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的像素单位dp、px、pt、sp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金融系统开发实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3:23

看到有很多网友不太理解dp、sp和px的区别:现在这里介绍一下dp和sp。dp也就是dip。这个和sp基本类似。如果设置表示长度、高度等属性时可以使用dp 或sp。但如果设置字体,需要使用sp。dp是与密度无关,sp除了与密度无关外,还与scale无关。如果屏幕密度为160,这时dp和sp和px是一样的。1dp=1sp=1px,但如果使用px作单位,如果屏幕大小不变(假设还是3.2寸),而屏幕密度变成了320。那么原来TextView的宽度设成160px,在密度为320的3.2寸屏幕里看要比在密度为160的3.2寸屏幕上看短了一半。但如果设置成160dp或160sp的话。系统会自动将width属性值设置成320px的。也就是160 * 320 / 160。其中320 / 160可称为密度比例因子。也就是说,如果使用dp和sp,系统会根据屏幕密度的变化自动进行转换。 

下面看一下其他单位的含义 
px:表示屏幕实际的象素。例如,320*480的屏幕在横向有320个象素,在纵向有480个象素。 
in:表示英寸,是屏幕的物理尺寸。每英寸等于2.54厘米。例如,形容手机屏幕大小,经常说,3.2(英)寸、3.5(英)寸、4(英)寸就是指这个单位。这些尺寸是屏幕的对角线长度。如果手机的屏幕是3.2英寸,表示手机的屏幕(可视区域)对角线长度是3.2*2.54 = 8.128厘米。读者可以去量一量自己的手机屏幕,看和实际的尺寸是否一致。 
mm:表示毫米,是屏幕的物理尺寸。 
pt:表示一个点,是屏幕的物理尺寸。大小为1英寸的1/72。

px(Pixels ,像素):对应屏幕上的实际像素点。例如,320*480的屏幕在横向有320个象素,在纵向有480个象素。 
in(Inches ,英寸):屏幕物理长度单位。每英寸等于2.54厘米。例如,形容手机屏幕大小,经常说,3.2(英)寸、3.5(英)寸、4(英)寸就是指这个单位。这些尺寸是屏幕的对角线长度。如果手机的屏幕是3.2英寸,表示手机的屏幕(可视区域)对角线长度是3.2*2.54 = 8.128厘米。读者可以去量一量自己的手机屏幕,看和实际的尺寸是否一致。 
mm(Millimeters ,毫米):屏幕物理长度单位。 

pt(Points ,磅):屏幕物理长度单位, 表示一个点,是屏幕的物理尺寸。大小为1英寸的1/72。 
dp(与密度无关的像素):逻辑长度单位,在 160 dpi 屏幕上,1dp=1px=1/160英寸。随着密度变化,对应的像素数量也变化,但并没有直接的变化比例。 
dip:与dp相同,多用于Google示例中。 
sp(与密度和字体缩放度无关的像素):与dp类似,但是可以根据用户的字体大小首选项进行缩放。 


尽量使用dp作为空间大小单位,sp作为和文字相关大小单位

下面介绍一下几种不同单位的转换:

public static int dip2px(Context context, float dip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return (int) (dipValue * scale + 0.5f);}public static int px2dip(Context context, float px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getDisplayMetrics().density;return (int) (pxValue / scale + 0.5f);}

最后说说下如何获取分辨率:

getWindowManager().getDefaultDisplay().getMetrics(metric);int width = metric.widthPixels; // 屏幕宽度(像素)int height = metric.heightPixels; // 屏幕高度(像素)float density = metric.density; // 屏幕密度(0.75 / 1.0 / 1.5)int densityDpi = metric.densityDpi; // 屏幕密度DPI(120 / 160 / 24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