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效解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1:13
音质始终是MP3播放器的重中之重,那么音效呢?想必分不清音质和音效区别的读者不在少数,甚至会有人将音效理解为音质,事实上两者的区别不可以道里计:  
      音质主要是指声音的品质,如清晰度与逼真程度等,偏重于对“发出声音的音源”的描述。音效主要是指声音的音响效果,偏重于对“进入耳朵里的声音效果”的描述。
  从两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用户,我们说要考量的更多是后者,尤其是一部MP3播放器的音质表现受其解码芯片、电路设计等硬件因素影响,音质好坏在出厂时已经固化,无法为用户所更改;但音效却是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的。出色的MP3音效处理可以弥补MP3文件在压缩过程中带来的缺陷与不足,或对声音进行一些加工和强化,使得它们更加讨好耳朵。
     不同MP3播放器的均衡器设置不尽相同,以两个韩系高端品牌iRiver和iAUDIO为例,两者的EQ均衡器同分为5个频段,但是频段的划分并不一样。iRiver的产品EQ分为五段:50Hz档、200Hz档、1KHz档、3KHz档和14KHz档,每段可以进行10级调节:-15dB、-12dB、-9dB、-6dB、-3dB、0dB、+3dB、+6dB、+9dB、+12dB和+15dB;而iAUDIO的产品EQ则是分为60Hz档、250Hz档、1KHz档、4KHz档和12KHz档,每段有0db——+12db共12级可调。两者的频段划分虽然不同,但基本来说是类似的,对音效的调节有着相近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均衡器各个频段的作用和调节后对声音的影响。
20Hz——60Hz
  这一频段的提升可以令音乐更加强劲有力,如果此频段的提升过低的话,声音的中高频会较为突出,同时失去平衡感;如果提升过高的话,则声音混浊不清,清晰度变差,低频部分所受影响尤甚。
60Hz——250Hz
  这一频段为音乐的低频部分,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提升这一频段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但过度提升会发出噪音;衰减这一频段则会使声音变得单薄。
250Hz——2KHz
  这一频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我们对这一频段不作调节;另外,过分提升这一频段的话会产生听觉疲劳。
2KHz——4kHz
  这一频段为音乐的中频部分,如果提升过高会掩盖说话的识别音,并引起听觉疲劳。
4kHz——5KHz
  这一频段为具有临场感的频段,它可以影响语言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提升这一频段会使人感觉声源拉近了,相反衰减这一频段则会使人感觉声音变远。
6kHz--16kHz
  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宏亮度和清晰度。提升这一频段会使得声音更加宏亮,但清晰度降低;衰减这一频段可以使声音更加清晰,但宏亮度降低。
  每个人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感觉不同,所以均衡器的调节没有必要根据理论化和理想化的设置来进行,归根结底,适合自己听感的音效设置才是最佳的,这也是MP3播放器提供自定义EQ设置的目的所在,随着用户对自己手中的MP3播放器使用的逐渐纯熟和习惯,“DIY”一套最适合自己的EQ设定并非难事。

内置的音效简界
普通音效,所有频段都没有任何增益和衰减,适合喜欢原汁原味的朋友。
流行乐,提升了低频部分,高频提升很大,乐器表现更加出色。
摇滚乐,它的高频、低频两端提升很大,低频音乐强劲有力,节奏感很强,高频部分清晰。
爵士乐,它提升了低频和3——5kHz部分,以增强临场感。
音色,是一种描述乐器发音品质的术语,由于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频谱分布特征,因而同一种乐器的发音在不同的音区内,起音感虽然不一定一致,但其音色大体一致。
表述音色特征的术语一般都与乐器的关系密切。音色术语一般要比音感丰富一些.
其间的关联有以下几种情形:
沉闷:闷这种音感是同20赫兹左右的频率赋予的,而高于80赫兹时,音感就会偏厚,因此具有沉闷感的音响一般基频很低,而且很少有丰富的泛音成分,具有此音感特征的乐器音源一般都是低音乐器的低音区。
  沉重:单纯从音感方面来看,沉重感是80赫兹频点处所特有的音感效果,而从音型特征上来看,短促的低音打击音型乐器具有更强烈的重感效果。
  低沉:低沉常用于形容比沉闷稍丰厚的音响,他的基频可能与沉闷的音响一样,但其高次谐波大多都比沉闷的音响丰富一些。
  深沉:这是一种带有感情味的形容词,常用于表述具有色彩性的“松荡”的低频响应,其基频比低沉的音响稍高一些。一般具有深沉感的乐器,最典型的就是大提琴和箫的低音区。
  浑厚:这种音感是频谱较宽的音源所具有的特征,所以浑厚的音感一般都是形容基频较低,频谱较宽的音源。
淳厚:淳厚是指具有较高融合性的低频音响,具有淳厚感的典型音源,是钢片琴的低音区。
  丰满:这是频率在100~250赫兹之间的音源所具有的音感特征,一般发音在此频段内的音源,都必然会有丰富的音感效果。
  宽厚:丰满的音源如果频谱更宽一些,就会产生宽厚的音感效果。
  饱满:这是一种叫强劲度的低频音响,,一般加置有“涡轮失真”效果的电贝司,此音感特征非常明显。
明亮:一般当乐音的基频高于500赫兹以上时,就会变的明快起来,甚至高到7500赫兹处时,我们也不能说它不明亮,所以音源的明亮感是一种比较通泛的形容词。明亮感在2800赫兹频点处最为明显。
   响亮:常用于形容带颈度的高明度音响,并且当频谱高出4000赫兹以上时,音源就不具有此音感特征了。
   宏亮:直待有一定融合性的高明亮音响。
   圆润:指比较柔和的高明亮度音响。
   柔和:与圆润相比,柔和感更偏于暗闷,是一种相对低明亮度的音响。
   清脆:频谱集中在4000~8000盒子之间的音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清脆感效果。
   高亢:指高穿透力的清脆音响,有此音感特征的典型乐器就是唢呐。
   尖锐:频谱集中在6800赫兹左右的音响一般都尖锐刺耳的。
   尖厉:尖锐的音响如果还带有类似失真的嘈杂感,即可产生尖厉的音感效果。
   纤细:频谱在8000赫兹以上的音乐,一般都具有纤细的音感效果。
   融合:一般不易突出的柔和音响,都具有一定的融合感。当然,所有的音源都可以用融合或或不融合的程度衡量。在乐器中,一般认为中提琴、大提琴的融合感最好。
   干涩:这是融合感的反义词,一般和谐泛音缺乏、不和谐泛音突出的高频段音响,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干涩,在乐器当中,他主要是由于极高音区缺乏共鸣所造成的。
   坚实:600赫兹左右的窄频带音响,以及发音短促的音型,都具有某种检视的音感效果。
空洞:指带有“染色”效果的暗闷音响,此音感特征常常常常被人们用于形容大木鱼的音色。
   温暖:这是一种形容乐音色彩性的词,他一般与音响的“染色度”成正比,如:排钟,就具有次种音感。
   粗犷:低频音响如果带有类似过载失真的效果,即可形成粗犷的音感。
   粗糙:粗糙感是一种略带沙音的粗犷音响,一般小号、圆号在吹奏低音区时,都有此音感特征。
   沙哑:特制带有明显“气流沙音”的虚浮声响效果。
   苍劲:这是一种带有感情味的形容词,一般是指较低频段内的沙哑音响,如大管的低音区等。
   紧张:这是乐音内含有某些特别的不和谐泛音成分的结果。
  力度感:力度感在低频段特指200~500盒子频段内的音响,如:大鼓、大胡的低音区,力度感就较好。在中、高频段,力度感是指高穿透力、高突出性的不柔和音响,一般高音铜管乐器的中、高音区,都具有良好的力度感效果。
  穿透力:指高突出性、高明亮度的音响,穿透力在4500赫兹附近较为明显。
  光彩性:指有一定突出感的高圆润度音响。
悲凉:悲凉与温暖互为反义,它也是一种带感情味的次。具有此音感特征的典型乐器音源,就是中音双簧管的中音区。
   阴森:高紧张度的低频段音响,即可形成阴森的音感效果。
   发扁:这是2500赫兹处所特有的音响效果。在此频点附近的音乐,一般都明显有“发扁”的感觉。如:板胡、二胡等,次种音感特征十分明显。
   发暗:如果乐音中缺乏6000赫兹以上的频谱成分,一般都可以使起发音变“暗”。
   发虚:这是乐器在发较高音阶时,杂音增多所引起的,这种杂音通常类似于气流沙声。

极高频:
16K-20K 色彩 提升有神秘感;
12K-16K 高频泛音,光彩;
10K-12K 高频泛音,光泽;

高频和高频低段:
8K-10K S音;
6K-8K 明亮度、透明度, 提升齿音重、降落 声音黯淡;
5K-6K 语言的清晰度,提升声音锋利、易疲劳;

中频上段:
4K-5K 乐器表面响度,提升乐器距离近、降落 乐器距离远;
4K 穿透力,提升 咳音;
2K-3K 对明亮度最敏感,提升声音硬,不自然

   中频:
1K-2K 通透感、顺畅感,提升有跳跃感、降落 松散;
800 力度,提升喉音重;
500-1K 人声基音、声音轮廓,提升语音前凸、降落语音收缩感;
300-500 语音主要音区,提升语音单调、降落语音空洞;

中频低段:
150-300 声音力度、男声力度,提升声音硬、无特色,降落:软、飘;

   低频:
100-150 丰满度,提升浑浊、降落单薄;
60-100 浑厚感,提升轰鸣(轰)、降落无力;
20-60 空间感,提升低频共振(嗡)、降落空虚;

低频上段80-160;中低频40-80;低频下段20-40;超低频32-~。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