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发布:七天网络查询分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08:46
原来一直很疑惑,司马迁在《孙子吴起列传》中对孙膑和吴起的评价为什么不用在韩非子身上:“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而只是单单感慨“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因为韩非子在《说难》中明确地分析出了五胜五不胜之势,明明知道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却又死于自己的著作,后来在《孤愤》中找到了答案。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王志飞扮演的商鞅,也是完全符合韩非子在《孤愤》里所说的“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的法家人形象,这种人的结局都是因得罪权贵而惨淡落幕,他们对自己的处境和结局都心知肚明,“不戮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虽然跟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的起点不同,前者更多的是要在动乱的时代为自己争取功名富贵,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后者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在列强的武力淫威下,不惜以身殉国的悲壮,但二者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就是倔,如果把这种倔归纳于性格和情商问题,就会显得特别肤浅。我觉得,把这种倔归纳为原则底线或者人格魅力更为合适,就像谦虚、谨慎、好学、低调一样,也是一种品质。说到人格魅力,我就要说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里始终标榜自己人格魅力的罗永浩,敢说敢为,无处不透漏着倔,这种倔,跟孙红雷主演的电视剧《好先生》里,主角陆远对后厨学徒小蔡所表达的思想是一样的,“没有这个暴脾气,你就干不好厨师这一行”。这本书往后读,就会从字里行间觉得老罗这个人变了,变得不那么泾渭分明,也不那么倔了(虽然他自己曾公开不承认这个事儿)。虽然变了,但也没觉得书中的这个人就不可敬可佩了,倔的优良秉性还在,只不过是有些事儿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时就先不说了不做了。

0 0
原创粉丝点击