展之间最重要的媒介,投资银行家在美国经济生活中的分量举足轻重。企业资产并购重组从此也成为投资银行业务的重头戏之一。


3. 分水岭——1933年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分离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金融巨头们扮演上帝的角色。他们是最大的商业银行,吸收了大部分的居民存款;同时,他们又是最大的投资银行家,垄断着证券承销经济,企业融资,企业兼并收购这些利润丰厚的“传统项目”。由于没有任何法律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常常会以内部资金的方式流入投资银行部门的承销业务。巨额的资金很容易催生股市泡沫,然后引发更大的资金流入。然而,一旦股市动荡或者有债务违约,储户的资金安全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1929年10月开始的经济危机导致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和银行倒闭。

为了稳定资本市场,防止证券交易中的欺诈和操纵行为,保障存款人的资产安全,美国国会在1933年6月1日出台了至今影响深远《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规定银行只能选择从事储蓄业务(商业银行)或者是承销投资业务(投资银行)。

商业银行被证券发行承销拒之门外,而投资银行不再允许吸收储户存款。

根据法案,J.P.摩根被迫将自己的投资业务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了摩根斯坦利公司。紧接着,第一波士顿公司正式成立,雷曼兄弟、高盛都选择了他们擅长的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这个名字正式进入金融行业的辞典中。现代投资银行业的历史之门从此开启。


4. 时代变了——投资银行需要变化

30至50年代,证券零售经济业务发展迅速。

战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潮,让华尔街迎来又一个黄金时代。

社会财富激增,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形成巨大买方市场,不再满足单一的证券形式。

投资银行家必须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考虑不同的风险敞口、风险收益和投资组合。


5. 交易导向型的投资银行和金融创新

客户的资产管理需求以及投资需求,让投行从单一的卖方逐步转化为买方和卖方的合体。资产管理成为重要业务。

到90年代中期,曾经独领风骚的承销和佣金收入已经下降到美国整个投行业收入的25%不到,而以各种有价证券交易为主的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上升到50%以上。

市场的波动性成为了华尔街的最大困扰,但保守型的养老基金和保险非常警惕风险。利率掉期(swap)因此被运用在债券市场上来对抗利率风险。接着,货币掉期也开始被运用在跨国的债券交易中来抵御汇率风险。

另一项影响更为深远的金融创新则是资产证券化。任何债券、项目、应收账款、收费类资产、甚至版税收入……都可以通过证券化的形式获得融资。


6. 全球金融自由化和投资银行的狂欢时代

在撒切尔夫人强硬的自由主义的执政理念下,80年代的英国首先实施了被称为“大爆炸”的金融改革——分业经营的限制被打破,金融保护主义结束,固定佣金制被取消。

里根上台后,利率彻底市场化。

美国国内市场上,“垃圾债券”(junk bond)和杠杆收购(LBO)给了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大展宏图的机会。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的债券通常被称为“垃圾债券”(junk bond)。新技术公司面临同样的困境,帮助这些公司发行债券融资,促进了美国的技术创新。

国企私有化浪潮给投行提供了巨大机遇。

全球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银行家们成了无所不能的上帝:从兼并收购到资产管理,从财务咨询到证券清算,从承销发行到资金借贷,从权益产品到固定收益产品,从大宗商品到衍生品…… 80到90年代的投行是毫无疑问是金融行业的主宰。


7. 投行文化与MBA的兴起

我目前也是被诱惑者,正在慢慢清醒中。


8.混业经营成为趋势,全能银行

融资影响了商业贷款的市场。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追求更好的风险收益,传统的存款业务不再有往日的吸引力了。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两边在迅速地枯萎。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