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30)--网络管理基础--RHEL6.5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注释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6:21

1. 基础知识

  OSI7层参考模型自下而上为: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但是因为7层参考模型过于复杂加上种种历史原因因此未能普及,但是可以用来进行网络相关的知识的理解。

  TCP/IP参考模型自下而上分为如下:

  网络接口层

  网络层

  运输层

  应用层

  TCP/IP模型相对比较简洁,是实际上的标准。

2. IP地址分类

  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常见的有A、B、C三类。

  (1)A类地址

    范围: 0-127, 0.0.0.0为保留的IP地址,代表所有的IP地址,127开头的IP地址代表换回口,用于本地测试,因此A类IP地址的实际可用的范围:0-126

    子网掩码: 255.0.0.0

  (2)B类地址

    范围:128-191

    子网掩码: 255.255.0.0

  (3)C类地址

    范围:192-223

    子网掩码:255.255.255.0

  (4)D类地址

    范围:224-239,一般用在多点广播中,多点广播用来一次寻找一组计算机。

  (5)E类地址

    一般用于军工企业和科研部门

3. 基础知识

  组播: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可以节省网络带宽。

  私有IP:

  A类地址中:10.0.0.0/8

  B类地址中:172.16.0.0~172.31.0.0/16, 如Docker容器地址

  C类地址中:192 .168.0.0~192.168.255.0/24

  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等都是需要IP地址的,因此现在IPv4已经枯竭,因此出现了IPV6,IPV6解决了IP枯竭的问题。

  公网IP是全球唯一的

4. TCP/IP协议

  TCP/IP是一个协议簇,包含一组协议,如http、ftp协议等。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即出错时会进行重传。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非连接的协议,发生错误时不会进行重传,因此速度上比TCP要快,UDP与TCP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TCP与UDP区别:

  (1)基于连接与无连接

  (2)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多,UDP少

  (3)UDP程序结构相对简单

  (4)TCP为流模式、UDP为数据报模式

5.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相关概念:

  SYN:建立连接

  RST:连接重置

  ACK:响应

  FIN:关闭连接

  序列号是为了防止发送中数据被修改。

  (1)TCP三次握手

  TCP三次握手即TCP建立连接的过程: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 SYN=1, seq=X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返回确认ACK=X+1,同时服务端向客户端发起请求SYN=1,seq=Y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ACK为X+1则客户端建立连接,后返回ACK=Y+1,seq=Z, 服务端收到后确认ACK为Y+1则服务端建立连接。

  (4)TCP四次挥手

  四次挥手即TCP连接的关闭过程,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可以主动断开连接:

  客户端请求断开连接,服务端收到后返回请求。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回复,确认后断开连接。

  服务端向客户端请求断开连接,客户端收到后返回服务端的请求。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响应后断开连接。

6. 网络接口类型

  ethX  :以太网

  lo       :环回网

  fddiN :光纤网

  br0    :桥设备

  pppX:Linux ADSL宽带接口

  tunX :隧道

附:下节讲述linux网络常用命令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