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

来源:互联网 发布:湘西蛊毒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0:18


然而,最近有个女人,却似乎快把他们搞晕了!

  她是谁呢?

  提起她,就不得不从她的父亲说起。

  她的父亲是一位身价45亿美元的中国企业界教父,

  也是他们一致都很尊敬的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哥”。

  她是一位市值26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的总裁,

  也是一位被父亲斩断后路的“富二代“,

  含着金钥匙的她,却从没享受过父亲提供的任何特权。

  她硬是凭借着近乎变态的勤奋和坚毅,

  成为了一家最有可能超越百度的互联网巨头的关键人物。

  她就是柳传志的女儿、滴滴的总裁柳青。

  连想去联想实习,都被父亲拒绝

  1978年,柳青出生于北京。作为柳传志的女儿,柳青似乎理所当然是联想的继承人。但是,柳传志女儿的身份,并没有让她获得任何特权。

  在联想做大之初,柳传志就在公司高层宣布:公司高层的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职,哪怕是实习也不行。而柳青是在大二的时候才知道父亲做的这个决定。

  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柳青的同学会利用暑假时间去各个公司实习。柳青也向父亲提出想去联想实习,但是这个要求被柳传志毫不留情的拒绝了。

  柳传志对女儿说,联想是他和公司员工的共同心血,不是家族企业,要让公司发展壮大,就必须选一个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来接管公司。父亲铁面无私的拒绝激起了柳青的斗志,柳青心中始终憋了一口气,她要用实力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实力。

  经历18轮面试进高盛,24岁像42岁?

  闯入投资领域的缘由,是就读哈佛期间的一次暑期实习。2001年,在高盛香港两个月的经历让她改变职业航向,对加入投行心生向往:“投行让你迅速了解商业社会是怎么运作的,你有机会接触大量企业,去琢磨企业家身上的特点,去研究这些企业为什么会成功、失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柳青毕业的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高盛录取新员工名额从30名缩减到6名,名校生间竞争惨烈。在经历了十八轮面试,在最后一轮时甚至高歌了一曲“my heart will go on”后,她幸运地被录取的,正式成为高盛亚洲区最底层的分析师。

  24岁时,柳青每天回家照镜子,觉得自己像42岁。那是她硕士毕业后刚刚加入高盛的日子。她在香港的长江中心上班,每天大概清早5点下班,紧跟着9点又回来继续上班。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她总会迷迷糊糊地撞进出租车,跟司机说“我要去长江中心”,对方回答“你就在长江中心”;或者说“我要去旧山顶道”,那是她的住处,司机回答“你就在旧山顶道”。

  经常半夜1点钟,柳青和一个好朋友约在女洗手间,抱头痛哭,互相借对方肩膀解压。痛苦不仅来自于长时间的加班,更来自于辛苦做出来的东西不知道能不能被领导认可。第一次几天几夜没睡觉做完一个财务数据模型,柳青被领导狠批一顿。

  被批评的错误都是细微的:四位以上的数字一定要隔三位加个逗号;如果是假设的数字,一定要用蓝色;做一个饼图,中间有一块颜色错了,因为紫色不够紫。甚至,领导要求每一条语音留言都要按照规定格式,不能上来就用自己平时习惯的嗓音说话,而要留下沉稳、成熟的声音。

  “这个就是专业呀。”柳青后来渐渐理解了:“很多时候,你带着计划书去跟你的客户讲,人家未必听。你懂什么战略?人家信吗?但是如果对方发现你的东西做得很专业,你的信服力会大增。如果他发现你这儿全是错别字,页码都标错了,可能就会质疑你整个的专业度。信服力不就是这样吗?要把一个真实的故事讲得真实都很难,更何况当你去讲一个你自己都不是很有信心的事,对吧?”

  同一年入行的同事在半年中走了一半。柳青犹豫过,最后还是留了下来。“因为这个工作是我真心喜欢做的。”后来她先生也曾希望她去开个花店什么的。她哈哈笑:“没兴趣。”

  12年后,柳青已经到了收获期。她成为了这家百年投行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而她和团队的默契已经到了“开电话会议都不用说什么,只要在方向上把把关”的程度。

  从高盛加入滴滴,险被病魔打倒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北京上地的一家小餐馆里,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柳青和滴滴创始人程维一起用餐。这次是柳青第三次代表高盛,想要投资这家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明星公司,却依然失败了。

  席间,柳青佯带愠怒地说了一句玩笑话:“不让我投,我就给你打工吧!”

  让她意外的是,对这句玩笑话程维接招了,并开始和她认真讨论此事。

  “到今天偶尔还会有不太真实的感觉,我从没想过自己人生当中如此重大的一个决定是这样拉开帷幕的。”柳青笑着回忆。

  这一年,她36岁。对她来说,这将是她人生的第一次跳槽——从2002年哈佛毕业后,她就加入了高盛,为之效力了12年。

  在当时,这个从未失败过的人,加入滴滴后仍经受了极大压力。要如何从崇尚精英文化的投资银行,进入接地气的O2O创业企业,柳青一度陷入内心认知上的焦灼和迷茫。

  Stephen称柳青从高盛人身边消失了半年,毫无音讯,而此时的她正努力适应加入滴滴后的自由落体,消除自己的投行气质和可能带来的戒惧感。出差时,她从头等舱降到经济舱,住宿从奢华的四季酒店降到汉庭连锁酒店,就连奢侈品牌的皮包也被她小心藏起来。

  在柳青加盟滴滴出任首席运营官,短短一年时间内,又被晋升为滴滴CEO,主导了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合并,虽暂时不敌国外的优步,但在中国已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然而,就在一切都看起来那么顺利美好的时候,9月30日,滴滴快的总裁柳青却发了一封令人出乎意料的内部信,透露自己检查出乳腺癌,并且已经做完肿瘤摘除手术。

  得知病情后,她曾极度沮丧,不想理会任何人,只想找个地方自己一个人躲起来。

  熬过了最初的沮丧后,开始积极的接受治疗。消失了四个月后,柳青出现在滴滴年会上。

  向死而生!癌症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更加充满了斗志!

  今年1月30日,滴滴出行年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滴滴出行 CEO 程维和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分别发表演讲。程维表示,滴滴的道路还长,应当永远怀着敬畏之心继续向前。同时,柳青也表示,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要保持年轻、热血、以及热泪盈眶。

  为何选择加入滴滴?

  究竟是为何选择加入滴滴?她,以及滴滴的终极梦想是什么?

  柳青自述道:

  我很喜欢法国人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中的那句话“One for All,All for one”,翻译过来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都梦想着,能否有这样一个社会,每个人都真心真意地为别人服务,每个人毫无顾忌地接受别人的服务。世界如此之大,人类相对宇宙而言如此渺小,时间短暂,人的心胸和财富,有没有可能可以相互分享和互相成就呢?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来到了滴滴,与其说滴滴是一个事业,倒不如说这是我和我的同仁的一种责任、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通过“互联网+出行”的方式,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想变为现实,这就是分享经济中的基本思路。

  滴滴出行解决的是社会民生最需要“衣食住行”中的“行”的问题,既包括自己出行,也包括居住城市的出行问题。我们要把分享在出行领域实现,主要由三个梦想构成。

  第一个梦想,让大数据改良城市交通;

  第二个梦想,让分享成为城市的灵魂;

  第三个梦想,让分享成为自然。

  6月21日,在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公布了滴滴在2015年的相关单数据:2015年滴滴平台上的订单有14.3亿,有1400万的注册司机,每天有90亿次的路径规划,每天得处理1400万次的完成订单,每秒有1000多次用车需求,但按城镇人口的出行次数来说,滴滴的 渗透率却只达到了1%。如何拓展市场呢?

  柳青表示,滴滴的目标并不是要从3800万的出租车出行里面找市场,而是要挖掘私家车的市场。为了保证随叫随到,按需匹配,滴滴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现在,滴滴从一个简单的打车软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可以超越百度的互联网巨头,成为苹果、中国人寿等金主争抢的香饽饽,柳青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人物。而柳青以后能达到什么新高度,难以预测,“或许天空才是她的极限”。


为了更好更合理地瞎编《Rich woman poorman》,我搜集过不少女银行家的资料。其中比较吸引我的是高盛的柳青,当然,她现在的职业身份是滴滴公司的总裁。不过很多人更热衷的似乎是她另一个名号——柳传志之女。2015年情人节刚过了一天,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显然,在不远的将来,柳青将成为一个新的大公司的总裁。
由于资质愚钝,我这人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对优秀的女性总有种盲目的葱白,这大概是出于一种“既然吃不到葡萄难道还不能观赏一下葡萄的优雅气质和卓越风姿么”的幼稚心态。所以柳青这种出色女性,一不小心就被我盯上了。再加上她老爸也是敬佩的人物,我竟忍不住搞出这样一篇博客作为人物小传了。

当时看到她的履历,心内OS是这样的:哇塞,这位美女既是banker又是富二代竟然还是总裁!实在太合我胃口了好感动T_T

 

以下您看到的,就是她的牛掰简历——

  2000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

  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2002年,加入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部负责分析员工作;

  2004年,转投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直接投资部工作;

  2008年,晋升为高盛亚太区执行董事

      2012年升任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是高盛历史上最为年轻的董事总经理之一。

  2014年,柳青加盟滴滴打车,出任首席运营官(COO)一职。
      2015年,柳青正式出任滴滴公司总裁,将全面负责公司日常业务运营。

 

Po主没本事把她完美得呈现出来,于是摘录了两篇有关她的文章,一篇是她谈父亲对她影响的,一篇是写她本人工作和生活的。

她的背景不是人人都有,但是她的拼命程度也必定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柳青:父亲柳传志也是我的教父》

来源:《中国企业家》2013
作者:冀勇庆

 

  “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走进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的CafeCha,由于堵车迟到了几分钟的柳青一个劲儿地道歉。与父亲柳传志一样,她早就养成了重诺守时的习惯。作为高盛公司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她每个月总有两个星期在外地谈项目。不过,谈完项目后的她总是想尽快赶回北京的那个家。在同一个小区里,住着自己的父母亲。谈起自己的父亲,她的脸上满是笑意:“我很幸运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亲情

  “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他培养了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让我受益终生。”柳青认为。

  1984年,柳传志下海创办联想的时候,柳青只有6岁。在她的记忆中,父亲一直都很忙,同在联想打拼的母亲也很忙。这个时候,年长8岁的哥哥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不仅送她上学,还替父母去开家长会。

  不过,那种浓浓的亲情却始终都在,从老一辈就是如此。柳青至今还记得爷爷离世当天的场景:病危中的爷爷把奶奶叫到病床边,已经不能说话的他给了奶奶一个饱含深情的法式亲吻作为永别,这让在场的柳青热泪盈眶。

  父亲家一共4个兄弟姐妹,父亲是老大,大家的感情都非常好。除了大姑已经出国之外,其他3个家庭竟然都住在同一个小区。每个月,这个大家庭十几口人都会到父亲家里聚会。每个人都争着发言,也会喝点小酒。柳青的叔叔比较能喝一点儿,就会找父亲敬酒。这个时候,在外面滴酒不沾的父亲也会小酌几杯,喝完之后既不亢奋也不多说话,只是笑眯眯的,这与他在外界那种不怒自威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反差。

  柳青觉得,父亲最在意的人就是母亲。他们是大学同学,真正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有着非常深的感情。父亲很少煲电话粥,如果发现他不停地讲电话,那肯定是在跟母亲聊天。父亲经常把做成的以为得意的事讲给母亲听,不过,爱较真的母亲听完之后往往还会挑刺,这时他只好无奈地说,周围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件事,你是唯一不认可的。如今,他们全家还建了个微信群,聊得热火朝天。父亲每次出差的时候,都会问柳青是否在北京,在的话就会给她布置个任务——陪陪母亲。

  在柳青的记忆里,除了父母亲的兄弟姐妹之外,经常到父母家里走动的就是联想的同事了。“对于那些跟随我爸多年的同事,包括司机,他从来都像对待家里人一样。”有一次在家里讲到和杨元庆等联想人艰苦创业历史的时候,一向内敛的父亲动了真感情。他一直都有个愿望,要把联想办成一家“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今年春节前按照惯例,联想的高管们包括朱立南、杨元庆、赵令欢在内,又一次在父亲家里团聚,推杯换盏之间,好几个人都喝高了。

  规矩

  1998年,还在北大读二年级的柳青拿到了康柏公司的奖学金,去那里的市场部暑期实习,而这家公司还是联想强劲的竞争对手。学计算机专业的她却从来没想过去联想实习,因为她知道联想有个不能违反的“天条”: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职,哪怕是实习也不行。

  她早就习惯了父亲的这种要求。朋友有时候会托她找联想办点事,每次她都会先问父亲,这件事情是否违反联想的“天条”。

  在柳青看来,父亲柳传志是个表里如一的人,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说到做到”是联想非常重要的“天条”,父亲从来都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以前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每当我爸提出目标的时候,我妈就会挑战他。不过,时间长了她也发现,我爸确实是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而且留有余地。”柳青开始做投资之后,父亲给她的最大忠告也是不要光看被投资人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这个原则对她有很大的帮助,让她避免了走很多弯路。

  “我小时候挨父亲的批评,经常都是因为说好了要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却没做,他发现了就会很生气。”柳青小时候,有一次全家出游,说好9点钟出门,她和母亲有点磨蹭,父亲就着急了,一个劲儿地催促她们。

  柳青和老公都是搞投资的,难免在全世界飞来飞去。很多时候,他们的3个年幼的小孩就只能委托双方的父母照顾,事情既多又杂。于是,父亲又把自己在联想的那股子劲头带到了家里。他委托自己的司机“任总”作为大家庭的“后勤CEO”,还专门为后勤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和考评体系。每个季度,家庭成员都会按照KPI给司机和阿姨打分,加权计算出得分,然后任总召集所有后勤人员一起吃饭,根据得分给他们发奖金。

  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柳青对自己家的阿姨的表现很满意,想直接给她发点奖金。结果父亲却说这么做不行,既然家里已经有了制度,也给了任总授权,发奖金这件事就必须得到任总的批准才行。即使在家里,他仍然是个较真的老头儿。


  坚持

  2000年夏天,北大毕业的柳青如愿考上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赴美留学的她仍然是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学习异常刻苦。她一直都记得父亲转述的一位足球教练的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2001年,经过12个人的重重面试之后,她得到了去高盛暑期实习的机会。在那里,她的玩命工作得到了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一年之后,即将毕业的她却赶上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就业市场一片惨淡的残酷现实。往年高盛会招二三十名初级分析员,而那一年才招了6个人。为了准备高盛的面试,柳青哪儿都没去,猫在宿舍里埋头补习金融方面的知识,“高盛的面试出了名的难,因为我不是学金融出身,所以要加倍努力才有机会”。

  在经过了又一次的18个人的多轮面试之后,她终于拿到了高盛的录取通知书。“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高兴的时刻之一。”她在高盛的第一份工作是投资银行分析员,并被派到了香港。上班的第一天,她发现在所有初级分析员中,自己是为数不多的来自内地的员工,而其他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是“老外”。

  分析员的这份工作其实很辛苦,一开始是帮助领导找各种各样的行业数据,查行业年鉴和企业年报,分析各种宏观经济或产业政策,熟练之后就要做财务预测模型。柳青笑谈,这些其实都是“体力活”,加上经济形势不好,本来应该20多人干的活儿却压到了6个人的头上。不到半年的时间,当时招进来的6名同学已经走了一半。

  当她找到父亲诉苦的时候,父亲却认真地告诫她:“突然被球砸着了当然会感觉很疼,你是足球运动员主动顶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疼,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的,必定是个乐观主义者,柳青觉得父亲就是这样的人。在联想29年的历史中,父亲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有几次公司都要办不下去了。但是柳青却从来没有看到父亲把烦恼和沮丧带回家,他总是乐呵呵地跟家人聊天。只是到了后来看到报道之后,她才知道当时父亲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

  父亲的一番话让柳青咬牙坚持了下去。两年之后,她从投资银行部转到了直接投资部,从事长线的股权投资工作,但职位仍然是最辛苦也最基层的分析员。又过了两年,她被提升为高级经理,然后是执行董事,直至担任该部门的董事总经理。

  如今屈指算来,柳青在高盛已经工作了11年的时间。在加入高盛已经好几年的时候,有一次她跟同事聊天,那位同事问她知不知道联想集团董事长的女儿在哪个部门,她很尴尬地说,那个人就是我。“因为大家在公司里都用英文名,所以那个外国同事也完全没想到”。如同父亲一样,她骨子里也非常好强,不希望别人只是把她看作柳传志的女儿。

  自信

  如今的柳青已经成长为成熟的投资人。她出门带3部手机,全国各地出差,每年与团队一起要看500多个项目,与形形色色的企业家打交道。跟我们见面的时候,她的嘴唇都起了一层皮。

  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多年时间的她,对内地的沟通方式也已经驾轻就熟,这本来就是她父亲跟客户之间的交流方式。如今的她甚至有些“埋怨”父亲对自己影响太深了,以至于她见任何人都是谦恭有礼甚至点头哈腰。她也在改变自己的着装习惯,除非正式场合不再西装革履,因为内地的企业家们很少这样。之前她还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她去客户那边开会,会场在一个小区里,一身正装的她走到小区门口却被保安拦住了,说你是卖保险的吧?

  在做投资的过程中,柳青结识了马云、俞敏洪、马蔚华、王玉锁等中国商界领袖。在跟他们的接触中,她深切地体会到,“只有中国才会出现这么多有进取心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他们跟我爸一样吃过大苦,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命来做。”在做投资的时候,她觉得这种企业家更让她放心。

  当然,她对自己的角色也越来越自信。除了跟企业家本人交流之外,她也和很多企业家的子女成了朋友,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他们都在国外留过学,工作起来都很拼命;与父辈相比,他们也都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时代在变化,哪怕是2000年之后成立的企业,它们成功的商业模式现在也未必能成功了。因此,未来真正成功的企业家既要有愿景,还要有战略高度,知道下一步的增长点在哪里。”如今,在与中国企业家的交流中,她既能够讲述他们的欧美同行的经验和教训,还能够请这些同行的高层来中国做交流、谈合作。“因为这些行业领袖多半是高盛的合作伙伴或客户”。她觉得,父亲那一代的企业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历史终归要翻开新的一页。

  “服务员,麻烦帮我把面包打个包。小孩子最爱吃这里的面包。”结束采访的柳青又自然地回到了贤妻良母的角色。这也是父母亲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她一直非常注重事业和家庭间的平衡。当年,她找老公的最大要求就是两人要互相信任、不离不弃,而不在乎对方的家世,老公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周末的时候,我会尽量推掉应酬在家陪孩子。”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拿出手机,秀起了全家福。

 

《柳青的三个标签:投行高管、三个孩子的母亲、柳传志的女儿》

文章来源:“全球铸爱中国创办人”的长微博

 

她是高盛(亚洲)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做着“节奏快、有挑战”的私募股权投资工作,每年看个项目。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虽然只有周末才能陪孩子,可在他们眼里依然是“妈妈很酷”,她坦言自己做不到为了家庭放弃事业。她是柳传志的女儿,虽然一直强调“不要只把我当成柳传志的女儿”,但不可否认,这依然是她最显著的标签。

  眼前的柳青穿着一身职业装,黑色的卷发偏向一边,既透露出职业女性的干练,又始终保持着亲切的微笑。

  

投行高管:每年看个项目

  柳青生于1978年,2000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后,她选择了高盛。当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就业形势惨淡,高盛所招聘的初级研究员的名额缩减到6个,作为曾投资过马云、马明哲、江南春的顶级投行,高盛本就受到毕业生的追捧,名额的缩减让竞争更为激烈。

  12年后,柳青仍能清晰地回想起当年面试的场景:“为了准备18个面试官的面试,我几乎熬了整个通宵,天文地理,把能准备的都准备了。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大的老板面前,考完技术问题,他注意到简历最后一栏的‘兴趣爱好’写着唱歌,顺口一句‘你喜欢唱歌?现场唱一个吧。’”柳青选择了My Heart Will GoOn(我心永恒)。“老板面无表情地听完,我的heart也godown了。后来才知道,老板是在考验一个人的反应速度和综合素质,专业只是一块敲门砖。”

  招聘名额的缩减意味着工作强度的加大。据柳青介绍,在她刚进入投行的第一年,基本上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最高纪录达到140个小时,“体重迅速增长,脸上全是痘痘”。

  “那年我研究生毕业,24岁,每天看着镜子觉得自己是42岁。同一年入行的同事在半年中走了一半,朋友也问我:‘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我也曾犹豫过,但后来还是想明白一件事,这个工作是我真心喜欢做的。”

  2004年,柳青转投直接投资部工作,并一路晋升到高盛(亚洲)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据柳青介绍,她和团队成员一起,现在每年要看个项目,考察的主要是目标企业所在的行业和团队成员两方面,医疗、健康、消费、金融服务等受内需和消费拉动的产业较受看好。而从团队来看,“如果是重视品牌、重视声誉,胜过重视金钱的企业家,我们更愿意合作”。

  柳青所操盘的最大一笔投资,是2013年爱康国宾集团获得高盛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的1亿美元投资。在高盛介入前,爱康国宾与GIC的洽谈已经进行到一半,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本想拒绝高盛,但得知对方为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时,他改变了主意,因为在众多企业家当中,他最欣赏柳传志,并且,他认为,在柳传志身边长大的柳青,更能切身体会创业者的不易,因此他不仅延后了注资时间,还增加了融资额度。

  从2007年到2013年,高盛成为清科集团“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50强”榜单的常青树,同时得到这一殊荣的,只有KKR、淡马锡、鼎晖、弘毅、老虎环球基金等不足10家。当记者问及在中国做私募与在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柳青十分俏皮地说:“边做边体会,且行且珍惜吧。”

  在柳青眼里,投行工作“看似风光,其实也很艰难”,在美国和欧洲,很多大家族都会把后代送到投行去历炼一番,当做是“军训”。不管初衷是否一致,这样的现实倒是一定程度上与国内接轨了。

  

三个孩子的母亲:“妈妈很酷”

  “我周围有一些优秀女性,为了家庭牺牲事业,我很钦佩她们,因为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我非常爱工作,工作给了我非常多的养分和能量,甚至让我觉得可以做一个更好的母亲。”

  在2014年博鳌论坛的“她影响:你的未来会更美”主题沙龙上,当柳青提起她自己有三个孩子的时候,现场观众露出惊讶的表情,她笑着解释说她的三个孩子是分两次生的,有一对双胞胎。“事业是一场长跑,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事业规划好,结婚生子只是中间的一个过程。”

  “我经常出差,只有周末能跟小朋友在一起,但是短暂的时间里他们很开心,觉得自己的妈妈很酷,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创造各种不同的玩法,所以我们的关系非常好。坦白讲,我非常佩服那些全职妈妈,那非常辛苦,挑战性很大。我的三个小孩中两个是女孩,我希望她们长大以后能为自己活,不论是相夫教子还是选择职业生涯,都有选择人生的智慧和勇气。”

  孩子并没有成为柳青事业的阻碍,柳青也坦言,她在职场并没有感受到女性天花板的存在。据柳青介绍,高盛有一个强大的“妇联”组织,每年会请成功女性做讲演等,而一个部门主管想要升职,必须通过雇佣女雇员、残疾人士等方式来提高“多元化积分卡”的积分。

  “我们这个部门,一半高管是女性,大部分有两个或三个小孩,成串儿的小孩是我们的文化,因此在这个文化里,我确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柳青认为,女性在职场中有着特别的优势,“因为我们勤劳肯干,对自己要求又高,而且非常忠诚,你只要给我们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就会投桃报李,很少想要跳槽,因为你花在跳槽上的时间还不如回家陪陪小朋友,这个是聪明的企业管理者应该看到的。”

  当谈及女性和男性作为私募投资人在投资风格上的不同,柳青表示:“好的私募投资人需要为企业提供价值,这一点不分男女,而女性投资人通常沟通能力会更强,能够以柔克刚,但也不是绝对的—性别的标签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柳传志的女儿:逃不开的标签

  相较于“投行高管” 、“三个孩子的母亲”,柳青的第三个标签—“柳传志的女儿”最为人津津乐道。

  个性争强好胜的柳青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今天的成就与家庭背景无关。“任何一个对职业有诉求的人,都需要专业性,这跟家庭无关,首先要尊重自己的专业,要很努力,要真的在专业上有所建树,这些跟我的家庭都没有太大关系。”采访之前,记者跟柳青所出席的博鳌论坛活动的主办方进行沟通,也收到明确的提示,有关家庭背景的问题“不太方便回答”。

  可是,就如同她无法改变自己身为柳传志后代这一事实一样,这是柳青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强调“与联想无关”、“不要只把我当成柳传志的女儿”,反而恰恰证明了“柳传志的女儿”这一标签对于柳青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不管是活动宣传还是记者的焦点,始终都与之有关。并且,究竟有多少创业者是像爱康国宾CEO张黎刚一样,因为“柳传志的女儿”这一标签而对柳青和她所在的高盛另眼相待,也不得而知。不管柳青是否刻意地去使用父亲柳传志的资源,资源就在那里。

  当被问及会不会反感媒体经常提有关家庭背景的问题,柳青表示:“并不会,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确实,这个是我们必然要承认的。我自己觉得,做人要实事求是,要诚信、谦和,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些都是家庭带给我个人的烙印。”

  与首次在博鳌亮相的柳青相比,柳传志已是博鳌论坛上的“大忙人”,在2014年的论坛上,他在五场活动中现身。有记者问柳传志对女儿的“博鳌首秀”是否有信心,柳传志当即眉开眼笑:“我相信她能表现好。”而柳青也一直努力地在“柳传志的女儿”的标签下,扮演好各种角色。


以上就是我摘录的两篇文章,非常感谢原作者和原博主。

 


我特意搜索了柳青在博鳌亚洲论坛的视频来看,发现她能够很快完成身份转换,比起作为投行董事、X二代、公司总裁,她首先是一个勤奋、自信、智慧、美丽的女人。这样的女人绝非天成,而是苦难雕琢、命运垂青,“越努力越幸运”,在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几天前,别人都在忙着过甜蜜情人节的时候,柳青喊出了一句关于滴滴和快的合并的口号:
“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

 

很喜欢此语。
不过我想换个角度——处世处事惊天动地,择友择偶恩爱到底。

这也许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梦想。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