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C和C++中的const类型限定符

来源:互联网 发布:佛山市禅城区广电网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2 23:39

废话不多说,先上一段网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代码如下: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4. {  
  5.     const int a = 10;  
  6.     int *p = &a;  
  7.     *p = 12;  
  8.     printf("a = %d\n", a);  
  9.     printf("*p = %d\n", *p);  
  10.   
  11.     return 0;  
  12. }  

咱先不管写出这样的代码是出于怎样的目的,权且当作学习吧,哈哈。

先用VC++6.0编译该程序,注意一定把源程序文件改成.C后缀的文件,编译,链接,链接过程中有警告信息,先忽略,运行结果如下:


将编译器换成GCC,结果是一样的。

现在把源程序文件后缀改成.CPP,再用VC++6.0编译,失败,抱怨指针类型不同,这是C++对类型检测更为苛刻导致的,没事,我们使用强转,最后运行结果如下:


将编译器换成G++,结果是一样的。

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结果不同了呢? 我们一起来看反汇编代码吧,先看.C生成的汇编代码如下:


再看看.CPP生成的汇编代码如下:


看到标记出的区别没有? 原来C++在打印变量a值时直接使用的是10,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明明变量a的内存值改变了,却输出的依然是原来的值。

好了,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网上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编译器的常量折叠(constant folding)优化导致的,即C++编译器默认使用了常量折叠(constant folding)。其实,确切地说,这还不是常量折叠(constant folding),而是常量传播(constant propagation)导致的,那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呢? 让我们一起了解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个概念都是编译器常见的与设备无关的优化方案,当然编译器的优化方案远不止这两个,但本文只涉及这两个概念。

常量传播(constant propagation)

常量折叠(constant folding):在编译阶段进行语法分析的时候,将常量表达式计算求值的过程。(Constant folding is the process of recognizing and evaluating constant expressions at compile time rather than computing them at runtime.)

例如如下代码: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4. {  
  5.     int var = 1 + 5 - 3 * 6;  
  6.     printf("var = %d\n", var);  
  7.     return 0;  
  8. }  
编译器并不会生成相应的计算指令,因为表达式“1+5-3*6”的值时可以在编译过程中计算出来的,所以编译器首先会计算出表达式的结果:-12,然后将值-12替换掉原表达式,其结果依然等价,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4. {  
  5.     int var = -12;  
  6.     printf("var = %d\n", var);  
  7.     return 0;  
  8. }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astrotycoon/article/details/47861131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