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rn通信协议与工作流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织梦404页面制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4:29

一. Yarn通信协议

在 YARN 中,任何两个需相互通信的组件之间仅有一个 RPC 协议,而对于任何一个 RPC 协议,通信双方有一端是 Client,另一端为 Server,且 Client 总是主动连接 Server 的,因此,YARN 实际上采用的是拉式(pull-based)通信模型。如图所示,箭头指向的组件是 RPC Server,而箭头尾部的组件是 RPC Client,YARN 主要由以下几个 RPC 协议组成 :
  • JobClient(作业提交客户端)与 RM 之间的协议—ApplicationClientProtocol:JobClient 通过该 RPC 协议提交应用程序、查询应用程序状态等。
  • Admin(管理员)与RM 之间的通信协议—ResourceManagerAdministrationProtocol:Admin 通过该 RPC 协议更新系统配置文件,比如节点黑白名单、用户队列权限等。
  • AM与RM之间的协议—ApplicationMasterProtocol :AM 通过该 RPC 协议向 RM注册和撤销自己,并为各个任务申请资源。
  • AM与NM之间的协议—ContainerManagementProtocol :AM 通过该 RPC 要求NM 启动或者停止 Container,获取各个 Container 的使用状态等信息。
  • NM与RM之间的协议—ResourceTracker :NM 通过该 RPC 协议向 RM 注册,并定时发送心跳信息汇报当前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和 Container 运行情况。


二. Yarn工作流程

当用户向 YARN 中提交一个应用程序后,YARN 将分两个阶段运行该应用程序 :第一个阶段是启动 ApplicationMaster;第二个阶段是由 ApplicationMaster 创建应用程序,为它申请资源,并监控它的整个运行过程,直到运行完成。如图 2-11 所示,YARN 的工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 1 用户向 YARN 中提交应用程序,其中包括 ApplicationMaster 程序、启动ApplicationMaster 的命令、用户程序等。
  • 步骤 2 ResourceManager 为该应用程序分配第一个 Container,并与对应的 Node-Manager 通信,要求它在这个 Container 中启动应用程序的 ApplicationMaster
  • 步骤 3 ApplicationMaster 首先向 ResourceManager 注册,这样用户可以直接通过ResourceManage 查看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然后它将为各个任务申请资源,并监控它的运行状态,直到运行结束,即重复步骤 4~7。
  • 步骤 4 ApplicationMaster 采用轮询的方式通过 RPC 协议向 ResourceManager 申请和领取资源
  • 步骤 5 一旦 ApplicationMaster 申请到资源后,便与对应的 NodeManager 通信,要求它启动任务
  • 步骤 6 NodeManager 为任务设置好运行环境(包括环境变量、JAR 包、二进制程序等)后,将任务启动命令写到一个脚本中,并通过运行该脚本启动任务。
  • 步骤 7 各个任务通过某个 RPC 协议向 ApplicationMaster 汇报自己的状态和进度,以让 ApplicationMaster 随时掌握各个任务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在任务失败时重新启动任务。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用户可随时通过 RPC 向 ApplicationMaster 查询应用程序的当前运行状态。
  • 步骤 8 应用程序运行完成后,ApplicationMaster 向 ResourceManager 注销并关闭自己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