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漫谈

来源:互联网 发布:家谱软件手机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15:44



参考:http://www.cnblogs.com/zhhh/archive/2011/06/10/2077519.html

又看到有人在问三层架构和MVC的关系,感觉这种问题有点教条化了。因为它们都在逻辑上将应用程序划为三块,凑了一个数字3,就有人非要把它们联系到一起了。


  这两个东西我接触有几年了,有一点体会,表达一下:

  三层是三层,MVC是MVC,它们毫无关系的。

三层是从整个应用程序架构的角度来分的三层(如果程序需要,还可以分多层)。

  三层是为了解决整个应用程序中各个业务操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码封装的问题,为了使程序员更加专注的处理某阶段的业务逻辑。

  比如将数据库操作代码封装到一层中,提供一些方法根据参数直接返回用户需要的相应数据,这样在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的时候,就不用关心数据的存储问题了。


MVC是在应用程序(BS结构)的视图层划分出来的不同功能的几个模块。

  MVC主要是为了解决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样式替换问题,把展示数据的 HTML 页面尽可能的和业务代码分离。MVC把纯净的界面展示逻辑(用户界面)独立到一些文件中(Views),把一些和用户交互的程序逻辑(Controller)单独放在一些文件中,在 Views 和 Controller 中传递数据使用一些专门封装数据的实体对象,这些对象,统称为Models。

  只所以说MVC和三层毫无关系,是因为它们二者使用范围不同:三层可以应用于任何语言、任何技术的应用程序;而MVC只是为了解决BS应用程序视图层各部分的耦合关系。它们互不冲突,可以同时存在,也可根据情况使用其中一种。

 

 

 

http://blog.csdn.net/beijiguangyong/article/details/7029257

三层架构就是MVC!

起初老师总说三层MVC,MVC三层架构……

所以开始的时候脑子就一个概念:三层就是MVC,MVC就是三层架构。而且想想也合理啊,都是“三”。MVC是三个字母,三层架构也是“三”,理所应当的就对应上了。然后就这么一直“错”了很长时间。


三层架构绝不是MVC!!

后来学习了J2EE之后发现老师说的好像不对,MVC和三层架构不是一个东西。三层架构是界面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构成的,而MVC是模型层(M)界面层(View)和控制层(Controller)构成的,而且他们之间也不对应。

如果硬要给他们对应的话,那么三层架构中的UI对应MVC中的view(jsp),都是用于显示以及获取界面的数据;三层架构中的BLL层和DAL层对应MVC中的Model(javabean)层都是用于处理上层传递来的数据以及从数据库获取的数据的;MVC中的Controller(Servlet)最多算是三层架构中的UI的一部分,也就我们常说的是Servlet。

如下图所示:



顿时感到世界明朗了,对分层又深入了解了一步。

其实三层架构和MVC还是一个东西!!!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三层架构和MVC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老师为什么起初会放在一起说嘞?然后恍然大悟:其实三层架构和MVC是一样的!!!我们所看到的不一样只是表面上的不一样。核心的东西是一致的,那么什么是核心?

答曰:分层,解耦!

如果从解耦的角度来看三层架构和MVC其实他们是一致的,只不过划分的方法不一样罢了,就像上面的图所示。从这一点说他们可以说是一个东西。这就相当于我们看到馒头和面条一样,表面上看他们不一样(注意仅仅是表面)但是他们核心是一致的,都是面……

知识的学习过程就要像老牛反刍一样,需要不断的加深认识,最终才能真正领悟

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是一步一步的加深的,每一步的加深也许会推翻以前的自己,也许会更加赞同以前的自己。如果是推翻以前的自己那么代表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但是如果赞许以前的自己也并不代表自己的观点没有变化,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一致的东西其实内核并一定是相同的。就像刚开始的时候认为三层架构和MVC是一个东西到最后同样是认为这两是一个东西,但是理解的层次绝对是不一样的。

至于以后会不会再次推翻自己的观点我不晓得,只能说每次推翻都代表着进步,代表着理解的更深一层,所以我期望着下次的否定自己

 

 

http://baike.baidu.com/view/687468.htm

与MVC的区别  MVC(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是一种设计模式,我们可以用它来创建在域对象和UI表示层对象之间的区分。

  同样是架构级别的,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有一个表现层,但是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的两个层。

  在三层架构中没有定义Controller的概念。这是我认为最不同的地方。而MVC也没有把业务的逻辑访问看成两个层,这是采用三层架构或MVC搭建程序最主要的区别。当然了。在三层中也提到了Model,但是三层架构中Model的概念与MVC中Model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三层”中典型的Model层是以实体类构成的,而MVC里,则是由业务逻辑与访问数据组成的。

http://topic.csdn.net/u/20090710/14/07f4447d-60c4-4b74-af1c-ea1b6e2e9ca7.html

当然啊,你要明白三层架构的MVC的区别和联系:

三层架构是最基本的项目分层结果,而MVC则是三层架构的一个变体,MVC是一种好的开发模式。首先你要明白MVC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M 即Model(模型层),主要负责出来业务逻辑以及数据库的交互
V 即View(视图层),主要用于显示数据和提交数据
C 即Controller(控制器),主要是用作捕获请求并控制请求转发

三层:UI 界面层 BLL 业务逻辑层,DAL数据访问层,Model 实体层
MVC中的的M 不是三层中的Model(实体层),他其实包括三层中的 BLL,DAL,Model,这是非常要注意的,这也是他们之间的区别的关键所在

其有点有如下:
低耦合性
高重用性和可适用性
较低的生命周期成本
快速的部署
可维护性
有利于软件工程化管理

当然优点也有缺点,那就是内部结构复杂,不容易理解,文件数量大,管理难度自然也就大

MVC设计模式…
三层架构…
他们细分之后得到的是:View(UI)、BIZ(BLL)、DAO(DAL)、Entity(Model)、Controller
MVC把 BIZ(BLL)、DAO(DAL)、Model(Entity) 统一称之为 模型(MODEL),得到:View、Controller、模型(MODEL)
三层 在我使用中 暂未体会到控制器的存在,完全是:UI、DAO、BLL

他们相同的设计理念就是:把视图设计与数据持久化进行分离,从而降低耦合性,易于扩展,提高团队开发效率。

三层是基于业务逻辑来分的,而mvc是基于页面来分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其实两个一起用我感觉很好

MVC模式是一种复合设计模式,一种解决方案
三层是种软件架构,通过接口实现编程
三层模式是体系结构模式,MVC是设计模式
三层模式又可归于部署模式,MVC可归于表示模式

引用楼主 daijun17 的回复:
如何在三层架构和mvc之间进行取舍呢?



没有什么取舍的,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在所谓的“三层”中,它要求你将BLL层独立出来,它只是告诉你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之间的静态关系。而MVC则告诉你在这个具体的地方如何处理其动态驱动流程,尽管mvc仍然粗糙(甚至mvp也是粗糙的),但是已经比所谓三层更细致一些了。

谢谢大家的关注,这几天都在忙面试,没来结贴。再次谢谢大家。
我大概明白了:三层架构和mvc设计模式侧重点不一样,三层是一种笼统的架构思想,没有限制具体的设计;而mvc就比较具体的说明它的设计方法。
还是自己动手做一下,理解会更深一些,以前都是用三层架构的方法

---------------------------------------------------------------------------------------------------------------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5057889

ASP.NET MVC 与 WebForm 三层架构 区别

1.传统WebForm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传统的ASP.NET开发中,微软的开发团队为开发者设计了一个在可视化设计器中拖放控件,编写代码响应事件的快速开发环境。然而,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

由于控件封装了很多东西,开发者很难了解这背后的HTML是如何运作的

容易得到一个包含大量ViewState的页面,使得页面尺寸远远超过所需的内容,使得页面的打开速度较慢

不容易被测试

2.什么是MVC?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它把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3.什么是ASP.NET MVC?

ASP.NET MVC是微软的开发团队基于MVC开发的一个易于被测试的框架。它具有以下特性:

没有数据回传

没有在页面中保存视图状态

开发者可以完全掌控页面的呈现过程

易于单元测试

易于测试驱动开发

可扩展、可替换

支持WebForm中的有关特性,如:用户控件、母版页、数据绑定、本地化等

不在基于文件目录结构,而是将URL映射到控制器中

4. 为什么使用ASP.NET MVC?

易于进行单元测试

易于进行测试驱动开发

避免了WebForm中大量的ViewState导致页面文件变得臃肿

5. MVC与三层架构?

MVC是一种模式
ASP.NET MVC是一个基于MVC模式的开发框架
三层架构是一种架构

至于区别,可以严格的从概念上区分开来。

下图是MVC与三层架构的对应关系

6. MVC与Webform如何抉择?

7. 两种技术并存

ASP.NET MVC框架只是给开发者提供欧诺个了开发web应用程序的一种选择,并不是要取代Webform

这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开发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技术

有时候,可以在同一个项目中混合使用这两种技术

8.ASP.NET MVC与Webform技术的架构图

总结:

看完本文,相信ASP.NET WebForm与ASP.NET MVC的选择相信大家应该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我始终觉得,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技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适合不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或者能否把它用好的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让千里马犁地,恐怕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可能还会抱怨,什么破马,一点劲都没有。

========================================================================

 

http://www.blogjava.net/phyeas/archive/2008/07/01/211995.html

同样是架构级别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篇文章讨论一下它们的异同点。希望能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玄机。 :)

其实它们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有一个表现层。

但是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的两个层。

首先先解释一下MVC。V即View.是视图的意思。C即Controler.是控制器的意思。而M即Model,是模型的意思。这三个里.最不容易理解的应该是Model.就是什么是Model,而为什么叫Model。我先不说为什么叫Model,先解释Controler。

Controller是控制器的意思,所谓控制器,就是将用户请求转发给模型层,经过处理后把结果返回到界面展现的一个中间层,那么Controler到底管什么工作呢?先不说.先来看下在Java Web中这三个层一般的定义,一般在Java Web里,JSP充当V,Servlet充当C,JavaBean充当M,这里的Servlet管什么工作呢?接受输入,转到Model层去处理,处理结果保存后转发到JSP,然后展现数据。所以它的功能就是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它就管转发,在V和M之间转来转去。

再来说说M,即Model,在Java Web里说的是JavaBean,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把JavaBean误认为是实体类,其实JavaBean有比实体类更丰富的定义,在JavaBean中除了其属性和字段,还可以有行为及其事件,JavaBean可以理解为普通Java对象。Java普通对象,就是符合Java规范的所有对象,这和实体类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在MVC中。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应该放在Model层,也就是V负责展示数据,Controler除了转发不做业务逻辑。真正的逻辑事务,数据访问,甚至算法都放到Model去。

再说三层架构。三层其实很好理解,界面,业务,数据访问,就这三个,从字面都可以理解出它们的意思。我要说的是它和MVC的区别。在三层架构中没有定义Controler的概念。这是我认为最不同的地方。而MVC也没有把业务的逻辑访问看成两个层,这是采用三层架构或MVC搭建程序最主要的区别。

当然了。在三层中也提到了Model,但是三层架构中Model的概念与MVC中Model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三层”中典型的Model层是已实体类构成的,而MVC里,则是由业务逻辑与访问数据组成的。不一样的概念。虽然名字一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7b66170100mv16.html

asp.net mvc和三层架构联系与区别

首先,MVC和三层架构,是不一样的。
  三层架构中,DAL(数据访问层)、BLL(业务逻辑层)、WEB层各司其职,意在职责分离。
  MVC是 Model-View-Controller,严格说这三个加起来以后才是三层架构中的WEB层,也就是说,MVC把三层架构中的WEB层再度进行了分化,分成了控制器、视图、实体三个部分,控制器完成页面逻辑,通过实体来与界面层完成通话;而C层直接与三层中的BLL进行对话。
  所以, .net的三层结构中,并没有action这个概念。
  asp.net mvc 是微软新发布的一种网站开发架构。为了解决传统asp.net开发中不能分离Model,View和Controller而设计的。
  普通的网站为了解决可移植,可维护,可扩展等问题,会把网站设计成三个独立的模块,Model负责数据库部分,View负责网页的界面,而Controller负责界面与数据的交互及业务逻辑,这样设计的网站如果想设计或者重新开发某一个模块对其他的模块是没有影响的。但是asp.net的页面后台代码与每个页面代码都是一一对应的,业务逻辑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避免的被写到了与View关联的后台代码中。这样就不能保证View与Controller的分离,也就很难实现网站的重写和升级。
  而在MVC中页面代码并不是与后台代码一一对应,而是分别被存放成Controller和View两个部分,彻底的解决了,View和Controller不能独立的问题。从而改善网站的重写和升级过程。
  但是MVC也有其缺点,由于在页面代码中不再可以使用服务器控件,因此给某些asp.net服务器端控件的使用带来了麻烦,而且MVC也页面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多障碍。
  ASP.NET MVC 是微软在2009年4月份发布的一种新的网站开发架构,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dd394709.a spx,它是把传统意义上的MVC开发思想融合到了ASP.NET的开发当中。
  那么我也来讲讲我对这两者的理解吧。
  首先对这个题目,本身是存在问题的,"XX结构"与"XX模式"的区别?请问中国社会制度与美国人生活方式有什么区别?
  这两者本身讲的是不同方向与角度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他们的确存在一些相似的特点,在很多书籍中也没有深入讲解,以致于造成困惑,为了更好的理解他们,姑且来说说区别吧。
  首先N层结构是一种软件抽象的层次结构,是对复杂软件的一种纵向切分,每一层次中完成同一类型的操作,以便将各种代码以其完成的使命作为依据来分割,以将低软件的复杂度,提高其可维护性。一般来说,层次之间是向下依赖的,下层代码未确定其接口(契约)前,上层代码是无法开发的,下层代码接口(契约)的变化将使上层的代码一起变化。三层结构是N层结构的一种,是人产在长时间使用中得出来的一种应用场合广泛的N层结构,被当作一种典型的软件层次结构而广为流传甚至写入教科书。
  MVC模式是一种复合设计模式,一种在特定场合用于解决某种实际问题来得出的可以反复实践的解决方案。巧合的是他也有三个事物组成,于是乎人们就有了一种想当然的对应关系:展示层-View;业务逻辑层-Control;持久层-Model。首先MVC中的三个事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层次结构,没有明显的向下依赖关系,相反的,View和Model往往是比较独立的,而Control是连接两者的桥梁,他们更像是横向的切分。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结果,MVC中每个块都是可以独立测试的,而三层结构中,上层模块的运行测试势必要提供下层代码或者提供相同接口的桩。相对来说,MVC复杂得多,但是结构更清晰,耦合性更低。
  另外,MVC中每一块内部特别是Model内部经常被设计为多层的。在我认为的一个良好的MVC模式构建的结构中,Control是核心,小且较为稳定的,可以作为一个核心框架来提供,有扩展点,但基本上可以简单配置不需要任何代码就可以运行。而View则可能是一套或多种可选择的视图引擎,决定了软件展示给用于的界面,使用时的主要工作量在于扩展点以及根据需要而数量不同的视图模板。Model则是业务提供者,决定了软件提供的功能,其内部可能是一些普通的类或者是实现了某些接口的类,在这一块当中可能根据业务的不同而色彩缤纷,对于复杂的软件可能会分成很多层,如业务逻辑层、业务提供层、系统提供层、数据提供层、数据访问层等。
  我经常用于比喻MVC的例子是小时候玩的那种卡带式游戏机,Control是主机,一般来说我买一个主机就行了,只要他不坏,他就能一直让我玩这一类的游戏。View则是电视机和游戏手柄,电视机可以独立工作,他不管输入的是电视信号、影碟机信号还是游戏机信号,他只管显示,而且他决定了我们看到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如果我想要个尺寸更大的或者彩色的显示效果,我只需要买个相应的电视机就行了,手柄也是可以换的,要遥杆还是带震动的。Model则是游戏卡带,他绝定了我玩的是什么游戏,是魂斗罗还是超级玛莉,而且游戏机主机和电视机生产厂家永远也不知道在上面有可能会运行什么样的游戏。卡带中可能会有游戏代码和存储单元,都根据游戏的需要而设计。
  有朋友提到游戏主机提供的卡带插槽的接口,在设计中,有时也由Control提供一组接口,以用于Model或View的实现,这样就形成了依赖。一般来说这样设计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会提高模块间的耦合度,也会带来一些侵入性。为了更完美,可以不用接口来提供契约,可以用配置信息(或称元数据信息)+反射来提供契约,那么这个类接口就可以退化到只要符合CLS就可以了,也就是普通的类,就像现在的计算机接口广泛采用USB,无论是U盘、打印机、扫描仪或者是加密狗,他们都是普通的USB设备而已。
  提到USB有一个题外话,模块的可插拔性设计甚至是热插拔设计,系统可以在不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动态的挂载或移除模块,动态挂载模块需要系统能够自动发现新模块并根据自描述的信息进行自动配置,移除可能情况更复杂一点,需要"安全删除硬件"类似的功能。
  在设计广泛重用的框架时会考虑多种情况以达到更大的适应性,一般项目中应用MVC模式可以较为随意。


    那么什么是软件架构呢?按照惯例,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

  要解决谁的问题?

  如前所述,软件实际上就是把现实生活模拟到计算机中,并且软件是需要在计算机的硬件中运行起来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业务问题

  具体的现实生活状态下,没有软件的时候,所解决的问题的主体是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如何运作的?

  二、计算机问题

  1. 如何把现实生活用软件来模拟?
  2. 模拟出来的软件,需要哪些硬件设施才能够满足要求? 并且当访问量越来越大的时候,软件能否支持硬件慢慢长大,性能线性扩展?
  3. 因为硬件是可能会失效的,软件如何在硬件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可用性,让用户能够不中断的访问软件提供的服务?
  4. 怎么收集软件产生的数据,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依据?

  分别是谁的问题呢?

  1. 业务的owner需要提升业务的效率,降低业务的成本,这是动机。这个实际上就是业务的问题,所以一般软件开发的出发点就在这里。

  2. 是软件工程师的问题,要解决业务owner把业务虚拟化的问题,并且要解决软件开发和运营的生命周期的问题。

  分别有什么问题?

  1. 业务问题的本质,是业务所服务的对象的利益问题,明白了这个,就很容易搞清业务的概念和组织方式。再次强调一下,有了软件,可以降低业务的成本,没有软件的情况下,业务是一样跑的。如果只是为了跟风要用软件,说不定反而提高了成本,这个是采用软件之前首先要先搞清楚的。我们经常说软件和技术是业务的enabler,实际就是把原来成本很高的降到到了很低的程度而已,并不是有了什么新的业务。另外,软件也不是降低业务成本的唯一方式。

  2. 为了能够让软件很好的跑起来,软件工程师必须理解业务所服务的对象,他们的利益所在,即业务问题。业务面对这些问题是如何分拆解决的? 涉及到了哪些概念? 这些概念分别解决了哪些哪些问题? 我们不能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一套概念体系来表述。如果这么做的话,会导致两个问题:
    1)业务无法和我们交流,因为他们无法明白我们所自己创建的概念,所以他们无法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2)我们所表述的东西,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过,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概念是否能够解决业务的问题。

  3. 软件工程师还必须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硬件把软件跑起来,怎样跑得好,跑得快,并且可以随着业务的流量逐渐的长大?

  分析问题

  对于2,在有限的时间下,软件工程师毫无疑问无法一个人去完成这么多事情,那么我们需要把所做的事情列出来,进行分析。

  一、虚拟化业务需要完成这些事情:

  1. 学习业务知识,认识业务所涉及的stakeholders的核心利益述求,以及业务是如何分拆满足这些利益诉求,并通过怎样的组织架构完成整个组织的核心利益的,以及业务运作的流程,涉及到哪些概念,有哪些权利和责任等。

  2. 通过对业务知识的学习,针对这些概念所对应的权利和责任以及组织架构,对业务进行建模,并把建模的结果用编程语言实现。这是业务的模型,通常是现实生活中利益斗争的结果,是非常稳定的。

  3. 学习业务所参与的stakeholder是如何和业务打交道,并完成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并通过编程语言,结合业务模型实现这些打交道的沟通通道。这部分是变化最频繁的,属于组合关系。明白了这一点,对后续的实现非常有帮助。

  4. 如何把业务运行的结果持久化,并通过合适的手段把持久化后的数据,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加载出来。这部分和基础设施有关,变化可能也会比较频繁。

  二、代码如何运营,需要完成这些事情:

  1. 需要多少硬件设备来满足访问的需求?
  2. 代码要分成多少个组件部署到哪些硬件设备上?
  3. 这些代码如何通过硬件设备互相连接在一起?
  4. 当业务流量增大到超过一台机器的容量时,软件能否支持通过部署到新增机器上的方式,扩大对业务的支撑?
  5. 当某台或某些硬件设备失效时,软件是否仍然能够不影响用户的访问。
  6. 软件运行产生的数据,能否支持提取出来并加以分析,为下一轮的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三、如果分成不同的角色来完成这些事情,就需要一个组织架构来组织代码的编写和运营,需要做哪些事情:

  1. 完成一和二所列的这些事情,需要哪些角色参与?
  2. 这些事情基本都需要顺序的发生,如何保证信息在不同角色的传递过程中不会有损失? 或者说即使有损失,也能快速纠正?
  3. 这些角色之间是如何协调,才能共同完成虚拟化业务的需求?

  会生成哪些架构

  如果业务足够简单,用户流量够小,时间要求也不急迫,那么一个人,一台机器就够了,这个时候一般不会去讨论架构的问题。当访问的流量越来越大,机器就会越来越多,代码的部署单元就会拆分的越来越多。

  同样就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完成拆分出来的越来越多的部署单元,甚至同一个部署单元也需要分拆为多人合作完成。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一点,整个的概念体系,或者说业务的建模不会有任何的变化,还是完成同样的这些事情。唯一的区别就是量越来越大,超过了单个人和单个机器的容量,不断地增长。这样就会导致以下的架构:

  1. 当流量越来越大,我们就会发现,软件所部属的机器就会开始按照树状的结构开始分拆,就会形成硬件的部属架构。这就是为什么会形成部署的分层。

  2. 为了把业务在软件中实现并落地,需要前端人员、业务代码人员、存储层等不同技巧的人同时工作,需要切分成代码的架构。这就是为什么会形成代码的分层,形成代码的架构。当然,当这些角色由一个人来完成的时候,不一定会有代码架构,往往会比较乱。

  3. 当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多,就会形成开发体系的组织架构。因为代码开发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会用流程来把不同的角色串联起来,这就是软件工程。

  4. 为了完成业务的工作,需要识别出来业务架构和支撑业务的组织架构,以及业务运作的流程。这是被虚拟化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也需要体现在代码中,保持和现实生活中一致。

  什么是软件架构

  这就是软件比较复杂的地方,涉及到软件本身的业务体系,和所虚拟的业务体系。根据以上的分析,所生成的架构,究竟那些算是软件架构呢?

  1. 软件因为流量增大而分拆成不同的运行单元,在不同的机器上部署所形成的架构,属于软件架构。

  2. 每个运行单元为了让不同角色的人,比如前端,业务,数据存储等能够并行工作,所分成的代码架构,也属于软件架构。

  所以当我们说软件架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讲清楚,究竟说的是部署的架构,还是代码的架构。软件架构的落地,需要软件的组织架构和流程来保障,离开了这个,软件架构是一句空话。

  另外很多人讲,架构是进化出来的。架构实际上是在量不断的增大,超过了单台服务器的容量,逐渐的分拆,同时导致超过单个人员的能力,工作人员不断的增多,工作内容不断的分拆形成的。这本身就是架构的意义所在。不管怎么分拆,所达到的目标没有任何变化,就是完成业务在计算机中的虚拟化。



 在第六篇文章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软件架构实际上包括了:代码架构,以及承载代码运行的硬件部署架构。实际上,硬件部署架构最终还是由代码的架构来决定。因为代码架构不合理,是无法把一个运行单元分拆出多个来的,那么硬件架构能分拆的就非常的有限,整个系统最终很难长的更大。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说,重写代码,推翻原有架构,重新设计等等说法,来说明架构的进化。这实际上就是当初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充分思考所带来的后果。这也并不是架构进化的事情,而是个人对问题领域的逐渐深入理解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再讨论一下,代码的架构应该是怎样的。

  本文会在之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把架构的思考进行落地,细化到我们代码的实践当中,尽量不要让代码成为系统长大的瓶颈,降低架构分拆的成本。

  在前面我们提到,软件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虚拟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代码应该分为几部分。结合每个部署单元所承担的责任,可以明确的拆分为两个不同的责任:

  1. 表达业务逻辑的代码。很多人把这部分叫做Domain Logic,或者叫Domain Model。这部分实际是来源于生活的,必须保持和现实生活中的切分一致,并非人为的抽象而成。

  2. 对用户提供访问并保存业务逻辑运行结果的代码。计算机的状态保存有一个缺陷,本机保留业务运行结果有很大的问题,一般都在外存储设备上保存,也便于扩展。

  所以单个部署单元的代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软件代码的相关利益人为运行时的访问人员和存储设备。而service的代码是最复杂的,需要服务于三方,代码人员的负担是最重的。为了把这三方的变化对service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service还必须进一步的分拆为三个部分,让每一个部分都能够独立的变化,这样这三方的变化就不会产生连锁响应,降低成本。如下图所示:

  这样,就划分成了几个责任:

  1. Service就专注于user的需求,并组合Glue Code提供的服务完成需求。

  2. Glue Code专注于组合business的调用,管理Business里面对象的生命周期,并且通过Repository保存或加载Business的状态

  3. Business专注于实现业务的核心模型。

  4. Repository专注于数据的保存,并和存储设备一一对应。

  大家注意看,还是树形架构。并且左侧的主要需要计算机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要直接面对用户的需求。右侧的更多的需要面对业务的核心。只要这几块的开发人员互相商量好了接口定义,这几个部分的开发就可以并行的进行,极大的提升开发的效率,缩短开发的时间。要做好这几部分,还需要注意,逻辑只允许存在于Business中,Service、Glue Code、Repository都不允许存在业务逻辑。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业务逻辑。

  什么叫业务逻辑?

  首先这个定义的前提是指软件代码中的逻辑,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逻辑。在软件代码中,不需缩进和计算的顺序调用,包括缩进的代码目的是catch exception的,都不算逻辑,除此以外都是逻辑。以下用严格的顺序调用来指代这种代码。因为顺序调用是计算机的特性,由编译器来决定的,当然最本质的是因为我们计算的基础都是图灵机。在现实生活中,顺序调用也是逻辑,大家不要和我们这里说的业务逻辑相混淆。

  为什么说除了Business代码中有逻辑以外,其他地方不能有逻辑呢? 我们每个部分分别分析:

  1. 如果service里面不是严格的顺序调用,有很多分支,那么说明这个service做了两件或者两件以上的事情。必须把这个service分拆,确保每个service只做一件事情。因为如果不这么分拆的话,一旦这个service中的某各部分发生变动,其他的部分的执行必定会受影响。而确定到底有哪些影响的沟通成本非常高,其他相关利益方没有动力去配合,我们往往不会投入精力仔细评估。最后上线会出很多不可预料的问题,最终会导致损失用户的利益,并且肯定会导致返工,损坏自己的利益。如果是有计算的逻辑的话,比如受益计算,订单金额计算等,那么这部分应该是Business代码需要完成的,不能交给service代码来实现。

  2. Glue Code里面如果不是严格的顺序调用,同理会和service一样遇到同样的问题。

  3. Repository里面如果不是严格的顺序调用,包括存储访问的代码里面(比如SQL),会导致逻辑进入到存储设备中。存储设备的主要目的是拿来存储的,一旦变成了逻辑计算的主体,就会导致存储设备无法通过增加机器的方式横向扩展长大。这个时候就没有架构了,只能换性能更好的机器,这个叫scale up。只有scale out才能算架构。

  以上都会导致架构无法快速的横向扩展和分拆,并且增加了修改的成本,这些是不符合开发人员以及业务的利益的。

  这么做的好处有哪些呢?

  1. Service、Glue Code、Repository里面的代码是严格的顺序调用,那么这些代码只要做连通性测试即可,不需要单元测试。因为这些代码都需要和很多上下文打交道,很难做单元测试。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组合。

  2. Business不访问任何上下文,不访问任何具体的设备,所以这部分代码是非常容易写单元测试的,并且单元测试必须100%覆盖。因为其他地方没有业务逻辑,所以一旦有问题,就可以断定是Model的问题,单元测试肯定可以发现。如果单元测试没有发现问题,那么单元测试一定有问题。线上问题的模拟也就变得非常的简单,单元测试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补充。

  3. Repository很容易按照存储设备本身的最小访问粒度来完成工作,比如DB,完全可以做到单表访问。因为这个时候存储设备只关心存取数据,完全和业务没有关系。做表的分拆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存储设备通过增加机器就可以横向扩展长大。很多人会担心说,没有了join,访问DB的次数是不是更多了,会导致性能下降? 按照现在网络的条件,网络访问和Disk IO访问的差距已经不大了,合理的设计下,多访问几次DB并不会导致这个问题。另外如果多台DB的话,还能通过并行加速访问。

  4. 由于Service、Glue Code、Repository代码简单了,才可以让我们的开发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研究业务,毕竟这部分才是软件所真正服务的对象。

  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如下图所示:

  Manager类实际就是Glue Code。有几个注意点需要说明一下:

  1. 不能把Business Model当做数据对象来处理,Model关心的实际上是业务行为,数据只是是这些行为的结果。所以Glue Code需要把Model转换为Entity,Entity和存储设备里面的存储粒度一一对应。比如在DB中,每个Entity对应一张表,并且跟着表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保证存储的变更不会影响Model。同样Service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也是不会和Model之间相关的,确保用户的需求变化,不会影响到Model。因为用户的需求变化是最频繁的,没有逻辑,可以让我快速的满足业务的需求。

  2. 在Service这里,最好不要考虑代码重用。因为当多个不同的角色访问同一个接口,一旦某个角色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就会要求开发人员去修改。而这个修改往往会影响到其他的角色,需要这些角色一起配合来确定是否受影响,但是这些角色因为没有需求,往往不会配合。这样就给开发人员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是非常高的。最终都会导致线上Bug,影响最终的用户。所以尽量给不同的角色不同的Service,避免重用,降低沟通成本。很多人会说这样Service不就太多了吗? 这样Service注册,查找等管理需求就出现了,Service治理中心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Service里面没有逻辑,所以开发和管理非常的简单,可以快速应对业务的变化。我们只有更快地变,更容易的变,才能更好地应对变。

  3. Business Model是必须要重用的,一旦发现重用出现问题,那么说明Business Model的识别出现了问题,这是一个我们要重新思考Model的信号。Business Model必须是一个完美的树状,如果不是,也说明Model的识别出了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Service、Glue Code、Repository不能有逻辑,实际上和很多人的观念是冲突的,认为这个根本做不到。做到这一点需要很多的学习成本,但是一定可以做得到。当发现做不到的时候,可以断定是业务的分析出了问题。比如不该合并的合并了,不该计算的计算了。这个问题一定有办法解决的,做不到都是理由,无非是想早点把自己的工作结束罢了。虽然刚开始会比较困难,一旦把这个观念变成自觉,开发的质量和效率马上就能高好几个级别。

  我的游泳教练曾和我说过这些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业余选手,越想从水里浮起来,就越想把头抬起来,身体反而沉下去。只有克服恐惧,把头往水里压下去,身体才能够从水里浮起来。真正专业的习惯往往是和我们日常的行为相反的”。

  我们真正想快速的完成代码工作,就要克服自己对时间的恐惧,真正的去研究业务的问题,相关stakeholder的利益,把这个变成我们的习惯。写代码的时候让该出现逻辑的地方出现逻辑,让不该出现的地方不能出现。一旦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逻辑,那么要马上意识到,这个地方是一个坑,这个问题一定和业务的分析不透彻有关系。

  很多人可能会把这个做法和Martin Fowler曾经提出过充血模型和贫血模型来比较,和Domain Driven Design来比较,其实没有必要。这个分拆完全是从软件所解决的问题,根据软件架构推导出来的,很多地方和两位前辈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并不完全等同。

  以上只是针对单一的Service部署单元的分析,扩展开去,对于其他的部署单元也是类似的。每个单元的下一级都可以认为是Repository,每个单元的上一级都可以认为是User。这些实践在我自己的项目中都有用到,非常的有效,迭代的速度非常的快。很多人担心Business Model建不好,其实没关系,刚开始可以粗糙一点,后续可以慢慢的完善。这个架构已经隔离好了每个部分的变化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变化成本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参考:http://kb.cnblogs.com/page/542725/


注:本文章内所有内容都来自互联网,本人主要是起了一个收集的作用

http://www.cnblogs.com/zhhh/archive/2011/06/10/2077519.html

又看到有人在问三层架构和MVC的关系,感觉这种问题有点教条化了。因为它们都在逻辑上将应用程序划为三块,凑了一个数字3,就有人非要把它们联系到一起了。

  这两个东西我接触有几年了,有一点体会,表达一下:

  三层是三层,MVC是MVC,它们毫无关系的。

三层是从整个应用程序架构的角度来分的三层(如果程序需要,还可以分多层)。

  三层是为了解决整个应用程序中各个业务操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码封装的问题,为了使程序员更加专注的处理某阶段的业务逻辑。

  比如将数据库操作代码封装到一层中,提供一些方法根据参数直接返回用户需要的相应数据,这样在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的时候,就不用关心数据的存储问题了。

MVC是在应用程序(BS结构)的视图层划分出来的不同功能的几个模块。

  MVC主要是为了解决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样式替换问题,把展示数据的 HTML 页面尽可能的和业务代码分离。MVC把纯净的界面展示逻辑(用户界面)独立到一些文件中(Views),把一些和用户交互的程序逻辑(Controller)单独放在一些文件中,在 Views 和 Controller 中传递数据使用一些专门封装数据的实体对象,这些对象,统称为Models。

  只所以说MVC和三层毫无关系,是因为它们二者使用范围不同:三层可以应用于任何语言、任何技术的应用程序;而MVC只是为了解决BS应用程序视图层各部分的耦合关系。它们互不冲突,可以同时存在,也可根据情况使用其中一种。

 

 

 

http://blog.csdn.net/beijiguangyong/article/details/7029257

三层架构就是MVC!

起初老师总说三层MVC,MVC三层架构……

所以开始的时候脑子就一个概念:三层就是MVC,MVC就是三层架构。而且想想也合理啊,都是“三”。MVC是三个字母,三层架构也是“三”,理所应当的就对应上了。然后就这么一直“错”了很长时间。

三层架构绝不是MVC!!

后来学习了J2EE之后发现老师说的好像不对,MVC和三层架构不是一个东西。三层架构是界面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构成的,而MVC是模型层(M)界面层(View)和控制层(Controller)构成的,而且他们之间也不对应。

如果硬要给他们对应的话,那么三层架构中的UI对应MVC中的view(jsp),都是用于显示以及获取界面的数据;三层架构中的BLL层和DAL层对应MVC中的Model(javabean)层都是用于处理上层传递来的数据以及从数据库获取的数据的;MVC中的Controller(Servlet)最多算是三层架构中的UI的一部分,也就我们常说的是Servlet。

如下图所示:


顿时感到世界明朗了,对分层又深入了解了一步。

其实三层架构和MVC还是一个东西!!!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三层架构和MVC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老师为什么起初会放在一起说嘞?然后恍然大悟:其实三层架构和MVC是一样的!!!我们所看到的不一样只是表面上的不一样。核心的东西是一致的,那么什么是核心?

答曰:分层,解耦!

如果从解耦的角度来看三层架构和MVC其实他们是一致的,只不过划分的方法不一样罢了,就像上面的图所示。从这一点说他们可以说是一个东西。这就相当于我们看到馒头和面条一样,表面上看他们不一样(注意仅仅是表面)但是他们核心是一致的,都是面……

知识的学习过程就要像老牛反刍一样,需要不断的加深认识,最终才能真正领悟

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是一步一步的加深的,每一步的加深也许会推翻以前的自己,也许会更加赞同以前的自己。如果是推翻以前的自己那么代表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但是如果赞许以前的自己也并不代表自己的观点没有变化,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一致的东西其实内核并一定是相同的。就像刚开始的时候认为三层架构和MVC是一个东西到最后同样是认为这两是一个东西,但是理解的层次绝对是不一样的。

至于以后会不会再次推翻自己的观点我不晓得,只能说每次推翻都代表着进步,代表着理解的更深一层,所以我期望着下次的否定自己

 

 

http://baike.baidu.com/view/687468.htm

与MVC的区别  MVC(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是一种设计模式,我们可以用它来创建在域对象和UI表示层对象之间的区分。

  同样是架构级别的,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有一个表现层,但是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的两个层。

  在三层架构中没有定义Controller的概念。这是我认为最不同的地方。而MVC也没有把业务的逻辑访问看成两个层,这是采用三层架构或MVC搭建程序最主要的区别。当然了。在三层中也提到了Model,但是三层架构中Model的概念与MVC中Model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三层”中典型的Model层是以实体类构成的,而MVC里,则是由业务逻辑与访问数据组成的。

http://topic.csdn.net/u/20090710/14/07f4447d-60c4-4b74-af1c-ea1b6e2e9ca7.html

当然啊,你要明白三层架构的MVC的区别和联系:

三层架构是最基本的项目分层结果,而MVC则是三层架构的一个变体,MVC是一种好的开发模式。首先你要明白MVC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M 即Model(模型层),主要负责出来业务逻辑以及数据库的交互
V 即View(视图层),主要用于显示数据和提交数据
C 即Controller(控制器),主要是用作捕获请求并控制请求转发

三层:UI 界面层 BLL 业务逻辑层,DAL数据访问层,Model 实体层
MVC中的的M 不是三层中的Model(实体层),他其实包括三层中的 BLL,DAL,Model,这是非常要注意的,这也是他们之间的区别的关键所在

其有点有如下:
低耦合性
高重用性和可适用性
较低的生命周期成本
快速的部署
可维护性
有利于软件工程化管理

当然优点也有缺点,那就是内部结构复杂,不容易理解,文件数量大,管理难度自然也就大

MVC设计模式…
三层架构…
他们细分之后得到的是:View(UI)、BIZ(BLL)、DAO(DAL)、Entity(Model)、Controller
MVC把 BIZ(BLL)、DAO(DAL)、Model(Entity) 统一称之为 模型(MODEL),得到:View、Controller、模型(MODEL)
三层 在我使用中 暂未体会到控制器的存在,完全是:UI、DAO、BLL

他们相同的设计理念就是:把视图设计与数据持久化进行分离,从而降低耦合性,易于扩展,提高团队开发效率。

三层是基于业务逻辑来分的,而mvc是基于页面来分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其实两个一起用我感觉很好

MVC模式是一种复合设计模式,一种解决方案
三层是种软件架构,通过接口实现编程
三层模式是体系结构模式,MVC是设计模式
三层模式又可归于部署模式,MVC可归于表示模式

引用楼主 daijun17 的回复:
如何在三层架构和mvc之间进行取舍呢?



没有什么取舍的,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在所谓的“三层”中,它要求你将BLL层独立出来,它只是告诉你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之间的静态关系。而MVC则告诉你在这个具体的地方如何处理其动态驱动流程,尽管mvc仍然粗糙(甚至mvp也是粗糙的),但是已经比所谓三层更细致一些了。

谢谢大家的关注,这几天都在忙面试,没来结贴。再次谢谢大家。
我大概明白了:三层架构和mvc设计模式侧重点不一样,三层是一种笼统的架构思想,没有限制具体的设计;而mvc就比较具体的说明它的设计方法。
还是自己动手做一下,理解会更深一些,以前都是用三层架构的方法

---------------------------------------------------------------------------------------------------------------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5057889

ASP.NET MVC 与 WebForm 三层架构 区别

1.传统WebForm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传统的ASP.NET开发中,微软的开发团队为开发者设计了一个在可视化设计器中拖放控件,编写代码响应事件的快速开发环境。然而,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

由于控件封装了很多东西,开发者很难了解这背后的HTML是如何运作的

容易得到一个包含大量ViewState的页面,使得页面尺寸远远超过所需的内容,使得页面的打开速度较慢

不容易被测试

2.什么是MVC?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它把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3.什么是ASP.NET MVC?

ASP.NET MVC是微软的开发团队基于MVC开发的一个易于被测试的框架。它具有以下特性:

没有数据回传

没有在页面中保存视图状态

开发者可以完全掌控页面的呈现过程

易于单元测试

易于测试驱动开发

可扩展、可替换

支持WebForm中的有关特性,如:用户控件、母版页、数据绑定、本地化等

不在基于文件目录结构,而是将URL映射到控制器中

4. 为什么使用ASP.NET MVC?

易于进行单元测试

易于进行测试驱动开发

避免了WebForm中大量的ViewState导致页面文件变得臃肿

5. MVC与三层架构?

MVC是一种模式
ASP.NET MVC是一个基于MVC模式的开发框架
三层架构是一种架构

至于区别,可以严格的从概念上区分开来。

下图是MVC与三层架构的对应关系

6. MVC与Webform如何抉择?

7. 两种技术并存

ASP.NET MVC框架只是给开发者提供欧诺个了开发web应用程序的一种选择,并不是要取代Webform

这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开发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技术

有时候,可以在同一个项目中混合使用这两种技术

8.ASP.NET MVC与Webform技术的架构图

总结:

看完本文,相信ASP.NET WebForm与ASP.NET MVC的选择相信大家应该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我始终觉得,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技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适合不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或者能否把它用好的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让千里马犁地,恐怕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可能还会抱怨,什么破马,一点劲都没有。

========================================================================

 

http://www.blogjava.net/phyeas/archive/2008/07/01/211995.html

同样是架构级别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篇文章讨论一下它们的异同点。希望能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玄机。 :)

其实它们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有一个表现层。

但是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的两个层。

首先先解释一下MVC。V即View.是视图的意思。C即Controler.是控制器的意思。而M即Model,是模型的意思。这三个里.最不容易理解的应该是Model.就是什么是Model,而为什么叫Model。我先不说为什么叫Model,先解释Controler。

Controller是控制器的意思,所谓控制器,就是将用户请求转发给模型层,经过处理后把结果返回到界面展现的一个中间层,那么Controler到底管什么工作呢?先不说.先来看下在Java Web中这三个层一般的定义,一般在Java Web里,JSP充当V,Servlet充当C,JavaBean充当M,这里的Servlet管什么工作呢?接受输入,转到Model层去处理,处理结果保存后转发到JSP,然后展现数据。所以它的功能就是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它就管转发,在V和M之间转来转去。

再来说说M,即Model,在Java Web里说的是JavaBean,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把JavaBean误认为是实体类,其实JavaBean有比实体类更丰富的定义,在JavaBean中除了其属性和字段,还可以有行为及其事件,JavaBean可以理解为普通Java对象。Java普通对象,就是符合Java规范的所有对象,这和实体类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在MVC中。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应该放在Model层,也就是V负责展示数据,Controler除了转发不做业务逻辑。真正的逻辑事务,数据访问,甚至算法都放到Model去。

再说三层架构。三层其实很好理解,界面,业务,数据访问,就这三个,从字面都可以理解出它们的意思。我要说的是它和MVC的区别。在三层架构中没有定义Controler的概念。这是我认为最不同的地方。而MVC也没有把业务的逻辑访问看成两个层,这是采用三层架构或MVC搭建程序最主要的区别。

当然了。在三层中也提到了Model,但是三层架构中Model的概念与MVC中Model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三层”中典型的Model层是已实体类构成的,而MVC里,则是由业务逻辑与访问数据组成的。不一样的概念。虽然名字一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7b66170100mv16.html

asp.net mvc和三层架构联系与区别

首先,MVC和三层架构,是不一样的。
  三层架构中,DAL(数据访问层)、BLL(业务逻辑层)、WEB层各司其职,意在职责分离。
  MVC是 Model-View-Controller,严格说这三个加起来以后才是三层架构中的WEB层,也就是说,MVC把三层架构中的WEB层再度进行了分化,分成了控制器、视图、实体三个部分,控制器完成页面逻辑,通过实体来与界面层完成通话;而C层直接与三层中的BLL进行对话。
  所以, .net的三层结构中,并没有action这个概念。
  asp.net mvc 是微软新发布的一种网站开发架构。为了解决传统asp.net开发中不能分离Model,View和Controller而设计的。
  普通的网站为了解决可移植,可维护,可扩展等问题,会把网站设计成三个独立的模块,Model负责数据库部分,View负责网页的界面,而Controller负责界面与数据的交互及业务逻辑,这样设计的网站如果想设计或者重新开发某一个模块对其他的模块是没有影响的。但是asp.net的页面后台代码与每个页面代码都是一一对应的,业务逻辑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避免的被写到了与View关联的后台代码中。这样就不能保证View与Controller的分离,也就很难实现网站的重写和升级。
  而在MVC中页面代码并不是与后台代码一一对应,而是分别被存放成Controller和View两个部分,彻底的解决了,View和Controller不能独立的问题。从而改善网站的重写和升级过程。
  但是MVC也有其缺点,由于在页面代码中不再可以使用服务器控件,因此给某些asp.net服务器端控件的使用带来了麻烦,而且MVC也页面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多障碍。
  ASP.NET MVC 是微软在2009年4月份发布的一种新的网站开发架构,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dd394709.a spx,它是把传统意义上的MVC开发思想融合到了ASP.NET的开发当中。
  那么我也来讲讲我对这两者的理解吧。
  首先对这个题目,本身是存在问题的,"XX结构"与"XX模式"的区别?请问中国社会制度与美国人生活方式有什么区别?
  这两者本身讲的是不同方向与角度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他们的确存在一些相似的特点,在很多书籍中也没有深入讲解,以致于造成困惑,为了更好的理解他们,姑且来说说区别吧。
  首先N层结构是一种软件抽象的层次结构,是对复杂软件的一种纵向切分,每一层次中完成同一类型的操作,以便将各种代码以其完成的使命作为依据来分割,以将低软件的复杂度,提高其可维护性。一般来说,层次之间是向下依赖的,下层代码未确定其接口(契约)前,上层代码是无法开发的,下层代码接口(契约)的变化将使上层的代码一起变化。三层结构是N层结构的一种,是人产在长时间使用中得出来的一种应用场合广泛的N层结构,被当作一种典型的软件层次结构而广为流传甚至写入教科书。
  MVC模式是一种复合设计模式,一种在特定场合用于解决某种实际问题来得出的可以反复实践的解决方案。巧合的是他也有三个事物组成,于是乎人们就有了一种想当然的对应关系:展示层-View;业务逻辑层-Control;持久层-Model。首先MVC中的三个事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层次结构,没有明显的向下依赖关系,相反的,View和Model往往是比较独立的,而Control是连接两者的桥梁,他们更像是横向的切分。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结果,MVC中每个块都是可以独立测试的,而三层结构中,上层模块的运行测试势必要提供下层代码或者提供相同接口的桩。相对来说,MVC复杂得多,但是结构更清晰,耦合性更低。
  另外,MVC中每一块内部特别是Model内部经常被设计为多层的。在我认为的一个良好的MVC模式构建的结构中,Control是核心,小且较为稳定的,可以作为一个核心框架来提供,有扩展点,但基本上可以简单配置不需要任何代码就可以运行。而View则可能是一套或多种可选择的视图引擎,决定了软件展示给用于的界面,使用时的主要工作量在于扩展点以及根据需要而数量不同的视图模板。Model则是业务提供者,决定了软件提供的功能,其内部可能是一些普通的类或者是实现了某些接口的类,在这一块当中可能根据业务的不同而色彩缤纷,对于复杂的软件可能会分成很多层,如业务逻辑层、业务提供层、系统提供层、数据提供层、数据访问层等。
  我经常用于比喻MVC的例子是小时候玩的那种卡带式游戏机,Control是主机,一般来说我买一个主机就行了,只要他不坏,他就能一直让我玩这一类的游戏。View则是电视机和游戏手柄,电视机可以独立工作,他不管输入的是电视信号、影碟机信号还是游戏机信号,他只管显示,而且他决定了我们看到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如果我想要个尺寸更大的或者彩色的显示效果,我只需要买个相应的电视机就行了,手柄也是可以换的,要遥杆还是带震动的。Model则是游戏卡带,他绝定了我玩的是什么游戏,是魂斗罗还是超级玛莉,而且游戏机主机和电视机生产厂家永远也不知道在上面有可能会运行什么样的游戏。卡带中可能会有游戏代码和存储单元,都根据游戏的需要而设计。
  有朋友提到游戏主机提供的卡带插槽的接口,在设计中,有时也由Control提供一组接口,以用于Model或View的实现,这样就形成了依赖。一般来说这样设计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会提高模块间的耦合度,也会带来一些侵入性。为了更完美,可以不用接口来提供契约,可以用配置信息(或称元数据信息)+反射来提供契约,那么这个类接口就可以退化到只要符合CLS就可以了,也就是普通的类,就像现在的计算机接口广泛采用USB,无论是U盘、打印机、扫描仪或者是加密狗,他们都是普通的USB设备而已。
  提到USB有一个题外话,模块的可插拔性设计甚至是热插拔设计,系统可以在不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动态的挂载或移除模块,动态挂载模块需要系统能够自动发现新模块并根据自描述的信息进行自动配置,移除可能情况更复杂一点,需要"安全删除硬件"类似的功能。
  在设计广泛重用的框架时会考虑多种情况以达到更大的适应性,一般项目中应用MVC模式可以较为随意。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