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守望先锋for mac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0:39
1.泛化关系
泛化关系是继承或实现的关系,是is a关系,具体表现为类与类的继承,接口与接口的继承,类对接口的实现关系。
  

2.依赖关系
依赖关系表示为一个类使用另一个类,这种使用关系是具有偶然性的、临时性的、非常弱的,一个类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个类,是use a关系,如果类A依赖于类B,那么类B可以是类A的局部变量,或类A方法的参数,或静态方法的调用。


3.关联关系


关联关系是一种强依赖关系,这种关系不存在依赖关系的偶然性,关系也不是临时的,是长期的,稳定的。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单向关联也可以是双向关联。假如类A关联了类B,则类B是类A的全局变量(注意是全局变量,再看看上面的依赖关系),大多数关联都是单向关联,这比较容易维护,关于关联,在生活中我们常会说,类A持有类B的引用。


4.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特殊的关联关系,是一种强的关联关系,他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关系,即has-a的关系,但是整体和部分是可以分离的,注意,是可以分离的。普通关联关系的两个类处于同一层次上,是平级的,而聚合关系的两个类处于不同的层次,一个是整体,一个是部分。同时,是一种弱的“拥有”关系。体现的是A对象可以包含B对象,但B对象不是A对象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如果A由B聚合成,表现为A包含有B的全局对象,但是B对象可以不在A创建的时刻创建,这句话非常有意义,它在代码中通常体现成依赖注入的setter方法,即A对象可以随时创建B对象,再想想这不就体现了整体和部分是可以分离了吗?创建整体的时候可以不创建部分。



5.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也是特殊的关联关系,它体现一种contains a(拥有)关系,这种关系是比聚合还要强,也称为强聚合。体现了严格的整体和部分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如果A由B组成,那么A就包含B的全局变量,并在创建A的同时创建B,在代码上我们通常是使用构造函数进行实现,也是依赖注入中构造函数的实现。




泛化,继承和实现接口
依赖,Class A依赖于Class B,则Class B体现为Class A的局部变量,我想用就用,用了就有关系,不用就没关系;


关联,Class A关联了Class B,则Class B体现为Class A的全局变量,不管你用不用,反正你知道我的存在了,持有了我的引用;


聚合,Class A由Class B聚合,则Class B体现为Class A的全局变量,Class B对象的创建是可以不用随Class A对象创建而创建了。用了就加强了关系,不用还是我只知道你的存在。聚合可以方便的持有多个类的引用,如使用List<>,所以当你发现有List<>等集合是可以使用聚合来表示,比如观察者模式的结构。


组合,Class A由Class B组成,则Class B体现为Class A的全局变量,并在创建Class A对象的同时必须创建Class Bx的对象,体现最强的关系。比如人出身了,必定也有头部吧,不然我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了。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