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负责内容的两个人——北漂18年(66)

来源:互联网 发布:插值与数据拟合模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2:56

CH现在新三版转到主版上市,还是有些实际东西的,不然很走不了这么远。除了老板TT之外(前两天我还看到一个创业老师训练营有他),踏实有力的中层是少不了的,其中几个一直从十几年前干到现在。
负责内容的主要是两个人——内容运营是XGC、内容产出YY。

破衣起家的XGC
XGC好像最早也是卖货的,跟我一年出生,看着老我十岁——因为胖和丑。不过这没啥,这哥们肯干,给公司整了不少很好的版权,还管一个讼棍业务(就是谁侵权就靠谁)也是一直坚持到今天,好像始终是持续赢利的部门。
起于破衣(你没看错不是布衣)的人大多会有两种状态,其一是变得比较平和,因为自己受过苦,不愿意别人再遭罪,对下面人的挺好;其二是对下面的人更差,逻辑就是——老子当年吃过这么多苦,你凭什么坐享其成?你得比我还苦。X无疑是后一种。
谈不上对错,选哪种以我现在看来也是比较随机的,只能说如果遇到X会比较惨。
能吃苦无疑是这种破衣出身的人的不二法宝,愿意牺牲任何人让他坚持到了今天。各有各的路吧。

为人刻薄的YY
YY是另一位,主要负责内容产出,以前好像是哪个出版社的编辑。就是我最近几年讲课经常提到的余老师。故事大概是下面这样:

2005年时我找到一位资深编辑余老师,我说我想写点东西,余老师看了我一眼,然后叹口气说,大志啊写作还是需要点儿天赋。大家知道什么意思,说是写作需要天赋,我没有。

我大概沉寂了一周,突然想到我亲爹的话都不怎么听,为什么会被一个资深编辑的意见左右呢?

然后我努力开始写。从05年写到现在,我写字超过1500万,发表了150万字,文章写的也相对顺了。如果有人说大志你这是天赋,我就给他讲讲余老师的故事——全凭努力,没有什么天赋。

二货有时候是你进步的基石。

就简单讲这么一个例子,估计您就能感觉到YY做人做事的风格了。

记得2004年我计划出第一本书时,YY还介绍了清华出版社的一个副社长。职位挺高吧?这个副社长约了三次,每次都是提前答应然后当天说有事儿。一次是忘记,一次是喝多了,一次是不接电话。真是什么人介绍什么人。后来副社长有个远房亲戚想得到一些职场指点,然后返回来约我当时的领导DQ和我谈——这种人脸皮真厚……

这个YY上个月突然QQ跟我搭讪,说什么:“看你最近挺好,就是头型变了!”我才想起来没拉黑这个人,于是先拉黑后删除了。我年纪大了,跟不着三不着两的人不打交道。


下次讲讲CH人力资源部的DQ,我的前领导,也很八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