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类成员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微信 api好友列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7:21

static关键字修饰的成员就是类成员,前面已经介绍的类成员有类变量、类方法、静态初始化块三个成分,static关键字不能修饰构造器。static修饰的类成员属于整个类,不属于单个实例。

一、理解类成员

在Java类里只能包含成员变量、方法、构造器、初始化块、内部类(包括接口、枚举)5种成员,目前已经介绍了前面4种,其中static可以修饰成员变量、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包括接口、枚举),以static修饰的成员就是类成员。类成员属于整个类,不属于单个对象。

类变量属于整个类,当系统第一次准备使用该类时,系统会为该类变量分配内存空间,类变量开始生效,直到该类被卸载,该类的类变量所占有的内存才被系统的垃圾回收机制回收,类变量生存范围几乎等同于该类的生存范围。当类初始化完成后,类变量也被初始化完成。

类变量既可以通过类来访问,也可以通过类的对象来访问。但通过对类的对象来访问类变量时,实际上并不是访问该对象所拥有的变量,因为当系统创建该类的对象时,系统不会再为类变量分配内存,也不会再次对类变量进行初始化,也就是说,对象根本不拥有对应类的类变量,通过对象访问类变量只是一种假象,通过对象访问的依然是该类的类变量,可以这样理解:当通过对象来访问类变量时,系统会在底层转换为通过该类来访问类变量。

提示:
很多语言都不允许通过对象访问类变量,对象只能访问实例变量;类变量必须通过类来访问。

由于对象实际上并不持有类变量,类变量是由该类持有的,同一个类的所有对象访问类变量时,实际上访问的都是该类所持有的变量。因此,从程序运行表面来看,即可看到同一类的所有实例的类变量共享同一块内存区。

类方法也是类成员的一种,类方法也是属于类的,通常直接使用类作为调用者来调用类方法,但也可以使用对象来调用类方法。与类变量类似,即使使用对象来调用类方法,其效果也与采用类来调用类方法完全一样。

当使用实例来访问类成员时,实际上依然是委托给该类来访问类成员,因此即使某个实例为null,它也可以访问它所属类的类成员。例如:

public class NullAccessStatic{    private static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static修饰的类方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一个NullAccessStatic,其值为null        NullAccessStatic nas = null;        nas.test();    }}

编译、运行上面的程序,一切正常,打印出“static修饰的类方法”字符串。

提示:
如果一个null对象访问实例成员(包括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将会引发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因为null表明该实例根本不存在,既然实例不存在,那么它的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自然也不存在。

静态初始化块也是类成员的一种,静态初始化块用于执行类初始化动作,在类的初始化阶段,系统会调用该类的静态初始化块来对类进行初始化。一旦该类初始化结束后,静态初始化块将永远不会获得执行的机会。

对static关键字而言,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则:类成员(包括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和枚举类)不能访问实例成员(包括成员变量、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和枚举类)

因为类成员变量时属于类的,类成员的作用域比实例成员的作用域更大,完全可能出现类成员已经初始化完成,但实例成员还不曾 初始化的情况,如果允许类成员访问实例成员将会引发大量错误

二、单例(Singleton)类
大部分时候都把类的构造器定义成public访问权限,允许任何类自由创建该类的对象。但在某些时候,允许其他类自由创建该类的对象没有任何意义,还可能造成系统性能下降(因为频繁地创建对象、回收对象带来系统开销问题)。例如,系统可能只有一个窗口管理器、一个假脱机打印机设备或一个数据库引擎访问点,此时如果在系统中为这些类创建对个对象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如果一个类始终只能创建一个实例、则这个类被称为单例类。

总之,在一些特殊场景下,要求不允许自由创建该类的对象,而只允许为该类创建一个对象,为了避免其他类自由创建该类的实例,应该吧该类的构造器使用private修饰,从而把该类所有构造器隐藏起来。

根据良好封装的原则:一旦把该类的构造器隐藏起来,就需要提供一个public方法作为该类的访问点,用于创建该类的对象,且该方法必须使用static修饰(因为调用该方法之前还不存在对象,因此调用该方法不可能是对象,只能是类)

除此之外,该类还必须缓存已经创建的对象,否则该类无法知道是否已经曾经创建过对象,也就无法保证只创建一个对象。为此该类需要使用一个成员变量来保存曾经创建的对象,因为该成员变量需要被上面的静态方法访问,故该成员变量必须使用static修饰。

简单来说,就是必须满足以下三点:
①构造器使用private修饰,避免自由创建该类的实例。

②既然无法使用构造器创建实例,必须提供public修饰的类方法来创建该类的对象。

③为了保证只创建一个对象,必须定义一个类对象缓存已经创建的对象。

基于上面的介绍,下面创建了一个单例类。

class Singleton{    //使用一个类变量缓存曾经创建的实例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对构造器使用private修饰,隐藏该构造器    private Singleton() {}    //提供一个静态方法,用于返回Singleton实例    //该方法可以加入自定义控制,保证只产生一个Singleton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如果instance为null,则表明还不曾创建Singleton对象        //如果instance不为null,则表明已经创建了Singleton对象        //将不会重新创建新的实例        if(instance == null)        {            //创建一个Singleton对象,并将其缓存起来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Singleton对象不能通过构造器        //只能通过getInstance方法来得到实例        Singleton s1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s2 = 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s1 == s2);//将输出true    }}

正是因为通过上面getInstance方法通过自定义控制(这也是封装的优势,不允许自由访问类的成员变量和实现细节,而是通过方法来控制合适暴露),保证Singleton类只能产生一个实例。所以,在SingletonTest类的mian()方法中,看到两次产生的Singleton对象实际上是同一个对象。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